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石利颖:用行动诠释着爱的教育之真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龙毅

  有这样一位普通的幼儿教师,被已经毕业十年的孩子深深惦念,“老师,每次回头望向你,都是我快乐前行的最大理由”;有这样一位普通的幼儿教师,被身边的同事尊敬与爱戴,“姐姐,您是一缕阳光,是一缕呵护孩子健康成长的阳光,是一缕关爱别人带来温暖的阳光”……
  她就是北京市第五幼儿园高级教师――石利颖,其所独创的教育智慧,让年仅37岁的她曾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首届幼儿教师基本功大赛全能特等奖第一名等荣誉;在参与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市区等课题十余项后,她仍坚持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
  石利颖怀着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信念,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爱的教育之真谛:用笑容点亮孩子心底的光辉;用赞美铺就孩子前行的道路;用智慧承托起孩子的幸福成长;用责任坚守着对幼教事业的不懈追求。这种爱,虽无血缘之实,却会产生一种浸润人心的巨大力量,开启孩子的心扉,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倡导微笑式心灵沟通
  亲切热心
  “用笑容点亮孩子的心灵,用赞美预言孩子的成功。”
  ――石利颖
  
  初到第五幼儿园的石利颖,只能算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工人,坚守自己的一份岗位,像对待生产线上的产品一样,保证每个孩子不出什么大的问题。然而幸运的是,这种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石利颖在教学中与孩子朝夕相处,与他们一起经历成长的点点滴滴,感受他们天真的悲伤与快乐。此时,爱的冲动已经开始蕴积,只是看到很多同学纷纷转身投入另一个行业,让她对自我的价值产生怀疑,她不能确定自己正走的路是否正确。好在有一个敏锐的园长,及时点醒了她“看清远方,不能做死水一潭,而要富有激情”。一如拨云见日,石利颖开始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对待工作,用心去观察孩子、去爱孩子。
  在孩子面前,石利颖从不吝惜微笑和赞美。她的学生“溶溶”今年已经上初中了,可每每看着已经泛黄的“家园联系”本上写满了“溶溶特会照顾小朋友,真棒”这些赞美与鼓励的话,溶溶都会不觉间翘起嘴角,扑哧一声笑出来。
  家长时常问石利颖,“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爱来幼儿园,为什么每天早晨起来都哭哭闹闹的?”面对家长的困惑,她认为这些问题总在提醒自己,只有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愿望,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因此,她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小朋友第一天进到幼儿园觉得新鲜,第二天期盼着来,第三天觉得不来不行。
  慢慢地,石利颖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老师爱自己,但在短时间内小朋友可能感受不到老师心里是爱他的。“可是,灿烂的笑容能让孩子最直观地感受到你是爱他的。所以,每天清晨我给孩子的第一缕阳光就是我的微笑与赞美。”石利颖说。
  每天,石利颖都会在班上选择一个非常适合的位置,迎接外面来的孩子,同时照顾屋里已经到了的小朋友。在她双手迎接小朋友时,还会关心地问孩子昨晚在家里的情况,是不是给爸爸妈妈讲幼儿园里发生的事儿了。
  “这种互动把老师、家长和孩子三方的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孩子就会知道,石老师每天都在幼儿园等着我,会笑着迎接我,他就有了一种期盼心理,期盼快点见到老师。这么一来,他们就没什么可害怕的了。”石利颖认为,工作就应该做到孩子的心里去,做到家长的心里去。
  
  形成智慧式育人模式
  因材施教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书,需要页页翻、行行看。”
  ――石利颖
  
  在石利颖的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与成长需求,因此,“教育要在充分认知每一个孩子不同特点的基础上,以最优化的方式出现,才能让每个孩子在适宜的教育行为下获得成功的人生初体验。”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从19岁便开始从事幼教事业的石利颖已经整整探索了18载。她力求营造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让孩子们释放天性、愉快成长,在走进了一颗颗幼小童心的同时,也找到了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面对腼腆内向的孩子,石利颖爱护有加,创造机会鼓励孩子当众表现,让他们敞开心扉、体验成功、获得自信。
  班上曾有一个孩子壮壮(化名),聪明、执拗而不合群。一次,壮壮闹脾气,坐在小椅子上,一边挥舞胳膊一边使劲踹桌子,结果小椅子朝后仰去,石利颖急忙上前想搂住他,脚底一下失去平衡,身体便向前倾去。她怕撞到孩子,赶紧用右腿支撑地面保持平衡,右膝盖重重地撞到地上,全班小朋友都吓坏了,石利颖忍着剧痛站了起来,看到满脸惊恐的小“肇事者”,拍了拍他的肩膀,没说什么,继续带孩子们活动。接下来的几天,壮壮异常平静,石利颖没有刻意去和他说话,她在等待。一天午睡时,她坐到了壮壮床边,壮壮一直眨着眼睛默默地看着她,终于,他悄然起身伸出小手轻轻地抚摸老师的伤处。那一刻石利颖心中充满了欣慰,她知道孩子的内心善良而敏感,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给别人造成的伤害。慢慢的,那个时时刻刻要发脾气的壮壮不见了,小伙伴们越来越喜欢他。
  在“五幼”有个不成文的传统,哪个班里淘气的孩子多时,这个班就会交给石利颖带,甚至一些其它班老师没办法带的孩子,也会转到她班上,石利颖总是欣然接收。
  内向的、顽皮的……不管是面对什么特点的孩子,石利颖总有办法。“我的孩子到哪儿去了?”这会儿,石利颖正在院子里找一个迟迟不愿回到教室的“小淘气”。“别和老师捉迷藏了,石老师可要走啦!”孩子一下扑到石利颖怀里。
  许多老师曾好奇地问石利颖:“面对淘气的孩子,你怎么就不头疼?有什么办法让他不调皮捣蛋?”石利颖回答:“爱胜过了一切言语,当你用温暖的双臂接纳他,他身上的闪光点也会熠熠发光。
  就是这样,在石利颖的班级里,没有“坏孩子”,只有个性不同的孩子,没有“笨孩子”,只有兴趣不同的孩子。石利颖在发现并挖掘着专属于每一个孩子的精彩。“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美丽的花儿,我要做的,就是发现并培育每一朵花儿的美丽。”
  
  开展探究式科学教育
  潜心教学
  “教育,并不复杂。用一个心灵唤醒许多心灵,这就是教育。”
  ――石利颖
  
  石利颖至今仍记得刚工作时的一幕。一次,一个孩子问她:“石老师,什么菜里含的胡萝卜素最多?”石利颖想都没想:“胡萝卜呗!”第二天,孩子拿着妈妈写的一张纸条来幼儿园,他说:“石老师,我查了,很多蔬菜的胡萝卜素含量都比胡萝卜多。”这件事对石利颖触动很大。“如果孩子不去查,可能一辈子都有这个错误概念。”从那时起,石利颖认识到教育来不得半点马虎。
  一开始,石利颖对探究式科学教育真的一点经验都没有。2002年,石利颖参加教育部“做中学”项目,开始了她科学教育的探索之路。为准备一节研究课,石利颖常常是翻阅大量资料,向有经验的园长、同事请教,在图书馆一扎就是一天。
  “‘认识滚动’这个课题的形成源自孩子们的灵感。”石利颖说,幼儿园组织小游戏“打保龄”时,因为球太少,孩子只得排起长队等待。后来,小朋友们就从家里拿来各种球类代替保龄球。石利颖趁机发问,只有圆形的东西会滚动吗?在随后的探究活动中,孩子们从家里找来各种他们认为能滚动的物品,有奶粉桶、擀面杖、酸奶瓶……石利颖还准备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和圆台模型,让孩子们在观察物品滚动后,在事先准备好的大白纸上用铅笔追踪轨迹。孩子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尖叫:“酸奶瓶滚不成直线、跳棋子原地转圈圈!”孩子们在实验中培养了尊重事实、动手动脑的探究能力。
  为引导幼儿探究“磁铁的磁力”,石利颖从铁锁、夹子、曲别针等20余种能够被磁铁吸引的常见物品中反复推敲,确定了中号蝴蝶夹子、六角螺栓和螺母3种实验材料进行预实验,为孩子们直观了解磁力打下基础。
  为了使实验更加符合孩子特点,石利颖每次都在看似简单重复的实验过程中不断尝试、完善。从探究内容的选择到方法的确定,从实验材料的筛选到表格的设计,从抛出问题的时机到引导提问的策略,她都反复推敲。渐渐的,石利颖总结出“关注兴趣、把握水平、提前实验、筛选材料、排除干扰、选准难点、引导发现、操作验证”的教学设计与组织策略。而正是在那些最平常普通的日常教学中,石利颖化腐朽为神奇,发现了打开幼儿智慧宝藏的钥匙。(据《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现代教育报》整理)
  (责任编校:扬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5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