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市民农园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介绍了市民农园的几种主要模式,论述了市民农园在我国的可行性,并且提出了推广对策和建议。发展市民农园是我国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一种重要途径。
  关键词 市民农园;可行性;模式
  中图分类号 F 30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2-0290-02
  
  都市农业存在着投资大、对大都市依赖性过强的缺陷,不适合在我国大面积推广;而市民农园是一种适合在我国全面推广的都市农业。
  
  1市民农园的模式
  
  所谓市民农园,是指由农民提供农地、让市民参与耕作的园地。一般是将位于都市或近郊的农地集中规划为若干小区,分别出租给城市居民,用以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经营家庭农艺。其主要目的是让市民体验农业生产的甘苦,享受耕作的乐趣。
  1.1德国模式
  德国都市农业以市民农园为代表。市民农园起源于中世纪德国的Klien Gorden。那时德国人多在自家的庭院里划出一小部分作为园艺用地,享受亲手栽培作物的乐趣。而德国都市农业的真正发端一般认为始于19世纪。19世纪德国政府为每户市民提供一小块荒丘,市民用作自家的“小菜园”,实现生产自给自足。19世纪后半叶,德国正式建立了“市民农园”体制,其主旨是从建立健康的理念出发,让住在狭窄公寓里的都市居民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近年来,建立市民公园的主旨已发生很大变化,转向为市民体验农家生活的机会,使久居都市的市民享受田园之乐。市民公园的土地来源于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镇县政府提供的公有土地。每一市民农园的规模约有2hm2。大约50户市民组成1个集团,共同承租市民农园。租赁者要与政府签订25~30年的使用合同,自行决定如何经营、种花、植草、种菜或栽树、养花等,政府都不加干涉,但其产品却不能出售。如果承租人不想继续经营,可以中途推出或转让,市民农园选出的管委会选出新的承租人继续租赁,新承租人要承担原承租人合理的已投入的费用。目前德国市民农园呈兴旺之势,其产品总产值占到全国农业总产值的1/3。
  1.2美国模式
  在美国,都市农业被称为都市区域内的农业,占美国总面积的10%,其生产的农产品价值已占美国农产品总价值的1/3以上,主要形式是耕种社区或称市民农园。这是采取一种农场与社区互助的组织形式,在农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之间架起桥梁。参与市民农园的居民,与农园的农民或种植者共同分担生产成本、风险及盈利,农园尽最大努力为市民提供安全、新鲜、高品质且低于市场零售价的农产品,社区为农园提供了固定的销售渠道,做到双方互利。美国学者认为:市民农园是一种创新与变革,加强了农民和消费者的联系,增加了区域食品供给,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1.3台湾模式
  台湾地区的都市农业效法于德国,因而与德国极为相似,也以市民农园为主要形式。台湾的市民农园面积高达100hm2,主要分布在城郊或都市化地区。从承租目的看,台湾的市民农园既有自助菜园型,又有休闲游憩型,还有田园生活体验型。从经营主体看,台北市均由农民将农地直接分块出租给市民,而中南部地区则大多由农会来管理或由承租户组成的管理委员会管理。从发展趋势看,有些市民农园与观光果园、花圃相结合,向多元化经营迈进。承租人或体验、或品茗、或游赏、或教育、或休闲,皆可依个人兴趣而自由选择。台湾市民农园在经营目标、规模、组织、租赁方式等方面,都大致与德国的市民农园相同。但两者也有不同之处,一是台湾市民农园的土地极少由政府或公营事业单位提供,而绝大部分由农民提供;二是目前土地租期大约是5年;三是土地种植的多是蔬菜,很少种花、种草或经营其他项目;四是以生活体验为主。
  
  2我国的市民农园
  
  我国的市民农园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利用其中的精华部分。其中美国的农场和社区互助的组织形式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只需要有社区、农民2种条件即可,可以在我国作大规模的推行,发挥市民农园的作用,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在我国的发达地区,如上海、北京等可以推行德国和台湾模式。由于我国内地的土地情况和台湾地区很相似,都存在人均土地占有量少这一情况。因此我国市民农园的土地也应主要由农民提供,租期也应该比较短,具体时间可以参考台湾地区的数据,再根据我国的国情设定。
  另外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实行美国模式时,也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做适当调整,例如美国的市民农园主要是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经营家庭农艺;我国可以拓展到粮食生产,这样在粮食流通中就少了中间商这一角色,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在美国模式中,参与市民农园的居民与农园的农民或种植者共同分担生产成本、风险及盈利;在我国实行市民农园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城镇居民可以不和农民共同分担生产成本、风险及盈利,而是根据合同价格收购农民的农产品。并且可以加入一些德国模式的因素进去,例如市民可以参观农园、参加农园活动和到农园中度假等。
  
  3市民农园的可行性
  
  3.1可以给农民增收
  市民农园减少农产品运销环节,增加了农民收益。发展市民农园,把农产品直接销售给城镇居民,解决了部分农产品运销层次多的问题,避免运销的中间环节,这无形中增加了农家收益;同时农民也可从提供休闲服务中获取合理的报酬,增加了收入。而且城市居民也对自己买的农产品放心,从而达到了城乡双赢。这样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发展,缩小了城乡差别,增加了农村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面貌的改善,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和生活品质,缩小了城乡差别,促进了农村社会进步和城市乡村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3.2可以丰富市民生活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紧张而繁忙的都市生活给市民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走出高楼林立的都市,走进风景宜人的大自然,已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风尚。而都市农业不仅可以为市民提供观光旅游场所,以减轻工作及生活上的压力,达到舒畅身心、强健体魄的目的。而且还能够让市民体验躬耕于田间、采摘于果园的乡土气息,感受浓厚的乡土文化。
  3.3成本比较低
  我国现在大力推行的都市农业,例如观光农业、农业开发区等,都是大投资项目,需要城乡政府和大企业的强力支持才可以建立起来,花费了大量金钱,并不一定可以带来相应的收益。而市民农园只需要很少的投资,甚至不需要投资,只要农民和市民建立一份合同就可以了,而且不依赖于大都市,只需要普通城镇就可以了。所以对于我国比较贫穷、落后的中西部农村也可以实行市民农园,有利于在中国广大的地区推行,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农民增收有重大作用。
  3.4教育功能和怀旧
  城镇居民通过市民农园并进行农技、农事、农俗教育,发挥市民农园的教育功能,同时农业特有的传统文化,也会随着都市农业的发展而得以延续和发展。而且对于青少年来说,参加农村活动是一种磨难教育,可以锻炼他们的恒心和意志力,有利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在我国有一大部分的城镇居民是从农村中走出处来的,他们对农村具有特殊的感情,怀念在农村的生活,所以他们喜欢在闲暇时间参加农园活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4市民农园的发展
  
  4.1加强政府对市民农园的支持力度
  市民农园在我国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倡导和支持。在促进我国市民农园发展时,政府要在各项政策上予以优惠,在人力、技术上大力扶持,并协调优化各部门在支持都市农业方面的举措,以形成合力,有效促进都市农业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1116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