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介绍了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包括覆盖耕作、免耕、少耕、深松、防止坡耕地水土流失、合理用水用药及施肥、合理轮作轮耕等技术,从而为土壤改良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土壤;覆盖耕作;免耕;少耕;深松;合理轮作轮耕
  中图分类号 S3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224-01
  
  保护地耕作技术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残茬覆盖、少耕免耕和合理轮作,要求地表残茬覆盖率必须达到30%以上。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作业工序,通过合理轮作、留茬覆盖、合理施肥等综合措施,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达到高产、高效、低耗、保护环境及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目的。
  
  1覆盖耕作技术
  
  覆盖耕作是使作物秸秆、残茬留在地表或接近地表层的耕作技术。该技术可以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轻土壤风蚀强度,增强土壤渗水能力,防止土壤板结和水土流失,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其主要方法为:①秸秆根茬整株或粉碎还田后,不再进行耕作,直接进行播种,药剂灭草,免中耕,直到收获。②秸秆粉碎还田后,进行耙地作业,使部分秸秆和残茬混于表层土壤,然后进行播种、药剂灭草,免中耕或行间除草、中耕培土作业。③前茬垄作地块,在播种前,将秸秆残茬耢到垄沟,然后在垄上直接播种,或在播种机上安装除障、推平装置,同时进行播种,药剂灭草,免中耕。④种植覆盖植物。除与残茬覆盖具有同样的工效外,还有固氮作用。可在作物收获后利用农闲季节,在作物间种植,可作为绿肥培肥地力。覆盖耕作的保证条件:一是必须配备免耕精播机、药剂喷雾机和秸秆根茬粉碎还田机;二是应选择前茬有深翻或深松基础、土壤通透性较好的地块,可连续2~3年使用;三是为防止土壤碳氮比失调,应增施纯氮67.5kg/hm2,使碳氮比保持在25∶1水平上。
  
  2免耕技术
  
  免耕是指在地面没有覆盖物的条件下,在前作原茬上直接进行播种,作物生长过程中仍需进行中耕管理。与传统耕作相比之下,免耕可以在土壤通透性较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应用。主要方法有:①玉米茬耢茬,原茬卡种大豆,中耕垄沟深松或培土作业。②小麦茬原茬播种玉米或大豆,中耕深松培土作业。③大豆茬耢茬,原茬播种玉米、谷子或高梁。免耕技术保证:一是应选择前茬有深松或深耕基础、土壤通透性较好的耕地;二是免耕应与其他耕作方法轮换使用,即免耕1~2年,然后再用其他耕法1~2年,并与作物轮作相结合;三是必须配套免耕播种机,以保证播种质量。
  
  3少耕技术
  
  少耕技术将耕作程序减少到作物生长所必需的、适时而又不致于破坏土壤,风蚀和水蚀程度又有很大减轻的耕作措施。它是土壤保护性耕作中应用最广泛、最适用、最可行的耕作方法。其主要方法有:①松土少耕法,在秋季或春季用耕耘机或松土铲,进行全面疏松土壤作业,然后春季播种,夏季中耕管理或免中耕,这种方法产生粗糙的地表,可有效地防止风蚀。②耙茬少耕法。在秋季或春季,用圆盘耙或钉齿耙、流动针刺耙、驱动耙等机具进行耙茬作业,然后春季播种,中耕管理或免中耕。但潮湿土壤不宜耙地,易产生板结层和土块。③旋耕少耕方法。旋耕同时播种,然后进行中耕管理或免中耕。要求旋耕深度为7~8cm,其经济性好,并且减轻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利于春季保墒,该方法适于中壤土。④垄作少耕法。在播种前进行耢茬、灭茬,然后进行播种,中耕管理。该方法适宜在沟灌地区和春季易返浆的土壤。⑤免中耕。即播种后不再进行中耕管理的方法,采用药剂灭草。该方法适用于玉米免中耕,大豆免中耕有减产趋势。⑥带状少耕技术。仅对间隔的带状土壤进行耕作的方法,可减少动土量60%~70%,主要方法有垄台深松、带状旋耕、灭茬耕作法等。带状宽度可根据作物行距确定,一般为15~25cm。耕作深度可视土壤条件确定,可在10~30cm内选择。
  
  4深松技术
  
  深松是用窄幅工作部件来破碎、松动土壤的耕作方法。深松不翻转土层,保持原有土壤层次,可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熟化土壤、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强蓄水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抗旱防涝,增产效果显著。主要方法有:①全面深松。深松间距小于35cm或V型全方位深松,松后形成全虚型耕层构造,耕层全部疏松。该法适于湿润、半湿润和低温易涝区;半干旱地区必须在伏秋季进行,接纳秋雨,春旱秋防。②间隔深松。深松间隔于70cm,松后形成虚实相间的耕层构造,耕层横向虚实并存,可实现蓄水供水,用地养地结合。该法适于干旱、半干旱和丘陵漫岗区。③浅翻深松。即在铧式犁的每个犁铧侧后方安装一个深松铲,实现上部浅层翻垡,下层深松。耕后形成耕层上部全虚、下部虚实相间的耕层构造。该法适用于白浆土、黑土层薄和脊薄型土壤区。④底土深松。底土深松是一种特定耕作深度的深松方法,要求深松深度必须大于40cm以上。适用于土壤压实特别严重和底土层板结通透性差的地块,或用于土壤改良。⑤中耕深松。要求在中耕时期,雨季到来之前进行。该法适用于中耕作物的行间深松作业,可接纳降雨,抗旱防涝,减轻水土流失。
  
  5防止坡耕地水土流失技术
  
  垄作区田法,是在垄沟或行间中每隔一定距离做出1道横向埂,使垄沟形成一段段浅穴,在降雨时可以把未来得及渗入土壤中的雨水就地蓄留在浅穴中,形成无数个田间地表水库。
  
  6合理用水、用药和施肥技术
  
  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可防止土壤板结,减轻水土流失;发展自控精确喷药技术和按需施肥及液态施肥技术,最大限度地节省农药和化肥用量,保护土壤环境,防止肥、药污染,也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7作物合理轮作轮耕技术
  
  通过作物的合理轮作轮耕,可改变病虫草生存的土层环境,减少病虫草害发生;同时通过土层的交换和位移调节土壤结构,改善土壤肥力。
  
  8参考文献
  
  [1] 赵兰芳.保护性耕作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9):209-210.
  [2] 刘学军.保护性耕作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7(8):42-43.
  [3] 李红霞.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践与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 (21):279-280.
  [4] 蔡晨,马丽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J].现代化农业,2007(6):22.
  [5] 陈球.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实践与发展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3):981.
  [6] 李传弟,陈林东,陈艳秋.发展保护性耕作促进绿色农业发展[J].吉林农业,2008(11):16-17.
  [7] 杨玉栋,尤伟.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问题研究[J].南方农机,2008(5):40-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1077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