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黔金丝猴:世界独生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淡紫蓝色的脸,圆润肥厚的嘴唇,朝天上仰的鼻孔,长长的尾巴,一副滑稽可爱的模样,这就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名的黔金丝猴,又名灰金丝猴、白肩仰鼻猴。它是一种较大型猴子,成年猴体重可达15公斤左右。它的双眼圆圆大大的,身体毛以灰色为主,两肩之间有一明显白斑,背部及上臂有金色和褐色毛,动作敏捷,十分活泼可爱。
  
  由于黔金丝猴数量稀少,又仅产于交通不便的贵州省梵净山原始森林中,所以见过它的人极少。自1903年英国传教士汤姆逊在贵州获得一张黔金丝猴的皮借以命名后(该皮现存英国大英博物馆),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有对其的零星报道和一些神秘的传说。
  为了挽救黔金丝猴这一濒危物种,在20世纪80年代,梵净山保护区管理局根据林业部下达的“黔金丝猴野外生态调查研究”课题,组织科研人员在梵净山原始密林中进行了7年多的跟踪调查,终于对该物种有了较详细的了解,在过去认识的基础上有了许多新的突破。
  在梵净山保护区,黔金丝猴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2000米之间约340平方公里范围内,主要栖息、活动范围在海拔1300~2000米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内,面积约260平方公里。该栖息活动范围包含20多个植被类型,植被主要由北温带分布式的中华槭、山樱、水青冈、香桦、大果花楸、大钟杜鹃和东亚分布式的水青冈等为主形成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构成。该范围上限植被矮小,种类简单,为高山灌丛草甸带;下限是常绿阔叶林带,植物种类丰富,以西南米槠、丝栗栲、润楠等主要硬阔叶树种占优势。黔金丝猴主要活动范围内,相当多的地带为连绵不断的缓地,树种丰富,林冠季相变化明显,给黔金丝猴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黔金丝猴适应温凉但不寒冷的气温――在长期观察中,发现黔金丝猴不甚耐寒。冬季,黔金丝猴活动范围下移,并总是找避风凹处栖息。它们主要活动区域年均温在5℃到13℃之间。
  黔金丝猴对湿润度有一定要求。观察中发现,在相对湿度太大的时候,猴群总是向山脊、山上部等相对湿度较低处移动。在干燥时,又下到沟谷湿润地。梵净山复杂多变的地形,温、湿度各异的小气候环境,丰富的植物资源,人为干扰极小的条件,为黔金丝猴的栖息、生存和繁殖都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黔金丝猴生性胆小,进攻性弱,对天敌一般采取逃逸的方法。在栖息地选择上,十分重视隐蔽性。在活动觅食时,一般选择视野开阔、有零星高大乔木的林地(首领猴一般占据林地中高大树木,在树上可以看清很大一片林地)。夜间歇息时,一般选择树木密集的森林。整个猴群夜间歇息特别安静,猴群踪迹仿佛完全消失在密林之中。
  梵净山的夏季,森林苍翠葱茏,枝叶茂盛,黔金丝猴食物品种繁多。丰富的食物以及充足的水资源和温爽适度的气候条件,使黔金丝猴十分活跃,猴群活动范围扩大。它们化整为零,分散成小群活动,消失在浩瀚的林海之中。
  到了秋季,天高气爽,梵净山森林姹紫嫣红,各种果子挂满枝头。有黄澄澄的八月瓜、木通,有红艳艳的荔枝子、算盘子、冷饭团、救军粮,金色的拐枣,碧绿的、棕色的猕猴桃、毛粟、尖粟在这段时间,由于食物营养成分高,黔金丝猴一个个长得身强体壮,毛色油光水滑。它们一边采食大量的果子、种子、树叶,一边互相梳理、安抚、嬉戏。
  秋季也是黔金丝猴的主要交配季节。在观察中常见雌雄猴在一起采食、拥抱、亲吻和梳理,并不时“喔、喔”地相互呼应,低声叫着,然后进行交配。在交配时雌猴一般比较主动,先伏下,让雄猴交配,并且不断发出“喔、喔……”的叫声。带当年幼仔的雌猴或已受孕雌猴,一般不肯主动交配,但接受雄猴的拥抱、梳理和安抚动作,而在雄猴有交配动作时,大多惊叫逃逸,少数也有接受交配的现象。有的猴交配频繁,观察中曾见一些猴一日交配数次。在交配活动中,猴群中的幼仔和亚成体活动如常,未见受到影响。特别是幼仔在雌猴和雄猴拥抱、梳理时,就在它们之间跳来跳去,嬉戏如常,在大猴的头上、身体上乱抓乱扯,并拉着它们的尾巴荡来荡去。雌雄猴仍然相亲相爱,完全不受幼仔的顽皮捣蛋行为的干扰,但也从不伤害、惊吓幼仔。
  
  当冬季来临,黔金丝猴进入艰苦岁月。高山部分的树叶枯黄落光,阔叶林剩下光秃秃的枝条。而常绿阔叶树虽然枝叶尚存,但叶片粗硬,也不是适口的食物。黔金丝猴要下到海拔1500米以下的区域觅食、栖息。就这样,山中部的森林也十分萧条,可采食的树叶大量减少。并且天寒地冻、大雪封山,树枝上也结上一层厚厚的冰。黔金丝猴在刺骨的寒风中艰难地活动、采食,猴群的身体素质明显下降,特别是老、弱、病、幼猴的情况就更可怜,它们跟着猴群移动,艰辛地采食,挣扎在死亡线上。这时的猴群大批地聚集在一起,成为上百只或几百只的大群,共同活动在山林中。夜晚,它们为了抵御寒冷,几只甚至十几只的抱成一团,互相取暖。幼猴和雌猴一般都在中间,大雄猴、壮猴在外围,抱得紧紧的躲在背风的树桠上,度过严寒而漫长的冬夜。
  随着冬季严酷环境的煎熬,黔金丝猴越来越瘦弱,有的瘦得长尾巴变得像竹节鞭,皮光也失去往日的光彩。每天除了采食,活动明显减少,也许是节约能量吧。天气不好时,下午四五点钟就休息了。冬季的阳光是那样宝贵,十天难得一晴。当太阳照耀在山岗上时,猴群又活跃起来。它们除了采食,还在高高的树上或仰或侧或俯,千姿百态地卧着,在温暖的阳光下梳理。而幼猴们则抓紧时间嬉戏打闹,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给予的恩惠。
  
  当冰雪开始融化,光秃秃的树枝冒出新芽,柔和的东南风悄悄地吹进梵净山,驱赶着残冬的酷寒,经过冬季严酷环境考验而保留下来的黔金丝猴,终于迎来了充满生机的春天。一阵阵春风、一场场细雨,染绿了梵净山森林。林中的猴群不断采食叶芽、花苞、新枝、嫩叶,努力补充冬季失去的能量。春天丰富的食物,使它们身体慢慢地恢复过来,又显得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当满山杜鹃花开、桃红李白、群芳争艳的时候,怀孕雌猴开始产仔,给猴群增添着新的生命。产下的婴猴,淡灰色、浑身毛绒绒的。圆圆的脑袋,长长的尾巴,一张可爱的小蓝脸上有一个朝天鼻和一双黑宝石般漂亮的圆眼睛。它一生下来,就被雌猴妈妈紧紧地抱在怀中,生怕受到任何伤害。不吸奶的时候,婴猴会从猴妈妈怀抱中伸出它的小脑袋,圆睁着它那明亮而闪烁的眼睛四下观望,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
  初生婴猴生活在猴妈妈怀中。不论雌猴在采食、活动,还是在梳理、休息,都紧紧地抱着婴猴,从不分离。休息时猴妈妈抱着它,猴爸爸也和猴妈妈对面坐着抱着猴妈妈。小婴猴在两只猴身体中间睡,一点也不会凉着,或受到其他动物伤害。在猴群中,其他猴对婴猴没有伤害现象,新生命在群体中享受着很高的待遇,得到猴群所有成员的爱护。
  
  春末夏初,黔金丝猴恢复得身强力壮。婴猴也逐渐长大,浑身的绒毛长得更密,色彩也逐渐加深,灰色毛端开始发黄,并闪烁出金属般光泽,以肩颈毛变化最为明显。从它们张开的小嘴里,已清楚可见上下两排洁白整齐的牙齿,并且可以短时间离开母体活动,或坐在母体旁采食嫩叶之类的食物。有时还趁母猴忙于采食、梳理,三五只成群的在母体们附近跳跃、嬉戏,还互相拥抱、亲热,十分活跃。幼猴很机灵,稍有风吹草动,马上会逃回到母猴身边,并被各自的母亲抱走。小小幼猴还十分“娇气”,常撒娇,不如意时,就一边尖叫,一边用力摆动头部,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势。母猴遇此情况大多抱着爱抚一番,少数时间也发脾气对幼猴作呲牙威胁,但最终还是要安抚幼猴的。
  随着婴猴逐渐长大,吃奶的时间明显减少,而嬉戏、活动时间增多,离开母猴时间增多,采食植物时间也增多。有的幼猴很调皮,采食时要从母亲嘴里硬抠食物,但母猴对幼崽毫不“溺爱”,一般都拒绝并推开它们。很少时候幼猴可以抠一点妈妈口中之食,大多数时间幼猴乖乖地跟着母猴采食。
  亚成体猴采食时,十分小心,尽量不让成年猴(特别是成年雄猴)感到“食物危机威胁”,否则,成猴要对它们“威胁”和驱赶,但从不形成伤害。
  
  随着季节变化,梵净山森林更加茂盛,黔金丝猴的食物也更加丰富,小幼猴也有了一定的生活能力。这时,大猴群又开始化分成小群体,分散在茫茫的林海之中。随着温度升高,高海拔的森林也非常的茂盛,它们的活动范围也相应的更大一些了。
  对于黔金丝猴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就开始了。自从在1956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竺可桢教授等提出“关于建立梵净山禁猎区提案”后,当年就围绕梵净山建立了国有林经营所,管理和保护梵净山国有林。虽然那时并未提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特别是黔金丝猴一类珍稀动物,但保护了梵净山的原始森林,实际上就是保护了黔金丝猴的栖息地环境。遗憾的是,1958年后梵净山建立森林工业局,对梵净山麓的森林进行采伐,使梵净山原始林受到损失。20世纪60年代又有六七个地质队进入梵净山探矿,最长时间近10年,人数最多时达上千人,使梵净山核心区受到一定人为程度的干扰,当然也使野生动物(特别是黔金丝猴)的栖息地环境受到较大程度影响。1978年我国政府为了明确地保护黔金丝猴和梵净山原生植被,正式组建了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明确了该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以黔金丝猴、珙桐为主的珍稀动、植物和区内原始林生态系统。从那时起,黔金丝猴才开始真正受到有明确措施的保护和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0337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