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任务驱动教学在《电工基础》课堂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1-090-01
  
  任务驱动教学是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围绕一个既定目标,有重点地了解相关知识和熟练其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笔者将任务驱动教学应用于《电工基础》课堂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任务情景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在教学中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环境与现实情境类似,让任务的解决过程与现实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将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例如,《电工基础》中“楞次定律”的教学,我们可以先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磁铁靠近封闭的A环和开口的B环时有何不同现象,通过切实的生活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自然地导入了教学内容。利用实验的优势,结合专业的需要,创设情境,通过让学生联想、观察、欣赏、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的主动性,在此时导入新课,通过分析实例,提出任务,会对任务的完成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设计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学习任务为中心。设计学习任务,首先教师提出明确任务要求,任务可以是教材中的热点,也可以是教材内容的延伸,甚至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其次,对任务作分析,分析完成任务所必须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再次,在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解决各个子任务,而各个子任务的完成都要为整个任务做准备。这样可以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分层推进,最终完成一个整体任务。这种学习方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楞次定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熟练掌握楞次定律的主要内容并能应用。学生在动手实验中有三个子任务:一、分析线圈中的原磁场的方向;二、外加磁场变化后观察电流计,分析此时线圈中的磁场方向;三、根据四次实验总结规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带着各自的子任务,观察现象,分析结果,这样任务的驱动作用得以实现。
  
  三、分步完成任务
  
  学生明确任务后,教师要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得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以及还存在哪些困难。对所出现的问题应分类解决,对于已学知识教师应以提示为主,对于新知识点教师应及时讲授,这样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复习旧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挥个人潜能去分析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任务驱动教法下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例如,在分析磁铁靠近封闭的A环和开口的B环为何有不同现象时,我让学生在实验中思考,互动讨论,让学生可通过楞次定律的原理自行分析得到。在分析时引导学生抓住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磁铁在穿入A环和B环时,二者磁通均发生变化;不同点:A环中有感应电流,而B环中无感应电流,学生从而得出:磁铁靠近封闭的A环时,A环要远离,这是因为穿入A环的的磁通发生变化,并在A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磁通的增加,所以A环要远离;B环中无感应电流,自然就没有感应电流的磁场,即无阻碍作用,所以B环不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来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注重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实施任务驱动的重要环节。积极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在教学评价时,我们一方面要对学生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评价主要通过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评价量规,根据评价量规对学习效果进行自评和互评,以达到共享成果、分享快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楞次定律”教学中的评价包括自评、组评、综合评价,每组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必须交流讨论,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五、关注操作要点
  
  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
  一是任务驱动教学有其自身的特定含义和应用方式,并非只有此法才是最优秀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因此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确定要用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
  二是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时,要向学生讲清任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某一阶段、某一单元、直至某一课时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能够完成的任务或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学习。
  三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并不是对所有的问题都感兴趣,也不是所有学生都对某一问题感兴趣。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作调整,或更换布置任务的方式。只有恰到好处的问题和适时的引导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总之,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合理地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探究者和创造者,从而真正让每位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431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