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襟翼在模型飞机上的应用 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大多模型爱好者可能未接触过襟翼,因为它在普通模型飞机中很少见。但说到飞机上的襟翼,大家就比较熟悉了。襟翼在各种飞机上的广泛应用已有很长时间。我们在乘坐民航客机时,仔细观察其起飞和着陆时机翼翼面的变化,就不难发现襟翼的存在;但却很少有人能准确地说出它的真正用途、空气动力学原理以及如何在模型飞机上使用。
  襟翼的作用很大,它可将一架正在降落的狂野的P-51变得像小猫一样温顺。下面就详细介绍襟翼的有关知识以及它在模型飞机上的应用。
  一、襟翼的基础知识
  (一)襟翼的定义
  带有襟翼的机翼平时看上去像是一个整体,其实在它的前/后缘都可能装有长短、宽度不同的翼面(图1)。在飞行时,它们有时伸出、有时收回,就像衣服的下襟一样随风摆动,因此这些翼面有了一个十分形象的名称――襟翼。
  襟翼一般定义为装在机翼后缘或前缘,可向下偏转或(和)向后(前)滑动,用以增加升力的翼面形装置,通过它可改变机翼的升力和阻力性能。在有些飞机上,副翼与襟翼连动形成全翼展的“襟副翼”。
  
  (二)襟翼的
  作用
  襟翼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已试验成功,但直到30年代中期,随着具有高翼载荷的单翼机的出现才开始广泛应用。单翼机的特点决定了它比大多数双翼机具有更大的失速速度,因此其着陆速度也更高,并需要更长的跑道起飞。而安装襟翼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
  众所周知,机翼的作用是产生足够的升力使飞机升空。在机翼面积、翼型、平面形状和飞行速度等参数一定的情况下,最大升力是一定的。机翼面积越大,升力越大;飞行速度越快,升力也越大。也就是说,在升力一定的情况下,若选用的机翼面积越大,起飞速度可以越小;若能达到的起飞速度越大,则选用的机翼面积可以越小。因此,理论上讲,要把重量确定的飞机送上天,可以采取两个办法:一是选用面积较小的机翼,通过加大起飞速度实现;二是使起飞速度保持较低,通过采用大面积机翼实现。
  但这两个办法是否可行呢?第一个办法机翼面积较小,飞机的结构重量就较轻,这是优点,但起飞速度大却很不利:一方面要求机场跑道很长,另一方面,高滑跑速度对安全的威胁极大。第二个方法起飞速度低,有利于缩短滑跑距离,但大面积的机翼不但使飞机的载重量减少,而且会使飞行阻力剧增,大大降低飞行效率。这两个办法都有缺陷,而解决这一难题的“法宝”就襟翼。它既可使飞机不需很大、很重的机翼,也能在较低的起飞、着陆速度下产生足够的升力,也能使飞机的载重、速度、阻力和油耗达到最佳化。
  事实上,襟翼为一种增升装置,它通过改变机翼的翼型弯度、增加机翼面积等方法来提高升力。襟翼的另一特性是在舵面偏转时增加升力和阻力,前半段增加升力明显,后半段增加阻力明显。其主要用途是降低飞机的着陆速度、缩短着陆滑跑距离。另外,应用襟翼可使飞机在不提高速度的前提下以更大的下降角着陆,而机头不必过高抬起,因此飞行员能更好地观察着陆场地,提高了在障碍物多的小场地降落的安全性(图2)。而在起飞时使用襟翼的好处是可以缩短滑跑距离,使飞机以更大的角度爬升(图3)。
  现代高速喷气式客机一般采用窄小的机翼来获得优异的飞行性能。这种机翼的缺点是在高速飞行时容易失速,而且飞机的起飞、着陆速度也非常大。而采用襟翼则可通过改变机翼的弯度和增加机翼的面积,增加机翼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改善机翼的升力和阻力性能,从而降低失速速度,使飞机能以更大的动力、更低的飞行速度、更陡的航线着陆,极大地提高了飞机着陆的安全性。
  但要注意的是,若不能正确使用,如放下襟翼时间过早等会给飞行带来危险。放下襟翼会导致飞机抬头或低头,需用升降舵补偿才能使其保持原来的飞行姿态。放下襟翼还会造成机翼的扭转效应,其扭转量的大小决定于襟翼的类型和机翼的设计。襟翼的使用会大大增加飞机的结构负荷。因此应在较低的飞行速度下使用襟翼,一般飞机上的空速表都刻有安全使用襟翼的速度范围。
  襟翼并不是对所有飞机都适用,一般的超轻型飞机就不适合安装襟翼。因为安装襟翼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失速、降低起降距离,所以通常用在翼展小、速度较快、重量较大的飞机上。而超轻型飞机重量轻、翼展大、飞行速度较慢,没有使用襟翼的必要。此外,由于超轻型飞机对动力变化较敏感,降落时飞行速度会下降很多,因此再用襟翼来增大飞机阻力,会导致飞行速度下降更多,反而增加了失速的几率。
  
  (三)襟翼的种类
  按照襟翼在机翼上的安装位置划分,可将其分为前缘襟翼和后缘襟翼两大类。
  1.前缘襟翼
  安装在机翼的前缘位置,可看作是能偏转的前缘(图4)。这种襟翼广泛应用在超声速飞机上,与后缘襟翼配合能提高飞机起飞、着陆时的升力。超声速飞机一般采用前缘尖、相对厚度小的薄机翼,在大迎角飞行时,机翼前缘上表面会产生气流分离,使升力大大降低,易造成失速。而前缘襟翼能延迟气流的分离时间。在大迎角时,前缘襟翼向下偏转可减小前缘与相对气流之间的角度(减小迎角),使气流平顺地沿上翼面流过,避免飞机失速。另一方面,前缘襟翼也增大了翼型的弯度,使上、下表面压力差增大,提高了升力。
  前缘襟翼的一种特别类型是克鲁格襟翼(图4)。这种襟翼装在前缘下部向前下方翻转,既可增大机翼面积,又可增大翼型的弯度,具有很好的增升效果,构造也简单。在波音喷气式客机上曾使用过此类襟翼(图6),但现代的客机好像不再使用这种前缘襟翼,基本上都是普通的前缘襟翼。克鲁格襟翼还经常与后退式襟翼或多缝襟翼配合使用,以减小增升时机翼力矩的变化,进一步提高增升效果(图7)。
  2.后缘襟翼
  安装在机翼后缘位置,既可提高升力,也能增大阻力,多在着陆时使用。有的飞机为了缩短起飞滑跑距离,起飞时也放后缘襟翼,但放下的角度很小。后缘襟翼的类型很多,较常见的有:简单襟翼、开裂式襟翼、开缝襟翼、后退式襟翼(图8)。
  (1)简单襟翼
  简单襟翼属于机翼后缘的一部分,以铰链连接,类似于副翼(图8)。使用时其向下偏转一定的角度,使机翼更加弯曲,增大了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从而提高了升力。同时,放下襟翼后,机翼后缘涡流区扩大,机翼前、后压力差增大,阻力相应增大。襟翼放下的角度越大,升力和阻力增加得越多。但在一般情况下,阻力增大得比升力大,因此升阻比是降低的。因为在飞机大迎角状态下使用襟翼,会使机翼上表面的气流更易提前分离,产生失速,所以机翼的失速迎角要比不放襟翼时有所减小。
  这种简单襟翼的增升效果不是很大,但构造简单,多用在低速飞机上,高速飞机很少单独使用(图9、图10)。
  (2)开裂式襟翼
  这种襟翼像一块薄板,收起时紧贴于机翼的后缘下部(图8);使用时则沿前方的轴向下偏转,好像机翼后缘沿弦面裂开一样。在开裂处形成低压涡流区,对机翼上表面气流有吸引作用,其流速会增大,从而加大上、下表面压差,提高了升力,同时也起到延缓气流分离的作用。另外,放下的襟翼使机翼下弧变得更弯曲、升力增加。而机翼原来的后缘保持不变,减小了俯仰偏转量。基于上述原因,开裂式襟翼比简单襟翼的增升效果更好,可使最大升力系数提高75%~85%,但产生的阻力也更大。因此,开裂式襟翼在着陆时的效果更好,而偏转量小的简单襟翼在起飞时更具有优势。同简单襟翼一样,在大迎角状态下使用开裂式,机翼的失速迎角会有所减小。
  由于构造简单,开裂式襟翼在小型低速飞机上应用较广泛,常用在“喷火”战斗机、寇蒂斯P-40战斗机和北美航空T-6等飞机上(图11、图12)。
  (3)开缝襟翼
  开缝襟翼是在简单襟翼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当这种襟翼放下时,其前缘和机翼后缘之间形成缝隙(图8)。下翼面的高压气流通过缝隙高速流向上翼面后缘,延缓了上翼面气流的分离,从而提高了升力。另外,开缝襟翼放下时机翼更加弯曲,也有提高升力的作用。开缝襟翼比简单襟翼或开裂式襟翼的增升效果更好,可使最大升力系数提高85%~95%,且失速迎角降低不多。在偏转量较小时,开缝襟翼比简单襟翼产生的阻力大,但比开裂式襟翼小。由于它的升力/阻力比大,可以带来更好的起飞和爬升性能,因此多用在起飞时,是中、小型飞机较多采用的襟翼类型(图13、图14)。
  一些高性能飞机上的开缝襟翼由2~3个小翼片组成,放下时形成2~3个缝隙,这种形式的开缝襟翼被称为双缝襟翼(图8)和多缝襟翼。由于当开缝襟翼的角度增大到一定值时,增升效果降低,因此需采用双缝襟翼或多缝襟翼来克服这一缺点。它们可让更多的高速气流从下翼面通过多道缝隙流向上翼面后缘,使气流仍然能贴着弯曲的翼面流动。这样,即使襟翼偏转到相当大的角度,也不会发生气流分离,提高了增升效果。另外,双缝襟翼和多缝襟翼向下偏转时,还有一定的后移量,可起到增加机翼面积的作用。因此,双缝襟翼和多缝襟翼的增升效率比单缝襟翼高,但它们的构造也更复杂、重量更大。目前在大型飞机(特别是客机)上安装有双缝或三缝襟翼(图15),增升效果十分显著。
  (4)后退式襟翼
  位于机翼后缘下半部的活动翼面,使用时沿机翼底部的滑道向后、向下展开(图8),既加大了机翼弯度,也增加了机翼的面积,降低了翼载荷,在小幅增加阻力的同时,大大增加了升力。这种襟翼的缺点除了构造复杂外,使用时低头力矩较大,要求飞机水平尾翼有足够大的平衡能力。在机翼厚度较薄,不便于采用复杂的双缝襟翼和多缝襟翼时,可以采用较薄的后退式襟翼。后退式襟翼在大、中型飞机上采用较多,曾用在洛克希德早期的双发运输机、B-24“解放者”及一些二战飞机上(图16),现在仍然在高速喷气式客机上广泛使用。
  有一种后退式襟翼在放下时,襟翼前缘与机翼后缘之间保持一定的缝隙,能起到开缝襟翼的作用,被称为富勒襟翼(后退开缝式襟翼)。它兼有后退襟翼和开缝襟翼的优点,增升效果更好。最大升力系数还可提高85%~95%,个别大面积富勒襟翼的最大升力系数可提高110%~140%。但其缺点是操纵结构更复杂,多在高速、重型飞机上使用(图18),可大大改善起降性能。
  
  (四)襟翼的发展
  上面介绍的是几种比较成熟的襟翼,还有一种襟翼提出的概念虽很早,但直到现在仍不完善,这就是喷气襟翼(图19)。它的设计方案很多,基本原理是从发动机或高压气瓶引出气体,吹向机翼或襟翼表面,达到增加升力、推迟分离、降低阻力、改善失速特性的目的。由于喷气襟翼十分复杂,目前只有个别飞机,如“鹞”式垂直起降飞机、F-4和米格21轻型战斗机使用了喷气襟翼。(未完待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1727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