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1世纪初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外来生物入侵现象日益严重,入侵物种数量急剧增加,危害程度日渐扩大,本文作者就我国的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及危害进行系统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治外来生物入侵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生物入侵 危害 入侵途径 对策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1(b)-0248-02
  进入21世纪,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形势严峻,已对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带来严重的危害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运输业、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快,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这也加快了生物入侵的步伐,因此各检疫口岸面临压力越来越大,外来生物入侵导致的生态风险急剧上升。本文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作了简要的阐述并提出合理化对策。
  外来物种入侵现象从古至今从没有间断过。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已知的外来入侵物种至少包括300种入侵植物,40种入侵动物,11种入侵微生物。其中水葫芦、紫茎泽兰、大米草、薇甘菊等8种入侵植物给农林业带来了严重危害,而危害最严重的害虫则有14种,包括美国白蛾、松材线虫、马铃薯甲虫等。这给我国农业、林业、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估算,仅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种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多达500亿元人民币。
  
  1 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危害现状
  1.1 外来物种入侵严重破坏我国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绝
  生物的多样性是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和它们的遗传信息和生物体与生存环境一起集合形成的不同等级的复杂系统。虽然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但任何一个国家莫不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尽力维护本国生物的多样性。而外来物种入侵却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头号敌人,入侵种被引入异地后,由于其新生环境缺乏能制约其繁殖的自然天敌及其他制约因素,其后果便是迅速蔓延,大量扩张,形成优势种群,并与当地物种竞争有限的食物资源和空间资源,直接导致当地物种的退化,甚至被灭绝。
  1.2 外来物种入侵严重破坏我国生态平衡
  外来物种入侵,会对植物土壤的水分及其他营养成份,以及生物群落的结构稳定性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造成影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如引自澳大利亚而入侵我国海南岛和雷州半岛许多林场的外来物种薇甘菊,由于其能大量吸收土壤水分从而造成土壤极其干燥,对水土保持十分不利。此外,薇甘菊还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曾一度严重影响整个林场的生产与发展。
  1.3 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对我国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如40多年前传入我国的豚草,其花粉导致的“枯草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每到花粉飘散的7~9月,体质过敏者便会发生哮喘,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甚至由于导致其它并发症的产生而死亡。
  1.4 外来物种入侵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保守的估计,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美国白蛾、松干蚧等森林入侵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在我国每年已达150万公顷左右。水稻象甲、美洲斑潜蝇、马铃薯甲虫、非洲大蜗牛等农业入侵害虫近年来每年严重发生的面积达到140万至160万公顷。每年由外来种造成的农林经济损失近600亿元人民币,仅对美洲斑潜蝇一项的防治费用,就需4.5亿元,而每年打捞水葫芦的费用需要5~10亿元以上。
  
  2 外我国来物种的入侵途径
  2.1 自然入侵
  这种入侵是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如紫茎泽兰,微甘菊以及美洲斑潜蝇都是靠自然因素而入侵我国的。
  2.2 无意引进
  这种引进方式虽然是人为引进的,但在主观上并没有引进的意图,而是伴随着进出口贸易,海轮或入境旅游在无意间被引入的。如“松材线虫”就是我国贸易商在进口设备时随着木材制的包装箱带进来的。航行在世界海域的海轮,其数百万吨的压舱水的释放也成为水生生物无意引进的一种主要渠道。此外,入境旅客携带的果蔬肉类甚至旅客的鞋底,可能都会成为外来生物无意入侵的渠道。
  2.3 有意引进
  应当说,这是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的最主要的渠道,我国出于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的需要,往往会有意识引进优良的动植物品种,但由于缺乏全面综合的风险评估制度,我国在引进优良品种的同时也引进了大量的有害生物,如大米草、水花生、福寿螺等。这些入侵种由于被改变了物种的生存环境和食物链,在缺乏天敌制约的情况下泛滥成灾。我国大多数的有害生物都是通过这种渠道而被引入的。
  
  3 我国应对外来物种入侵的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立法与管理
  近年来我国已开始重视外来种入侵问题并相继采取了一些措施,先后颁布了18个与生物入侵相关的法律或条例,农业部也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和技术规程,我国也在组织起草《外来入侵生物防治条例》及实施细则。由于外来入侵生物威胁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仅靠个别部门是不够的,应成立包括农业、林业、环保、海洋、贸易、检疫、卫生、国防、司法、教育、科研等国家各主管部门在内的管理协调委员会,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全面管理外来种。
  3.2 扩大公众参与和教育力度
  防止外来生物入侵,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应充分调动公众的积极性,提高全社会防范意识,使全社会参与到防止生物入侵的行动中。应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进行宣传教育,同时建立国家级的生物入侵信息网站,及时发布各类生物入侵相关信息,使公众认识到生物入侵的危害,并掌握一些相关的常识。在检验检疫、生物引种、交通运输、国际贸易、旅游等重点行业的职工中,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防止外来生物入侵的能力。
  3.3 建立风险评估与预防体系
  对于生物引种,在引入前应进行充分、科学的风险评估预测,谨慎引种。不仅要考虑当前的生态及经济问题,还应预测未来的风险;不仅要看经济利益,还要注重生态效应;不仅要考虑区域利益,更要顾及全国性后果。引入后应加强监测,释放后应不断跟踪,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对策,避免造成大面积危害。应进一步加强边境海关检疫和阻截作用,阻止新的入侵种入境。加强对入境的各种交通工具如列车、汽车、轮船和旅游者携带的行李以及各种货物的检疫工作,防止无意带入外来生物。
  3.4 加强对已入侵物种的控制
  目前我国针对绝大多数外来入侵种尚未制定具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条例,各地在防治时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统一协调,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很多入侵种的防效并不理想。我国的相关部门应当针对重大入侵生物,组成全国性的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所有侵入地区采取迅速的控制对策,具体方法包括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机械防治以及将这些方法结合起来的综合治理措施。同时地区之间的行动还应当协调一致,清除入侵种后,需要定期复查,防止重新入侵。
  3.5 开展科学研究,制定科学对策
  加强对入侵物种的研究,明确入侵种类、分布、机制,评价入侵种带来的生态危害,研究控制对策和具体技术,是我国目前解决生物入侵的关键。在研究外来种的同时,应充分研究、了解本地生物种类,在诸如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中减少引进,尽可能利用本地种,发挥本地种的优势作用。
  3.6 建立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
  目前国内在入侵方面的信息量非常大,但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我国应成立国家生物入侵信息中心,建设国家层面的信息库,有效利用国际互联网和局域网加强信息流通,信息共享对预防和控制生物入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我国的防治外来生物入侵工作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防治方法和水平还不高,还需要国家各部门通力合作,研究人员不懈努力,广大人民的广泛参与,这样才能将外来生物入侵造成的危害减少到最小。
  参考文献
  [1] 沈雪林,钱兰华,蔡平.加强外来种子种苗检疫监管[J].防止有害物种进境,2008(1).
  [2] 万方浩.重要农林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与控制[M].科学出版社,2005.
  [3] 梁忆冰.植物检疫对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防御作用[J].植物保护,2002(2).
  [4] 吴志红.广西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侵入及对策[J].植物检疫,2003(2).
  [5] 顾忠盈,吴新华,杨光,等.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及防范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06(6).
  [6] 杨铭,杨桦,杨少雄,等.农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控对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S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0793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