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怎样走进学生的心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淑平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也是校长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工作的优劣牵涉到学校发展的命运。产生社会效应,才会带来无法估量的经济效应。班主任工作如此光荣重要,但任务非常艰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平时的教育活动中遇到许多特困生,班主任工作更需要用真情感动他们的心,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关键词:耐心 细心 真心
  
  笔者从事农村班主任工作20几年来,深深体会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困惑与反思。特别是如何抓特困生的闪光点,怎样使这些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呢?
  一、知学生之“心”
  我在平时的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为人处世的教育。当学生犯错误时,绝不能用粗暴的批评和惩罚,特别成绩优异、性格孤僻、心灵脆弱的孩子,我每天观察他们的动静。比如,我班的林××同学,养尊处优、性格孤僻,谁动他一下或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就暴跳如雷,老师批评他,他就跑出课堂大声喊叫:“别管我,别管我。”几番劝告,都无可奈何。我就利用课间找他谈心。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在上次考试前一天,他欺负同学,我从批评中进行劝告,他心情非常平静,而且那天下午下大雨,我站在校门口等车,他不知从哪儿跑过来,塞给我一把花伞:“吴老师,快撑伞吧!”一转身,他已向雨中跑去了……
  二、晓学生之“事”
  课间,我在教室观察每位学生的学情,对学困生进行作业订正。比如,我班汪×、陈××、程××连做作业也不写,我就耐心地引导他们坐在自己的身旁,指导他们写好作业。这学期,他们的作业成绩明显提高。陈××没写作业天天受批评,可是去年他父母把他转到瓯北一小读书,捐资费已缴18000元,在学校上了7天课程,第八天晚上10点5分,他打电话给我:“吴老师,我现在再回到你的学校读书好吗?”我怎么劝也不听,我感动地哭了。
  三、排学生之忧,解学生之难
  在二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懂得:教鞭下有瓦特、冷眼中有牛顿、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看起来不值得爱,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我班的李××同学父母离异,家境贫困。一次,李××头部受伤,奶奶住院。我三次前往医院看望他们,并送上一千元的慰问金,祖孙俩紧紧握着我的手哭了,当我看到弱小的李××头部包着纱布,在奶奶身边端水、盛饭、喂药、翻身……是那么的懂事,我有说不出的滋味。
  在班主任工作中像这些例子举不胜举,道之不尽。我在平时都与学生一起做操、打球、聊天,像朋友似的。每次外出开会,我总先到教室看一看学生的动态。所有的早自修,课余自修课,我都无偿为学生补课。没有特殊情况,我从不轻易请假。虽然这些事是微不足道的事,但是正是这些一点一滴的积累,才使自己的工作深受家长、学生、社会的认可,受到领导的好评。这也是我对教师职业的执着追求和尽心尽责工作的坚实后盾。
  俗话说得好:“种花须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我想,教师要走进每位学生的心灵,需要高超的艺术和智慧,但我坚信,只要我每天有健康的体质,平和的心态,公正平等、无私仁慈的心灵对待学生,一定会有同样的回报。用自己的工作目标时时鼓励学生:天天锻炼一小时,乐观向上,心态平衡,认真学习知识,学会生存,学会生活,个个都会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学生每天听了很高兴,非常自信。但是,我的班主任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特别在班级管理方面还要向其他老师学习,做得更细,更完善。
  在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时候,我很想走进学生的心灵,但无计可施,引起我许多思考和困惑:
  现在,在升学考试的指挥棒下,育人教育名重实轻,社会环境的优化,家庭环境良莠不齐。如家庭破裂,隔代教育等情况,少年犯罪率直线上升,一线教师和班主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我很难改变他们的坏脾气和不良的行为习惯,不知如何是好。
  我一直在想,国外条件比中国的好,我们无可非议。但人的素质并不因条件的优劣来衡量,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都需要素质。将来我们的学生要走出校门,走出家门,走出国门,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的素质。
  虽然,中国与外国的国情不同,但教育学生保护好环境,学会讲礼貌,懂感恩,有平和的心态,充满爱心,不是学生现在必须要具备的吗?想到这些,我觉得生活行为习惯比知识更重要。特别要注重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我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我没有理由不认真教好每位学生,一切应该从学生出发,向社会,家庭交上满意的答卷。
  笔者与大家一起共勉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谆谆告诫:“班主任工作是走进学生心灵的工作,严在细微处,爱在举止间。”希望每位老师和我一样,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
  
  参考文献:
  [1]上海教育.2010.
  [2]班主任之友.2010.
  [3]小学语文教师.2010.
  [4]贾志敏教育艺术专辑.2010.
  [5]福建教育.2010.
  [6]魏书生班主任手册.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20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