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陆游的爱国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陆游是一位伟大的杰出的爱国诗人。由于他从小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至死不渝的爱国之志。他的诗歌,传世甚多,人人可知。而他的记梦诗中,亦渗透着浓浓的爱国之情。这与他壮志未酬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陆游爱国记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诗人,并且,他的那首爱国诗歌代表作《示儿》,可以说是人人都可耳熟能详:“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但是,陆游的爱国,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即陆游梦中亦爱国。
  陆游是一位杰出的多产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主要的诗作都集中在他留存下来的《剑南诗稿》中。这些诗稿里,仅题目表明“记梦”二字的就有一百八十四首,而梦诗中的绝大部分诗作,陆游的眷眷之心,浓浓的爱国之情,依然历历在目,熠熠生辉,沁人心脾,撼人魂魄,真有感天动地之功力,产生泣鬼神之气势。
  “爱国情绪饱和在整个生命里,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他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这是钱钟书对陆游的评价。陆游记梦诗在总体上是以爱国主义为基调的,陆游记梦诗绝大部分是抒发诗人的爱国情怀的。
  陆游生活于中国历史上最为尖锐的南宋,山河破碎,人民受难的现实深深的刺痛了诗人的心,他无时无刻不以恢复中原为念。在他的记梦诗中到处充斥着诗人的拳拳赤子之心、报国之情。“杀气昏昏横海上,东并黄河开玉帐。昼飞羽檄下列城,夜拖貂裘抚降将。将军枥上汗血马,猛士腰间虎文帐。阶前白刃明如雪,门外长戟伸相向。”《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觉而有作》。又如《异梦》:“山中有异梦,重铠奋雕戈。敷水西通渭,潼关北控河。”诗人在这些诗中,寄托了他恢复中原的雄心大志,浇注了他壮志难酬的胸中块垒,每每因物生感,因事而发:“爱国情绪饱和在整个生命,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中:他看到一幅马画,碰见几朵鲜花,听到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会带入他的梦境之中。”
  “我亦思报国,梦绕古战场。”《鹅湖夜作书怀》。“横书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凉州。”《秋晚登城北门》。“三更抚枕湖打搅忽大叫,梦中夺得松关亭。”《楼上醉书》。这种类型的诗歌还有《枕上述梦》《记梦两首》《甲午十一月十三日夜梦》等,诗人在梦中奋勇杀敌,英勇无比。总之,陆游记梦诗在内容上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在民族危难的关头,将北伐中原,忧国忧民作为诗歌创作的灵魂。
  “特殊时代造就特殊诗人。”陆游是一个“无诗三日即堪忧”的人,(《醉书》《剑南诗稿》)。陆游出生于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官僚地主家庭。幼时正值金人南侵,他随家逃亡。“儿时万兄避胡兵。”父亲陆宰,是具有爱国思想的士大夫,和他交往的也多是爱国志士。家庭环境的熏陶感染,饱经战乱的生活感受,人民抗金的英勇事迹,孕育了陆游鉴定的爱国主义思想。“少小遇丧乱,安意忧无元。”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驱除逆胡,恢复中原,并希望亲自征战沙场,为国立功。用他的诗来形容就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有感》。在《剑南诗稿》九千三百首诗中,他用十之八九的篇幅给后世描绘了他的自身形象,那是一个厌恶书生和平静生活的人:“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夜读兵书》。“原文下诏遣访官,耻做腐儒常碌碌。”《融州寄松纹剑》。可见,他是鄙视寒窗苦读和刀笔生涯的。他希望征战沙场,杀敌立功。因为他生活在一个“呼唤行动英雄而不需要思想巨人和高歌低吟诗人的时代。”他深切明白这一点,所以面对南宋孱弱的局面,他强烈希望自己能为国出力,希望国家有所行动。但是,当时的南宋朝廷软弱无能,投降派占主要地位,朝廷上下一片文恬武嬉,他们于残山剩水中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目睹此中丑恶现象,诗人深知收复河山的统一大业将断送在他们手中。
  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夙愿,被压抑的理想只有在梦诗中得到短暂的满足。诗人慷慨磊落,长歌当哭,在幻想与梦境中来平衡现实中失落的心态。“壮士自笑何时豁,梦绕祁连古战场。”“夜来卧听风水鱼,铁马冰河入梦来。”在梦中,诗人斩关夺将,纵横驰骋,尽展生平抱负。也只有在梦中,才能出现宏伟壮观的场面,满足他那饥渴的心。
  陆游的治国之策,报国之计只能付诸东流,滞留在心底幻化成无意识,便是一首首征战中原、恢复山河的梦诗。用他的一首诗来形容就是“事事纷纷触眼新,何由长做梦中身。”风雨之夕,诗人“心游万里关河外,身卧一窗风雨中。”一梦醒来,他想的是“索虏尚凭三关险,手解鲸鱼意未平。”可以说诗人是“梦寐思建功立业”的。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陆游的记梦诗是在前人基础上创新。这里不妨就以屈原、杜甫对其影响为例加以说明。杜甫、屈原以其爱世之心成为陆游的异代知音。国家多难,报国无路,共同遭遇使陆游与屈原、杜甫产生共鸣。同时代的杨万里早已察觉到:“重寻子美行程旧,尽拾灵均怨句新。”陆游诗歌最突出的精神就是陆游诗歌的灵魂,是陆游的主干和精髓。试读老杜的《狂夫》:“万里桥西一草堂,荻花潭水即沧浪。风舍翠枝涓涓静,雨漪红蕖冉冉香。厚碌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再度陆游《书怀》:“客路更逢秋色晚,故山空有梦魂归。芋羹(下转第36页)(上接第33页)豆饭元堪饱,错用人言恨子威。”两首诗仿佛出自同一人肺腑,但由于时代不同,陆游与杜甫终有不同。唐朝安史之乱后,最终收复中原,重整基业。而南宋王朝苟安一隅,甘心以小朝廷的身份向金国称臣纳贡,中原北望恢复无期,所以相对于杜甫,陆游的时代更具有时代的悲剧性。因此,陆游不得不在杜甫的基础之上又有所发展。杜甫善于运用现实主义手法,而陆游多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因而更具有广阔的题材,可以驰骋更丰富的想象。这是条件和斗争要求所决定的。
  弗洛伊德曾在他的《梦的释义》中将梦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显梦,表示梦的具体经历;二是隐梦,指隐藏在显梦后面的潜意识愿望和冲动。后者可以说就是陆游记梦诗的动因。正是这一动因,才使得陆游在临终之时还告诫子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体现了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铮铮忠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88281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