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实现语文课堂中的和谐对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长期以来,我们在语文课堂中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实现作者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作者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充分的情感交流和融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那么,如何实现语文课堂中的和谐对话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彰显个性的语文课堂,放飞学生自由的心灵
  
  阅读是带有明显个性化色彩的行为,在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学生阅读中的多元感受,呵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闪现的智慧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的港湾。教师要在课堂中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曾说:“健康的个性与创造性之间有很高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语文课堂需将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作为重点来抓,要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时空,给予学生自主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注重让学生大胆质疑,多设计一些非唯一答案的具有多样性的问题。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语文课堂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化师生对话空间,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中激发求知欲、好奇心,变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适时给予启迪、引导和帮助,这样教师的引导对话与学生的自主探究便能有机融合在一起。
  如我在教《背影》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的眼泪又来了”中这泪是什么之泪?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也是各不相同。如有的学生说“这是感激之泪,父亲本身失去了工作,又加上母亲去世,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如此细心地呵护作者,作者怎能不流下感激的眼泪?”有的同学说“这是愧疚之泪,自己年龄已经不小了,不但不能为家庭分忧,还让父亲操心,内心惭愧不已。”还有的同学说这是同情之泪,父亲老境颓唐,让儿子同情怜惜。这样的课堂学生妙语连珠、兴致高涨;教师怦然心动、神采飞扬。学生的想像放飞了,学生的灵性唤醒了,让课堂洋溢着诗的情感、诗的意蕴和创新的火花,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引导点拨恰到好处。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充满和谐的语文课堂。
  
  二、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现代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传统教育中教师处于学生之上,其思想统治束缚着学生的思想。其结果就是老师在上面认真的讲,学生在下面认真的学,而真正运用起来就不一定有效果了。新时代要求我们的学生要有创新的精神,要有怀疑批判的精神。所以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不再君临一切,学生也不再是学习的容器,他们相互启发,既是师生,更是朋友。另外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在回答问题时,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敢想敢做,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喜欢上语文课。如我在教《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有一个学生说到对“翩然”的理解,她说,春姑娘邀请小燕子来,小燕子很高兴,跳着舞来的。多么善于联想,多么富于创新精神。
  
  三、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学习语文创造具体生动、可借联想的审美情境
  
  用与文本情感基调相契合的音乐去渲染情境,借音乐激化孩子们内心的情绪,带来欢笑,带来哀伤,带来律动,能促使孩子尽快地将审美移情展开,与作者同情共感。引导孩子活读课文,用图画去表现、拓展内心的“主观文本”,让孩子凭自己的经验和想像,去丰富画面,并与之对话。孩子们在创作中物我同一,生发想象,动笔展现内心视像,不自觉中将文本的艺术美与现实生活的自然美关联起来,既增强了审美感知和想象能力,又实现与文本的视界融合。
  如我在在教《黄河颂》时制作了视频课件,把黄河滔滔,磅礴的气势和铿锵的朗读结合起来,整节课,枯燥乏味的讲读教学变成形象教学,学生深深被黄河的豪迈所感染,兴致勃勃,热情高涨,高声赞颂着我们伟大的祖国。
  图画、音乐、课本剧让语文教学迸发出生命的热浪,师生在这个特定的生活场景里达到忘我的境界,沉浸在充满情感、美感、言语交流的“场”中。这样特定的情境和热烈的情感驱动下的创新、实践,为学生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插上“基础”与“发展”的双翼。
  
  四、良好的教师素质是构建师生和谐对话的重要保证
  
  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教学时就能从容自如地操纵教学的每个环节。“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是自来水”。很难想象,张口就说大白话,举手就是错别字的语文教师能够激发什么兴趣,学生对老师有什么感情更难想象,一个不懂教育理论,不会处理教材,不能按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老师,怎能让课堂活跃起来。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语文教育观念。明确学习的主人是学生,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场所才是成功的教学活动。正如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所说:“知识不能像往杯子里倒水一样灌进学生头脑去,相反,是学生在求知和探索动机驱动下通过主动选择和发现获得的。”我们语文教师应把学习的时间、主动权交给学生,不要以“教”代“学”。其次,语文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和语文实践观,不断地积累知识,更新知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激活课堂,教师良好的素质是保证。
  总之,当教育已经进入一个高度关注人的生命发展的新世纪时,作为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语文课堂,我们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让我们创设更多的有效互动方式,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454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