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伍娟 段玉清

  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式,对《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全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植物组织培养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项以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的无性繁殖技术。经过100多年的辛勤探索,该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当代生物科学中最有生命力的学科之一。目前各个大学植物生产类专业(生物学、农学、林学等)都积极开设了《植物组织培养》课程。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技术类课程,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完成较为复杂的专业技术实验。同时该课程又是一门要求具有《植物学》《生理生化》等综合知识的课程。我校生物技术专业于2007年开始开设该课程,课程性质是为期两周的专业综合实验。开课时间为第三学期末,学生之前的先修相关课程仅为《植物学》,许多相关的专业知识还没有学到;在以往的课程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而且以往实验课时比例小,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少,基本的实验技能比较欠缺。因而,如何在学生专业知识背景不丰富,基本实验技能比较欠缺的情况下,开设好《植物组织培养》就需要进行大量的尝试和改革。结合本专业学生专业学习的背景、该课程性质以及本专业实验室的条件,几年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出了适宜于本专业学生的课程教学体系。
  一、编写实验指导书,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目前,国内有几本很好的有关组培技术的书,如《植物细胞工程》(林顺权编)、《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裘文达编)、《园艺植物离体培养学》(陈振光编)、《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技术》(孙敬之、桂耀林编)等,但由于本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及课程时间的限制,以上书本的实验内容并不适合本专业的实际。因而我们设计了一个切合实际的实验教学体系,自编了《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指导书》,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而又简明扼要的实验指南。
  《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内容以器官培养为主线,仅选取了一些用最少的设备就能进行的实验项目,而一些实验条件要求比较高的实验项目仅做理论讲述,而不进行实验操作,如植物脱毒技术、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杂交技术等。同时实验项目又分为“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两部分。“基础性实验”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植物组培的基本实验技术,对植物组织培养的整个过程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实验内容包括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构建(基本结构、实验室基本设备、常用仪器、必要器皿的使用),洗涤和灭菌(组培实验室的灭菌消毒、培养用具及器皿的洗涤灭菌),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母液的配置、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添加和灭菌)以及无菌操作技术。“综合性实验”内容包括外植体的初代培养(外植体的选择、剪取、预处理和灭菌以及接种)、愈伤组织继代、分化成苗培养、生根培养以及组培苗的驯化移栽。其中“外植体的选择与培养”根据组织器官不同又可分为根、茎、叶、种胚、花的培养。要求学生查阅参考资料,选择要组培的植物种类,自己准备材料(组培植物的器官或组织),根据参考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具体试验方案。
  二、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目前,大多数高校植物组培课程的教学方式都是先进行理论讲授再进行实验。该方式显然不适合我专业课程总时间仅为两周的实际。因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完成基本理论的教学又进行实验实践,就需要我们改进教学方法。
  (1)采用“双教一体”教学法(即边讲,边学,边做,三位一体)、讨论法、自主性学习法、“项目引导”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进行教学。
  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组培实验室的设计与主要仪器设备,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外植体的选择与灭菌,无菌操作,组培苗移栽等内容,采取现场教学法,将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既节省了理论教学的时间,又加深了同学对理论的理解。
  ②讲授、操作与讨论相结合。对于污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外植体褐变及防止措施、组培苗的驯化移栽等内容,先由老师讲解,再同学操作,然后同学根据自己的操作体会,对自己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解决措施,最后老师总结。这样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讨论,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优化实验组织法,提高教学质量
  无菌操作技术是植物组培实验技术的核心和教学重点,该实验操作必须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而我专业实验室的超净工作台台数少与学生人数多的矛盾比较突出,为确保教学质量,实验采用了分组进行。本专业有学生40~55人,将学生分为5个大组,每大组再分成2~3人一小组。教师首先对每个实验大组进行无菌操作的示范,并在学生操作的同时现场指导,随时答疑,纠正不正确的操作,使学生操作规范化。由于学生以往的实验教学都由教师指定内容,这样学生往往会墨守成规,没有创新意识,因而在“外植体的初代培养”中,根据组织器官不同,要求每大组选用不同的植物种类,自己参阅文献并准备材料(组培植物的器官或组织)进行实验,每大组中的每小组采用不同培养基成分(主要是不同激素浓度及配比)或培养条件进行实验,以观察、比较得到最适于此种材料愈伤发生的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这也在无形中深化了学生对“植物激素影响植物愈伤组织分化”的理解。具体的实验计划由每个小组自定,实验由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独立开展实验期间,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机制,教师起指导、检查、协调的作用;并与学生一起观察、分析、讨论实验结果。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采取多种方式考核,以考促训
  考试制度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项制度。为了使每位同学能熟练掌握组培技术,使课程成绩如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客观实际,我们改变了以往以评定实验报告作为课程成绩的方式,采取了多种方式考核,以考促训。将实验报告、平时表现、集中考核三者结合起来评定,实验报告成绩占实验课总成绩的40%、平时表现成绩占20%、集中考核成绩占40%。其中集中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及技能考核,将组织培养的一些基本实验技术作为技能考核内容,如各种器皿的洗涤、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外植体的灭菌、无菌操作技术等。这种考核方式不仅考查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检验。
  参考文献:
  [1]崔德才,徐培文.植物组织培养与工厂化育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杨鹭生,李国平.《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莆田学院学报,2003,10(3):63-65.
  [3]李玉红,周先林.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22(2):71-72.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改革和实践研究”(1201360009),江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生物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GZD20090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78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