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探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要求我们英语教师要对英语教学具有新思考,新认识,尝试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要求,和新世纪人才发展和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新课标、英语教学、新思考
  一. 立足课改求发展,着眼革新改理念。
  全国逐步开展实行的新课改,以其教材内容的新、编排设计的巧、教学指导思想的全,展示了其独特的面貌。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已成为当前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任务。现行新课程改革实质上是课程文化的嬗变,课程理念、态度和行为的重构。它超越了单纯以改编教材为课改标志的局限,更超越了教师与课改之间主客观对象的认识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课改不仅变革了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学习。课改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学生,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体现素质教育,就要围绕这中心来展开。
  多年来,传统的英语教学总是重在教师的“教”,把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放在教学的首位,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学生的精神世界。过去,我班上有过这样一个学生,他是一个乖孩子,学习认真、踏实,老师上课总是认真听讲,老师们都夸他优秀。可过了一段时间各任课老师反映他听课远不如以往认真了,也有了厌学情绪,成绩落后了。与他的沟通中,他向我倒出了许多的苦恼,他说他想学,并想学好,可课堂上,他只是老师的一个提线木偶,有时想表述自己的认识,可老师不给机会,只是一味的写、写、写,记、记、记。课后,作业一大堆,占有了大量休息时间。长此以往,找不出学习的乐趣,那还有兴趣可言。这让我很震惊。自此,我在教学中逐步尝试着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探讨中领会,在练习中掌握,效果确实不错。新课改要求我们要以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开发人的内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都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因此,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实际上,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严谨的学习态度,积极的情感都直接影响他们的英语学习。作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注重情感教育。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还要关注全体发展。尽可能地提供不同学习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相应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获得满足感与成功感。
  二、突出重点抓教学,培养兴趣促能力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等素养,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
  1.掌握语言技能是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所谓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语言输入,说和写是语言的输出,也就是表达的技能。一个人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在吸收信息与表达自己的交际过程中得到提高。传统教学中,重视了读和写,而忽略了听和说,导致了 “哑巴英语”学习的现象。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目的,又是学习手段。各方面是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所以,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2. 扎实语言基础知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方面,是形成综合英语能力的基础。因此,我们不能把学习语言基础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英语教学既要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课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识传授的准确性,还要开发学生“乐学”的潜能,以达到知识接受的时效性和实效性,这样才能使英语教学更能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相适应。
  3. 熟悉英语文化的背景和差异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英语教学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感兴趣,才能抱着积极的情感主动参与,善于配合,乐于进取,才能对英语学习保持一股持之以恒的热情与动力。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提出“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好学、乐学为发展策略,在讲授英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其实质上就是要运用英语学习策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高低是与他们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相关的。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知识的认知过程,也是一种知识的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教学只有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发现、探究,以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联系方式: 甘肃省天祝县第一中学
  姓名:李寰峰电话: 138935943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351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