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追求伦理性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伦理性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应使数学变得容易,学生能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达到相应的要求;教学方法的运用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数学教师应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方法和数学素养,能把握数学教学内容的本质与相关文化。
  关键词:伦理性;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3-095-001
  
  一、关于小学数学内容的组织
  1.把握教材内涵,充分体现“用教材教”的理念,善于挖掘教材,用活教材
   每个单元知识点都有核心内涵。就是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教学时抓住了这些核心内涵,往往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若放过这些核心内涵则将影响后续知识的学习。
  2.合理呈现和组织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具有科学性、逻辑性
   教育数学是科学数学的再创造,要能为全体学生所接受,仍需要进行必要的教学法加工。对于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数学内容,要努力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课堂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3.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材料应是丰富的、高质量的,有利于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
   有效教学的伦理性强调教学内容的组织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但课堂时间毕竟很有限,用于师生共同讨论的“话题”自然也有其局限性。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数学学习的材料不仅仅是教材。学生要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是不行的。只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才有可能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传递信息的单向性,即改变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对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联系的理解。这有助于学生从多方面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教材是唯一学习材料的状况,避免“死读书,读死书”。
  二、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
   数学课堂教学中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与策略应注意如下几点:
  1.瞄准学生的认知障碍
   在课堂教学中追求伦理性下的有效性应“想学生所想”。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的预设往往不从学生角度出发,想当然地设计出若干环节。结果学生只得被动应付。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无论是教材中,还是上课教师往往首先提出的问题是“现有14颗草莓,平均分给4人,你们会分吗?”事实上,这个问题并不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把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活动经验。这里,只要把余下的2颗草莓对半切开后再分即可。
  2.创造学生的认知冲突
   不少数学概念在学生未形成相应认知冲突的情况下“抛出”,学生是不可能进行意义建构的。这种情况就是为学习而学习。其伦理性从眼前的教学效果中是无法评判的。有效教学的伦理性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建构,而有意义的建构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支点受到挑战的前提下。在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处设置“认知冲突”,可以让学生直面问题,唤醒学生潜在的、无意识的“替换”经验,产生主动寻求策略解决问题的心理趋向。同时,触及问题的本源――把不同物体替换成同一物体,从而引导学生展开后续的探究活动。
   这种教学方法更有助于学生从数学的本质上理解替换法解决问题的意义。
  3.让学生自己解决认知错误
   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效教学的伦理性坚持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尝试解决问题”来进行教学。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错误应由学生自己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领悟并加以解决。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活动,它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关于教师素质
   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要善于组织教学,教态亲切自然;要充分发扬民主,课堂氛围民主融洽、和谐活泼;要启发学生思考,灵活把握课堂生成,教学相长,情感交融;要激发学生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与创新。
   1.真正重视与学生的交流。缺乏情感交流的师生关系,其气氛势必单调、沉闷,单调使人感到紧张,沉闷使人感到压抑。紧张与压抑是有害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教育是一种塑造人的工程,没有哪种工作比塑造人的灵魂更伟大!师生交流好了,心才会贴近、融洽,教学才能有好的效果。
   2.对待学生要耐心和宽容。凡事都事出有因,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交流时除了一定要耐心,还必须注意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尤其是和淘气、调皮的学生,也许在您的耐心与宽容中,学生的探索精神才得以提升和张扬,会涌现出许多梵高、毕加索……因你的宽容,也会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3.使学生深入的思考。与学生交流要有启发性,学生的认识提高了,感到有必要了,他们才能自觉自愿地去做。
   我们所处的社会正经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经济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在迅速改变,教育也在为尽快适应时代需要而迅速调整教育目的,越来越重视人的道德人格素养和全面素质的发展,重视培养人的独立个性、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无论是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还是教师素质的提高上,我们都无所作为,一切按照传统的方式,甚至通过“灌输”与“压制”来完成教学任务,或许学生也能取得好的成绩,部分学生的数学素质也能得到提高,但从这些学生心理上所受到的伤害、人格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的角度讲,这种做法是不人道的、不伦理的。只有在尊重人的生命意义为前提下的有效教学才是伦理的。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教育的现代发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551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