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远山亦有“家 ”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富宁印象
  动身启程去富宁的那天,昆明接近30℃的高温让我们在此行的一开始就已经汗流浃背。经过高速路上近7个小时的行进,我们得以在太阳落山前的最后一刻,瞥见富宁笼罩在昏黄日光下的容貌,富宁――一座有山拥围的城,一座沿河而建的城,一座海拔684米的城。然而,富宁却不如它的名字那般富饶宁谧,事实上,富宁县是省内73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2005年,云南省全面启动兴边富民工程,红云红河集团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连续用三年时间,对富宁县先后投入了800万元资金,帮助富宁县345户1452名贫困群众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支持建设田蓬干曹子等7所希望小学,改善了学校800余名师生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救助了应届贫困大学生60人;解决了1452人、1000余头大型牲畜的饮水困难和4个村民小组198户763人的行路难等问题,截至2007年底,这些被帮扶村寨群众的贫困状况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红云红河集团的善举并没有就此停步。
  2008年,新一轮的兴边富民工程启动,集团继续加大了对口帮扶力度,再次投入8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富宁县的新农村建设、助学助教、希望小学建设和改善农村医疗条件等项目。
  此次红云红河爱心之旅的目的地,就是由红云红河集团捐资的项目之一、希望小学中的一所――位于富宁县田蓬镇的干曹子希望小学。
  
  启程
  到达富宁的第二天上午8:30,我们收拾好行装,向67公里外的田蓬镇进发。
  富宁到田蓬的路并不算难走,只是山路和弯道较多,相信看过电影《头文字D》的人到了这里,定会觉得电影里那所谓的“五连发夹弯”根本不算什么。我们的车以80码的速度在群山间飞驰,这个弯才转过来,下一个弯马上等着你去反应,难免让人晕眩。
  太阳在头顶照射的方位不知道变换过多少次,在先后路过里达、木央两个乡镇之后,上午10:55分,车突然方向一转,我们的视线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一座隐匿于山脚下的小村庄现出面貌,不远处,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向我们招手,一幢3层高的白色小楼跃入眼帘――红云红河干曹子希望小学到了!
  到达学校的时候,上午第四节课的下课铃刚刚敲响。“下课啦!”小孩子们从教室里蜂拥而出,我们走过他们身旁,他们纷纷举起右手敬少先队队礼向我们致意,“老师好!”,我们停下脚步,“同学们,你们好!”
  
  学校有了“家”的感觉
  红云红河干曹子希望小学的周乙校长介绍说,我们眼前这幢崭新的教学楼,是2006年红云红河集团捐资48万元盖起来的砖混结构教学楼,工程于2007年4月建成完工。
  然而,没有感情的填充,房子永远只是房子,永远成不了家。
  于是2007年教学楼盖好后,红云红河集团又追加捐资17.575万元,细心、贴心、用心地将这座空空的房子填充起来,从学生课桌到教师办公桌,从体育用品到音乐器材,从图书到书柜、从实验桌到阅览桌、从高低床到厨具……各种教学生活设施应有尽有,被统一配套地搬进了教学楼。
  “干曹子小学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在红云红河集团对口帮扶的项目实施前,我们这里的条件很艰苦,整所学校只有6间砖木结构的教室和6间教师宿舍,教室简陋不说,教学资源也十分紧缺。”干曹子小学也是田蓬镇中心学校副校长冷成贵当年就读过的学校,回忆起母校当时的面貌,年近而立之年的他感慨万分。
  对于像干曹子小学这样藏匿于大山深处贫困地区的学校来说,为师生们改善教室和住宿条件已然成为红云红河集团捐资助学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但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午饭难解决的问题依然存在。
  “从我家到学校步行大概要半个小时,所以中午放学我都回不了家”,正上小学5年级的秦万超告诉我们,在红云红河集团捐资修建学校之前,自己每天的午餐都从家里带来,有时天气太热,到中午饭已经有了馊味,而到了冬天,饭盒里的油会被冻成块状,对此,孩子们只能硬着头皮去克服,可那时候学校哪有条件置办电冰箱或者微波炉呢,学校的老师们只能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红云红河集团考虑到了这一微小的细节,在后来校舍竣工后,集团又为学校带来了整套的厨房用具,这样一来,学校有了食堂,学生们中午的吃饭问题随之解决,家长也再不用担心孩子中午来来去去的安全问题。
  如今,孩子们每天中午都能在学校里吃上新鲜可口、热气腾腾的饭菜,过去教室里的白炽灯变成了现在孩子们口中的“电棒”(日光灯),以往高矮参差的木质桌椅,也变成分年级统一了高度的成套课桌椅。
  同样上小学5年级的贫困学生曾文礼说:“我姐姐读到初二就没读了,我运气比她好,能在这么漂亮的教室里读书,所以我一定要坚持读完!”说这话的曾文礼眼神里尽是坚定。
  
  老师家长都在支持着红云红河集团
  全显发老师是干曹子小学里教龄最长,在这所学校教书的时间也属最长的老师。说起当时红云红河集团对口帮扶项目审批的时候,有一件让他最为感动的事令之记忆犹新。
  “听说红云红河集团要为学校盖新楼,我们全体师生都高兴坏了,可高兴之余,还有件事让大家发愁――当时学校土地面积不够,要扩建学校就需要征用学校后面的农田,要知道,地可是农民生活的基础。”
  为此,干曹子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们都挠破了头皮。可为了学校环境的改善,也为了孩子们的安全,6个老师一商量,决定自己出钱给土地的主人一些补助。于是,大家自愿掏钱凑在一起,去和家住干曹子小学旁边的祝大爹一家商量,希望他们能让出自己的土地,支持学校建设。计划刚被提出,祝大爹一听说是为了盖学校,二话没说,“好的嘛,拿去!”祝大爹的爽快和支持这让6位老师既欣喜、又感动。
  如今,学校主教学楼所占的200多平方米的地方,就是祝大爹一家出让的土地。校园里,一股浓浓的乡情油然而生。
  出了校门往右走上50米便到了祝大爹的家,他热情地从家中搬出小凳请我们坐。问起当初为何那么爽快地答应出让土地,祝大爹还有些不好意思:“盖学校嘛,教育嘛,人家集团都出了那么多钱了,我也是为了山里的娃娃们!”祝大爹回答得非常简单,却简单得真实,这让我们看见了在这个距离中越边境直线距离不到5公里的偏远山村,教育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们带来的变化。
  我们相信,红云红河集团是真正地将扶贫工作做到了实处,才会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为贫困山区的教育教学条件带来了巨大的改善;是真诚地用爱心去帮扶,才能让山里的孩子们不会成长在贫穷的阴影之下;是在真切地体味过这里每位老师、每位同学实实在在的困难后,将爱心帮扶的行动做细、做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1788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