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历史个性化作业设计例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课程背景下,为学生减负,培养、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历史思维能力,实现新课程的目标。基于此,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发利用教材中每课的辅助资源,如利用图表资料,设计分层梯进的个性化作业;运用“史学争鸣”,设计探究式个性化作业;结合“学习思考”,设计开放式个性化作业等方面,探讨了高中历史个性化作业设计策略。
  历史;个性化;作业设计;策略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作业存在着形式单调,忽视学生间差距和潜能,缺乏思维等问题。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提倡为学生减负,作业应注重培养、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基于此,笔者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一步开发利用教材中每课的辅助资源,如教材中每课配备的图表资料、史学争鸣、学习思考等,设计高中历史个性化作业。下面简要谈一谈具体做法。
  一、利用图表资料,设计分层梯进的个性化作业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①而每课文中配插的图表、资料卡片是理解主干知识的重要资源,若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图表及资料卡片,设计分层梯进的个性化作业,不仅能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利用丰富的素材有效地获取、解读信息,而且能很好地适应每位学生在建构知识过程中认知水平的差别,提高学生认知理解的深度,促进形象思维的强化,调动并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展现个性。
  例如,笔者在教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时,结合教材中“商朝、周朝形势图”,设计了思维梯进的个性化作业:
  ①依据商朝、周朝形势图思考:假如你是周武王,面对空前辽阔的领土,极不方便的交通,要有效统治刚刚征服的领土和抵挡边境少数民族的骚扰,你会采取什么制度进行管理?②假如你是姜尚或先代贵族后代,你是否一切都要听命于周王?为什么?③你如何评价周天子所采取的这种管理制度?
  再如,笔者在教授“西周宗法制”时,利用了教材中“资料卡片”中的一段史料,“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财用足,财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设计了有思维梯度的题目:
  ①材料涉及了古代中国的哪一制度?此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②材料为什么会旨在强调“家国亲情本是一体”?③请简要阐释材料所反映的制度对中国文化传统和今天的社会现实有着怎样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设计分层梯进作业题,应面向全体学生,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基础题①让所有的学生完成作业任务底线目标;能力题②有利于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技能运用的熟练程度;拓展题③不仅使学生利用作业发挥潜能,还能提升学生历史思维、历史素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实施这一作业要注意:应先考辨所选图表资料信息真伪,对虚假信息要正确地辨别,还原历史价值;挖掘出图表资料的显性和隐性信息;依据学情,并依照“记忆、理解、运用拓展”设计分层梯进的作业。
  二、运用“史学争鸣”,设计探究式个性化作业
  引用前沿的有争鸣的史学观点来引发学生思考问题、考辨问题,启发思维,促进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发展、独立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打破传统闭塞作业中,若适度运用教材提供“史学争鸣”,设计有探究性的个性化作业,引导学生质疑、辨析、争论和生成与众不同的看法或观点等,既有助于学生活学活用,对历史有不同的阐释及多元理解,更有助于学生批判性和创新性等思维品质的养成。
  例如,笔者在教授“辛亥革命”时,结合教材中的“史学争鸣”材料,“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而失败,有人则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设计探究式作业 如下:
  探究:①从哪些角度理解辛亥革命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而失败?②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有何区别?③何为社会转型?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④因研究视野的开拓和研究视角的转换,请你用不同的史观评价辛亥革命。⑤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你赞同哪种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再如,笔者在教授“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时,结合教材中的“史学争鸣”,提出“谁打败了日本”?国内外史学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辅以谜语趣闻:
  1945年抗战胜利后,沉浸在抗战胜利喜庆氛围中的重庆,某大报副刊刊出一则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谜底是打一中国古代名人。结果出现两个针锋相对的谜底:屈原和苏武。后来,有人读到这则旧谜时,又拟了一个新谜底:华佗。
  设计探究式作业如下:
  探究:①你能解释“屈原”和“苏武”准确含义吗?②你应该怎样理解“华佗”这一谜底?③你赞同哪一个谜底?请简要说明理由。④若以上谜底你都不赞同,试自己拟定一个谜底,并结合资料卡片和知识链接所提供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利用了教材中以“史学争鸣”的内容来设计探究性的个性化作业,改变了以往填鸭呆板式的作业,转向自主思维、启发、探究式的个性作业。同时,又及时地把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新争鸣的观点,用来补充、深化教材正文内容,并对教材中过时的或片面的问题、观点提出质疑、修正,全方位地分析、理解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的原因,打破思维定势,进行求异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这样,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同一历史事件,对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的相关内容会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从而实现历史教育的重要价值之一即学会思考,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实施这一作业要注意:对此栏目内容的遴选利用要严谨,符合学情、课情,把握好角度、广度、信度等“度”;应指导学生搜集和研习“争鸣”史料,运用证据、比较和探究问题等方法,论从史出;遵循主流意识,正确理解、认识历史。   三、结合“学习思考”,设计开放式个性化作业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②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在每课课文中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历史思维、深化相应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设置了“学习思考”栏目。若结合此栏目,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查找资料,调查实践,设计开放式个性化作业,可使作业因开放而生色。
  例如,笔者在教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的“夏商政治形式”时,利用了相应的“学习思考”,设计了这样一道个性化作业题:
  寻找武平或你的家乡和邻近地区的文明遗存,如武平史前文明遗存、西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 存制。
  历史文明遗存包括历史遗址、遗迹、文物以及蕴涵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许多学生对“南海国”产生了兴趣,不少学生到县图书馆、县梁山书院博物馆等图书馆查找资料,还有的学生到实地进行调查、采访当地年长者。此次作业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历史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完成的作业选题可见一斑:《“南海国”是否虚封?》《汉初南海国封地何在?》《“南海国”可能的都城――东留乡背寨》《武平与南海国》等。
  教师需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武平文明遗存中有特色、有代表性的调查点;熟悉所要调查历史遗存点情况,如熟悉当地的人口、历史、地理等方面的情况;通过网络、文献等资料查询、收集与之有关的文献资料和地方志资料等;入乡随俗,尊重当地人的同时,还要树立安全意识,结伴而行。
  再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西周宗法制的作用或影响》时指出,直至今日,宗法制内涵仍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观念中 ――“修族谱”“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为此,笔者布置了联系现实的个性化作业:制作“家谱”或考察调查民间修谱现象。这样,考查了学生的动手、收集和处理信息、阐释历史、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密切了历史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
  当然,实施这一作业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掌握制作“家谱”的基本要求、方法:家谱须真实可信,包括家庭世系表、家庭大事记、家庭史料、家庭故事等要素,从中探究个体与社会,局部与整体的互动关系;作品不得有主观虚构或想象,须有作者参加调查或制作的体会。
  在新课程环境下,利用、挖掘、拓展教材辅助资源,设计高中历史个性化作业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优化学习过程与方法,又可以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发展个性,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素养,从而实现《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①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②李大钊:《李大钊选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
  (责任编辑:徐小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621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