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岭南建筑之代表――骑楼建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将骑楼建筑作为岭南建筑的代表进行介绍,从其产生与组成形态、分布与传播及主要类型三方面进行介绍。在此过程发现,有关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和整合是骑楼建筑能长存并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也为保存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提供了一种思路。
  【关键词】:骑楼建筑; 岭南建筑; 文化整合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2-6908(2007)1210041-01
  
  前言
   行走于广州街头,到处看到的是那种连排的建筑店铺前是长廊式人行道,这就是在广州极其周边地区普遍存在,且具有地方特色的岭南建筑中的--骑楼建筑。
   在骑楼名称产生之前,这种建筑已经广泛存在于南方地区。在四川称之为"凉亭子",在新加坡和吉隆坡称为"五脚基",在台湾称为"亭仔脚"等。到了民国年间,国民在整治广州城市建筑时,颁布了《修正取缔建筑章程》中将该种建筑为骑楼。之后骑楼的名称广为流传。
   此外,由于骑楼建筑在东南亚以及中国的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台湾等南海沿岸地区普遍存在,故学术界统称为"南洋风"建筑。
  1.产生与组成形态
   在广州可见的骑楼中,其外墙上的山花和雕饰明显存在西方建筑的风格,但建筑内部的布局是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的格局形式。因而,骑楼的产生应该算是中西文化接触融合而成的。
   同时,由于南海沿岸地区的区位条件,其受海向文化和陆向文化的双重影响,海向文化是通过海上交通传到中国来的文化,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嬗变,这也影响着中国传统建筑,也就出现近代的骑楼。从建筑文脉看,骑楼是以"西"为"体"、以"中"为"用"的一种新型建筑文化。陆向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追溯岭南文化的根基就是中原文化,但其又受荆楚文化的影响。
   在骑楼的组成上看,骑楼一般分为楼顶、楼身、骑楼底三部分。在每座骑楼建筑的楼顶,都可以看到山花和女儿墙。山花是在立面上一种缓坡的三角形山墙的花饰,有意设计成曲线型和半圆形。从形态上看,骑楼为"前店后居"或"下店上居式建筑"。其开间以单开间居多,层数一般为2~4层,个别达5、6层,底层层高一般为4~5米,开间为3~5米,个别较窄的仅为2~3米,特别宽的约为6米。进深一般较大,常为10~20米,有的可达30~50米,甚至更大。
  2.分布和传播
   作为岭南建筑的代表之一的岭南建筑,主要是指分布以广州为中心的周边地区。由此看出,文章所指的骑楼是分布于广州及周边地区,其中最核心的区域是以广州及五邑地区,根据不完全统计,其包括了广州、佛山、中山、顺德、东莞、深圳、江门、新会、开平、台山、船角墟、水口、公益、赤坎、恩平、肇庆以及香港、澳门等城市(镇)及地区都广泛分布着骑楼建筑。这些城市(镇)及地区的骑楼分布和形态都最具有代表性的,成为骑楼空间分布的核心区域。
   骑楼建筑的传播是以广州作为传播源。其历史可追溯到乾隆23年,清政府执行海禁政策,广州作为全国唯一的通商口岸,在对内对外交流中处于垄断地位。除了俄国商队跨越中国北方边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商船往来澳门以外,中国与西方列国的全部贸易都集中在广州。东京、柬埔寨、缅甸、马来半岛、东印度群岛、印度各口岸、欧洲各国、南北美各国和太平洋诸岛的商货,也都汇集到广州。请政府在广州委托半官半商性质的十三行协助粤海关管理广州的对外贸易。十三行建筑沿江岸码头展开,基本为西洋式风格,故称为"十三行夷馆"。从现存的图片资料看,建筑多为2~3层,有回廊连拱等西式构件。但从形态看,这些建筑还不是骑楼,骑楼在广州的大规模发展,是在民国时期有市政府制定的建筑骑楼的章程开始的。章程规定了骑楼的建筑要求,统一管理统一退缩道路,规定可建和不可建的路段,配合城市的整体建设和改造,使骑楼迅速发展并向珠江三角洲以及全省传播。
  3.类型
   骑楼作为城镇居民居住建筑的发展形式之一,起平面几乎是传统民居的翻版,所以城镇民居有几中平面类型,骑楼平面也表现为相同或相近的平面类型,包括了单开间式、双开间式和多开间式。
   3.1 单开间式
   该类型的住宅是将屋内厨房、天井、厅堂、卧室等按一定顺序前后排列。其特点是形式简单,易于建造,用地规整,通常在用地紧张和商业价值昂贵的地段被采用。
   具体而言,单开间式建筑因在城镇中分布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主要是由于功能不同而在入口有不同的变化。一般临街的是为适应南方气候,满足商业服务功能形成外廊内屋,下店上宅的骑楼形式,而在内街巷的则表现为标准的住宅功能建筑。在考察的过程中发现,但开间式建筑是骑楼建筑发展的原型。
   3.2 双开间式
   该类型是骑楼建筑中较多采用的一种平面形式,其组成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并联式空间组合,一种是主从式空间组合。
   并联式空间组合是将但开间的房屋并联。从建筑的整个立面可清楚地看出它与单开间式骑楼有明显不同。该空间组合较好地解决了采光通风问题,两开间共用天井,布局灵活,形成可分可合的平面组合,赢得了较大面积的店铺空间。
   主从式空间组合,是由一边为厅房,一边为厨房、天井所组合的主次空间平面形式。其特点是空间布置灵活自由。这两个开间的大小可有不同,进深的长短也可有所变化,在用地的选择上适应性较强。另一特点是功能分配更明确,平面紧凑,使用方便,但存在造价很高的问题。
   3.3 多开间式
   这是用于百货公司、银行、旅馆等目的的骑楼的常见类型。其一般有三开间、四开间、五开间甚至连排,特别在街角处采用多开间,形成规模较大的商贸空间。这一方面是商业功能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商户或团体财力雄厚和商业形象的体现。其往往是城镇中的标志建筑,具有较强的可识别性和意向性。
  4.结语
   骑楼建筑的产生,与岭南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相关联,与该地的历史脉搏同起伏。作为特定区域的代表性建筑,骑楼成为岭南地区 最具有特色是建筑文化景观。
   骑楼建筑是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特定文化价值的建筑表达形式,它让我们重新认识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然而,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如何保存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骑楼建筑的发展告诉我们:继承传统骑楼的商业功能,发挥传统骑楼的居住功能,融合西方建筑风格于骑楼建筑中,实现中西文化的整合。
  
  参考文献
   [1] 林琳. 港澳与珠三角地域骑楼--广东骑楼[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2] 谢浩, 等. 富有岭南地方特色的骑楼建筑[J]. 城市问题,2003. (6).
   [3] 赵文斌. 岭南建筑环境文化观[J]. 华中建筑. 1997. (3).
   [4] 林琳等. 广东及周边地区骑楼发展的时空过程及动力机制[J]. 人文地理. 200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1339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