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抓“炼字”赏古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优秀诗歌都是用精炼的艺术语言写成的,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学习语言最好的材料。因此诗歌鉴赏要从语言入手,鉴赏语言巧抓炼字犹为重要。首先我们要了解炼字的范围,注意关键词语的词性及其特殊用法,再者我们要找寻规律总结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举一反三,真正的将教与学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炼字 鉴赏 方法
  
  《高中语文新课标》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中要求学生“能够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会鉴赏诗歌,对于学生模仿、借鉴优美的文学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疑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这些古典诗歌离我们时代久远,作者的生平遭遇、思想状态我们知之不多,这便给鉴赏增加了不少难度。诗歌鉴赏真的就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么?其实不然,诗是语言的艺术,要读懂一首诗,必须先理解诗歌语言的含义。只要把握古人炼字的技巧,就能掌握古诗鉴赏的钥匙,更好地理解诗词全句乃至全篇的意蕴。所以鉴赏时应先从字词入手,仔细揣摩、推敲,体会意境,感受情趣,领悟主旨,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表面深入本质,多层面理解作者炼字的技巧。如何抓住诗歌的“炼字”,借一斑以窥全豹,牵一发而动全身,以便更快捷更准确地鉴赏古代诗歌呢?我总结了一些关于炼字的规律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1、炼字的概念及典故
  古人有云:“诗要炼字,字者眼也。”我发现大多数诗词都有一些名句,而有的名句之所以成为名句,又是因为其中的某一两个字用得特别好,所以一句炼一字乃至数字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全句顿生异采,游龙飞动。
  众所周知,古人作诗最讲究的就是“秀”和“隐”两个字。文字要美,寓意要深,这就决定了诗歌的语言必然是凝练的、含蓄的。他们往往“用意十分,下语三分”,特别讲究“经济性的原则”,力争在刹那间见终古,于微尘中显大千;后蜀何光远 《鉴戒录•贾忤旨》中记载,贾岛忽一日于驴上吟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不知是“敲”还是“推”好,嘴里就边推敲边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得知事情原委后,韩愈遂与之切磋。这就是关于“推敲”的典故,从中可以看出炼字需要刻意锤炼、反复琢磨,选出最贴切、最形象的字来展示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发挥独特的艺术功效。所以才有了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卢延让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等诸多炼字的佳话。这些都反映出炼字的艰难和古人对诗文的要求之高以及他们字斟句酌的严谨态度。
  
  2、明确炼字的大致范围
  那么“炼字”到底“炼”什么字?不外乎是实词和虚词,实词主要包含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主要是副词,下面做具体分析:
  (1)炼动词。
  动词在诗歌里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神奇作用。在勾勒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而诗歌语言的“凝练”特点在动词的应用上表现得最为突出。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特点更加鲜明。例如大家熟知的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一句中的“铺”字用得准确.诗名为《暮江吟》,所写的当是傍晚时分的景色,这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挂”字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此外炼动词的名句还有 “云破月来花弄影”,“红杏枝头春意闹”等。
  (2)炼形容词.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例如周邦彦《满庭芳》中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老”和“肥”在这两句诗中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这样的活用动词可以从动态上着眼分析。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一“老”一“肥”,既写出了形态美,又见出长大成熟的动态感。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丰满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更有其中亲鸟的艰劳,形态种种,时日漫漫,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老”字不仅写出了莺成长时日的漫长,更写出亲鸟的艰辛与劳苦。“肥”字不仅写出了梅子的形态,更写出了它由生到熟的动态,所以两字最为传神。此外“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春风又绿江南岸”等也都是炼形容词的精品。
  (3)炼数量词.
  数词看似平常直白,枯澡乏味。其实不然,杰出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却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例如齐己的《早梅》中“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早已脍炙人口。其实他的原句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是郑谷把其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这“一”字炼得好!不仅暗合题目中的“早”字,而且一枝梅花傲然怒放于皑皑白雪中,愈发显得梅花是那样的超凡脱俗,极富意境美。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此外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等诗句也都是巧用、美用数词的典范。
  (4)炼虚词.
  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赢得疏通文气、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的美学效果。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其中又以杜甫最为擅长。“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空”与“自”反衬的方法用的极妙。尽管阶前的春草十分碧绿悦目,那藏身在森森的柏叶之中的黄鹂的歌喉十分悦耳动听,但此时的诗人却好像没有见到听到,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因为这时的杜甫无心赏玩,他心里正在怀念诸葛亮。诗人的意图,是把祠堂的春景写得十分美好,然后再用“自”、“空”二字将这美景一齐抹掉,更加突出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炼字不是追求艳丽的词藻,相反,却要求朴素自然;炼字也不是另创或挑拣生僻的语词,相反,却要求流畅易懂。炼字的目的在于努力从通用的语库中寻求出最能贴切表意而又生动活泼的词语来构成诗篇。沈德潜“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3、总结炼字的方法
  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应“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炼字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近几年来,炼字题是高考题型中极重要的一个类型,它考查的是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涉及到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就应该细化知识点,把学生的朦胧感知转化为清晰的认识。我们必须积累一些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才能有效地提高诗歌鉴赏的得分率。炼字题在答题时,应该从内容和艺术上分别进行分析,内容上我们应该分析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该字在诗中创设出的意境以及该诗歌流露出的情感;而艺术上则要看这个字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比如词类活用;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比如拟人,比喻,对比,反衬,夸张等;有没有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比如以动衬静、虚实相济,以乐衬哀等等。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释义。切实理解这个词本身的意义(包括字面义、言外义)并解释。这是就这个词本身而言。
  其次,析景。剖析这个词所描写的人、事、景、物等的特点,并用准确的语言概述出来。如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要点出并指明作用。这是就这个词在本句中的作用而言。
  最后,解情。在前两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背景等,解析这个词在全诗中所创造的意境特点或抒发的感情,并表述出来。这是就这个词在全诗中的作用而言。
  简而言之就是: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炼字”的分类和在具体诗词中的妙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鉴赏诗歌的炼字一般都应该遵循这样一个思路:含义―手法―表达作用。要体会诗歌的意境,鉴赏炼字是一条基本途径。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先人所创造的美好意境,为后人留下了心灵遨游的广阔空间。抓住炼字,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走进诗歌的艺术殿堂。“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是杜荀鹤炼字时的真实写照; “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是顾文炜对炼字的一份执着;“百炼为字,千炼成句。”是皮日休炼字的铮铮誓言……我们在赏析古诗词中精彩的炼字时,也不禁对古人超凡的智慧和严谨的态度赞叹不已。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 萧涤非,袁行霈,刘学锴.《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
  [3] 萧涤非,袁行霈,刘学锴.《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0716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