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可行性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静文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这一要求大大提高了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加强了他们对自身的了解和定位,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方向,促进了高职教育的改革。同时,这也对高职教育和辅导员工作提出了很多挑战。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心理健康问题,这与实习管理不到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视有着极大的关系。对于长时间顶岗实习出现的新情况,如何做好开放性社会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和延伸,目前无论在研究还是实践层面都非常薄弱,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是一个值得辅导员深入思考的问题。
  
  学生实习期心理不适应的表现
  
  学生在学习期间进行顶岗实习,需要迅速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这一角色的转变,在这一角色转变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多的不适应。比如,笔者所带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大多在省外实习,作为初次到酒店实习的实习生,不少学生没有摆正自己的心态,没有对自己作出正确的定位,在工作中发现与自己的预期目标有差距,从而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给他们角色的转型带来严重障碍。特别是刚进入酒店的前两个月,这种不适应感最为强烈,学生远离家庭和学校,第一次接触社会,部分学生由于娇生惯养,极少吃过苦,缺乏独立意识,酒店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的不确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惑,使他们出现了厌恶情绪、消极怠工等现象,甚至想中途离岗。
  除角色的不适应外,人际交往的不适应也是表现较为突出的一方面。不少学生第一次离开家出去工作,在内心深处难以脱离家庭和父母,没有自主和独立意识。在校期间,每天都是与同学、老师接触,师生之间的交往相对比较单纯,加上学校处处关心学生,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总是会不厌其烦地说服教育。而在实习中,工作环境与学校环境差异较大,酒店工作人员层次和素质不同,酒店有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和制度,他们更关注服务质量和企业效益。许多学生在实习时找不到之前在家和学校里的受关注度,得不到领导的重视,与同事关系处理不好,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的情绪,产生不敢与人沟通的障碍。还有的学生由于家庭的原因,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奉献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做事比较情绪化。这些都是影响他们顺利完成实习的重要因素。
  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的影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以笔者所带的学生为例,每年实习人数比较多,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竞争衍生出来的唯利是图、金钱至上以及享乐主义思想在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表现在对工作环境、条件、工资待遇的攀比上,对一些外在细节比较苛求,而并没有专心在工作上给自己争取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还有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急功近利,自命不凡,不愿从基层做起,渴望一步到位。他们没有把困难当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在经历了失败之后,没有勇气正视现实,只想一走了之,但迫于学校的要求不得不继续实习,这就导致有些人精神抑郁,逃避实习、厌恶实习的情绪日益突出。
  
  学校和企业管理、教育不到位是主要原因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学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只注重专业设置、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和学生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忽视甚至从未涉及学生实习期间的心理健康问题,在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中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处于空白状态,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成才发展。比如,笔者所在的院系在每次学生实习前,只是召开一次简单的实习动员会,介绍一下实习单位的情况,学生对整个实习过程还是处于一个非常迷茫的状态,到了实习单位后发现与想象中的差距很大,加上人生地不熟和工作辛苦等原因,很容易产生自卑和消极的情绪。包括实习前的单位面试,也没有进行一个全面有效的指导,学生在面试失败被调剂到其他实习单位后不能及时调整心态,产生对实习的厌恶情绪。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实习期间遇到种种困惑和问题的时候,大多都会找辅导员倾诉,但辅导员无法到实习单位指导;同时辅导员面对众多学生,也无法照顾到所有学生,只能通过网络或电话对有严重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不能解决在实习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另外,大多实习指导老师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及时了解到实习学生的情况,也无法及时协助实习单位解决具体问题,造成实习学生与学校管理的脱节。
  顶岗实习是实现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要培养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顶岗实习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体制和机制,严重影响了此项工作的开展。学生长达半年的时间在校外实习,而且分布在不同单位的不同岗位,学校的实习管理是宏观的,更多的是依赖于企业的管理。另外,学校的实习管理体制不健全,实习指导老师的配备相当缺乏。大多数实习指导老师是代课老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实习管理工作中,而专职实习指导老师负责的实习学生过多,再加上实习管理经费没有得到相应的解决,在实习管理工作中学生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无法及时了解,难以保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后得到有效解决与调适。
  企业和学校的管理是截然不同的,虽然企业也重视实习生的职业素质和企业文化的培训,但是容易忽略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更无法像学校那样配备心理辅导老师。另外,部分实习单位只考虑单位利益,把实习生当做廉价劳动力,不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把最累、最脏的工作交给实习生,工作条件也较差。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逐渐对企业和学校产生一种抵触和厌恶的情绪,无法顺利完成实习。
  
  建立健全顶岗实习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
  
  实习前的动员和教育工作不能局限于介绍实习单位的情况,还应做好即将实习学生的心理调适、心理咨询和职业生涯咨询,让他们找好自己的定位,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实习。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上,也要适当增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习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相关的心理辅导课程,把顶岗实习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范畴,帮助学生更客观、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同时,学校还应增加心理健康兼职辅导员的配备数量,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辅导员,高职院校的每个系部都应配备相应的兼职心理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学校还应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保证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教育经费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没有经费相应的教育工作只能是一句空话。
  要加强学生的实习管理,保证实习生顺利完成实习。这需要学校教学部门、系部实习管理部门和学生工作人员、辅导员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协调,真正达到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目的。
  第一,系部实习管理部门与学生工作人员的联合。学生顶岗实习应该是辅导员和学生工作人员协助实习管理人员和实习指导老师共同管理好学生。实习指导老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定期与实习单位联系,了解学生在岗位的情况,出现问题后要到实习单位去具体协调解决,及时与系部教学负责人和辅导员联系。
  第二,学校教学部门应该负责指导和监督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不能完全交给系部管理。要加强对实习管理工作过程和效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顶岗实习工作的有效性。
  第三,努力争取到学生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学生管理不能单方面靠学校,学生在实习期间遇到的心理问题与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有了家长的关注和配合,家长与学校共同教育学生,将大大提高解决实习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性。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极其重要的手段,但目前在深度和广度上开展得还不够,因此要进一步开拓和创新校企合作的方式方法。如在实习单位前来学校面试前,可以请相关行业企业的管理人员来校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内容可以包括面试技巧、企业管理和文化、企业员工角色的转换、实习生心理的调适等。另外,学校也要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要以及实习实践的需要增加相应的专业课程;加强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联系和合作,共同完成教育目标。每年实习工作安排前,要对上一批实习学生的工作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对合作的实习基地进行优劣筛选,不断与实习单位进行协商,为大学生提供真正发挥优势的岗位,让顶岗实习真正落到实处,真正起到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可是在实际工作中还相当薄弱,影响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和就业质量。高职院校需要在具体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方法,需要学校教学部门、系部实习管理部门和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多方面的关注,深入探索,共同做好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工作。
  (作者单位:武汉商业服务学院)
  责编:赵 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64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