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旱作区马铃薯黑色地膜全膜覆盖双垄沟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马铃薯黑色地膜全膜覆盖双垄沟栽培技术就是按照一定带幅起一大一小双垄,采用黑色地膜对农田全部覆盖种植马铃薯的抗旱增产栽培技术。经3年的示范种植,平均单产21 699kg/hm2,比露地(ck)每公顷增产5 962.5kg,增幅37.90%,比露地每公顷增收10 685.20元。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是一项能使薯农增收的抗旱种植技术。
  关键词:马铃薯;黑色地膜;全地面覆盖;双垄沟栽培技术
  
  马铃薯黑色地膜全膜覆盖双垄沟栽培技术是集保墒、增墒、增温、除草等技术于一体的一项适宜旱作区的抗旱种植技术,主要优点是:通过在大小垄上全地面覆盖黑色地膜,形成雨水集流面,能充分接纳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降水,最大限度的保蓄马铃薯全生育期的全部降水,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保证马铃薯全生育期的水分供应;特别是能将春季8mm以下的无效降雨通过膜面汇集到垄沟内直接入渗到土壤中,提高春播时土壤墒情,保证了马铃薯正常出苗。选用黑色地膜覆盖,有效抑制了土壤中杂草的滋生,减少了土壤养分的无效消耗,为作物生长创造了充足的“蓄水库”、“肥料库”;用黑色地膜覆盖高温季节(7月7日-8月10日),由于黑膜透光性差,日光中的短波辐射透过地膜的较少,能够抑制地温迅速升高,不揭除地膜,为马铃薯块茎生长创造了比较适宜的土壤温度条件,促进块茎快速膨大,减少了“青头薯”、“畸形薯”的产生;在秋后马铃薯生长后期能提高地温,增加有效积温,延长马铃薯生育期,有利于中晚熟品种发挥生产潜力,具有十分明显的增产效果。
  为解决定西旱作区多年来马铃薯因春旱难以播种、或播种后出苗不全、苗情差的问题,从2008年开始,本区农技人员开展了以集雨抗旱、保墒增墒为核心的马铃薯黑色地膜全膜覆盖双垄沟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3年累计示范推广黑膜全膜马铃薯种植面积17 240hm2,平均单产21 699kg/hm2,较露地马铃薯(ck)每公顷增产5 962.50kg,增幅37.90%;较露地马铃薯(ck)每公顷增收7 302.72元。该项技术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经过大面积推广显著增加了薯农的收入。
   安定区2008-2010年黑膜全膜马铃薯产量效益分析一览表(单位:hm2、kg/hm2、元/hm2、元)
  1选茬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的梯田或旱川地,前茬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为宜。玉米收获后,砍到秸秆覆盖在垄上,不揭膜耕地,翌年3月上旬,清除秸秆,揭除残膜,进行深耕地、施肥、整地,整地时要求达到地面平整,土壤细绵、无土块、无根茬。
  2科学施肥
  结合春季耕地每公顷一次性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45 000kg以上;化肥进行配方施肥,即每公顷施尿素300~450kg、过磷酸钙900~1 200kg、硫酸钾300kg;或每公顷施尿素255~330kg、磷酸二铵225~300kg、硫酸钾300kg。农家肥、化肥集中撒施在犁沟内,最后耱平地面。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块,结合施肥每公顷用40.70%乐斯本乳油3 750ml,或50%辛硫磷乳油7 500ml加水30kg,兑细沙土750kg拌匀,撒入犁沟内,进行土内杀虫。
  3起垄
  地整好后,用带幅宽110cm的划行器进行划行线,距地边35cm处划行,大行靠地边,宽70cm,小行宽40cm。然后用步犁沿大行划线向中间来回翻耕,用弓形的“垄面整形工具”刮光垄面形成大垄,垄高10cm。将起大垄时形成的犁沟沿土刮到小垄中间形成小弓形垄,垄宽40cm,垄高5cm,每个集雨沟对应一大一小两个集雨垄面。要求达到垄沟、垄面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第一带幅起垄覆膜结束后,再起第二道垄,依次完成全田起垄覆膜。
  4覆膜
  选用宽1 200mm、厚度0.008~0.01mm的黑色地膜全田覆盖,膜与膜间不留裸露土壤相接覆盖,相接处必须在小垄中间垄脊处,在相接处地膜参合5cm宽,并用细土压好地膜参合处,覆膜时地膜要与垄面、垄沟贴紧,两边地膜拉直压实,每隔2~3m压一土腰带。覆膜后在垄沟内每隔40cm打微孔,使垄沟内的集水能及时渗入土壤。
  5选用良种
  选用新大坪脱毒原种(或一级种)、陇薯3号脱毒原种(或一级种)。在干旱区梯田、旱川地中宜选用新大坪,在半干旱区梯田、旱川地中宜选用陇薯3号。
  6种子处理
  薯块出窖后,进行严格的选种,剔除病、虫咬、烂薯,选留薯形整齐、品种特征明显的薯块作种薯,播前10~15d进行晒种催芽,播前1~2d将种薯切成25~50g大小的块,每个薯块需带1~2个芽眼。切薯前用0.10%的高锰酸钾溶液对刀具进行消毒。切块用稀土旱地宝100ml兑水5kg浸种65~75kg,浸泡20min后,捞出放在阴凉处晾干后即可播种。
  7适时播种
  各地可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在大垄垄侧距沟底中线10~15cm处用大铲子(或小铁锨)挖窝点种,窝口径10~15cm、深15~18cm, 用铲子挖虚窝中土壤,并撒入磷酸二铵10g与土混匀,将种子放入并覆盖土10~15cm厚。株距为38~40cm,行距50cm,每公顷播种4.95~5.25万窝。
  8田间管理
  8.1苗期管理
  播种后遇雨,在播种孔上易形成板结,应及时破出板结,以利出苗。出苗时如幼苗与播种孔错位,应及时放苗,缺苗的应及时补种。
  8.2早、晚疫病及蚜虫防治
  马铃薯现蕾至开花期是防治早、晚疫病的最佳时期,应连续防治5~6次才有效,每隔10d喷一次药。①开花前一周,每公顷用安泰生1 125g+艾美乐90g+硼二美675ml兑水喷雾;②第二次喷药,每公顷用安泰生1 500g+艾美乐120g+硼二美900ml兑水喷雾;③第三次喷药,每公顷用安泰生1 875g兑水喷雾;④第四次喷药,每公顷用艾美乐150g+敌杀死针剂300ml兑水喷雾;⑤第五次喷药,每公顷用银法利1 500ml兑水喷雾;⑥第六次喷药,每公顷用银法利750ml+安泰生1 500g兑水喷雾。连续喷药6次,可有效防治早、晚疫病、病毒病和蚜虫,增产幅度30%以上。
  8.3块茎膨大期管理
  要及时摘花打顶,适期进行叶面追肥,用磷酸二氢钾600~800倍液叶面喷肥,每隔7~10d喷一次,连喷2~3次,对脱肥地块,用玉米点播器打孔,进行根部追肥,每公顷追施尿素112.50~150kg。
  9适时收获
  待种薯停止生长,即2/3的叶片变黄、植株开始枯萎时应及时收获。结合秋收,清除残膜集中处理,以免造成对环境及土壤的污染。
  10适用范围
  适宜在年降雨量300~380mm的干旱半干旱区梯田、旱川地中应用推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88586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