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的着力点和原则要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春阳

  摘要: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要强化专业特色,加强专业实践能力锻炼,在教学中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层次性和职业性,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能力不断加强。
  关键词: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着力点;原则要求
  
  语文是学生学习各学科知识的基础,语文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角。职业教育的办学性质和教学要求决定了在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以专业学科教学为主、文化基础学科(包含语文学科)教学为辅。这就要求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突出职教特点,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服务功能。
  
  一、做有专业特色的语文课教师
  
  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语文是一门基础文化课,如果教师不了解培养对象将来从事职业的工作环境和特点,就无法建立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就会忽视语文的应用性。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如数学传递的是数的世界的美,历史传递的是史的世界的美,同样,语文在向人们传递真善美的同时,也承担着人们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这正是语文作为一门学科的特色所在。
  作为中职教育背景下的语文教师,除了应熟悉作为一门学科的语文教学特色,还应注意和重视专业特色,因为具有专业特色的语文课堂正是实用性语文课堂的具体实践。那么,如何在课堂中体现这种专业特色呢?
  笔者记得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当我学习数学的时候,我想起了华罗庚、陈景润,并深深地为他们身上那种坚持不懈、刻苦钻研的精神所打动;当我学习历史的时候,我想起了李白、杜甫,并深深地为他们身上那种超凡自信、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这篇文章给我们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语文课堂的专业特色就在于语文知识的无处不在。
  因此,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中职教育背景下的语文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性质,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富有特色。
  1.语文教师要加强专业实践能力锻炼,做“专家型教师”“双师型教师”
  何谓“专家型教师”?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领域有专长的教师。“专家型教师”概念的提出是针对传统的“工匠型教师”而言的,它除了要求传统“工匠型教师”应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求传统“工匠型教师”加强对教育目的、教育行为、教育方法、课程原理等一系列教育理念的理解和研究。从根本上讲,“专家型教师”是在新的教育环境条件下对传统“工匠型教师”概念的一种发展和超越。
  何谓“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概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原国家教委制定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但是,关于“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一直没有固定的结论,比如常见的有“双证”说、“双能”说、“双职称”说、“双层次”说。“双证”说即指具备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双能”说即指同时具备作为教师和作为技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双职称”说即指讲师和工程师。“双层次”说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经师”“技师”,“经”指经典专业知识,“技”指精湛专业技术,概括地说就是既能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第二个层面是“人师”“事师”,“人”的意思是价值引导,“事”的意思是职业指导,总体讲就是既能引导学生人格价值,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与个性匹配的职业。
  “双师型教师”是在一种特定的教育环境下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正是针对当前中职教育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而言的。语文教师的知识范围需囊括本学科的知识及学生所学专业的有关知识,实现语文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为培养学生终身职业能力提供帮助。
  2.语文教师要主动向专业课教师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知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社会,作为承担着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教师来说,保持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十分重要。对于在培养学生情感和价值观方面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语文教师来说,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全面状况并因材施教,才能将语文课堂的实用性教学目标落到实处。这种了解,不仅包括学生的生活状况,而且包括学生的学业状况。
  因此,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向学生的专业课教师请教学习。教师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知识,不仅能够在学生面前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对于教师自身也是一种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感受专业课程教学特点,深刻体会专业建设内涵,尽可能掌握所教专业的基础技能,了解所在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从而明确该专业的语文课教学应该讲解到何种程度、教哪些内容才够用。
  3.要讲授“应用型”语文课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培养的目标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既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即理论知识够用、专业技能实用,又要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提高文化素养。因此,中职语文教学要树立实用性观念,教师应主动讲授“应用型”语文课,把语文教学中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训练、情感体验和就业技能需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同时,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和就业观念。
  
  二、突出语文在中职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和服务性特点
  
  语文在中职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和服务性特点要求中职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坚持工具性、人文性、层次性和职业性原则,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的教育功能。
  中职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正如中职语文课程教学大纲开宗明义所指出的:“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相比,面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环境的特殊性,如何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更好地提升学生素质,是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1.坚持工具性原则,为学生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面对中职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特点,突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语言交际能力,可以为学生顺利完成专业课程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通过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坚持语文教学的工具性,需要重点把握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注重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扩大阅读范围,指导他们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优美文章、片段,品味名家名作的语言运用,并将其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加以运用。二是注重应用,强化语言训练,鼓励学生多说多写。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交流、复述课文内容、安排习作训练等方法,增强对学生所学词句的理解。
  2.坚持人文性原则,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语文教学蕴涵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教师要抓住能够调动学生审美情感的机会,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继而促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人生境界。
  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学生是语文课程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指导的方法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感,实现文章意境与学生感受的统一。二是充分挖掘教材人文内涵。对语文教学来说,人文教育无处不在,关键在于发现。三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要树立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与学生平等交流、平等对话,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开展教学活动,通过人文性熏陶引导学生丰富情感、健全人格、热爱生活。

  3.坚持层次性原则,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目前的中职教育面临着一个不能回避的客观问题――人们对中职教育有着不同程度的不解甚至误解,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中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体制中处于从属地位。这种不利地位在生源质量上的表现就是所招收的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这也成为阻碍中职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难点。
  针对这个难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帮助学生重建自信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原则――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就是要求在课堂知识的传授上坚持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逐层深入的步骤,同时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因材施教。从层次性原则的概念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实施层次性原则的方法就是逐层深入、因材施教。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层次性原则以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为最终目的。
  4.坚持职业性原则,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掌握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的专业技术劳动者,这种培养目标要求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学生学习掌握的专业技能来开展。具体来说,应当做到以下三个结合。
  第一,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相比普通高中教育背景下的学生日常生活而言,中职教育背景下的学生日常生活更为丰富、更为自由,这种丰富和自由对于人格上、心理上都尚未独立、健全的学生而言是一个极大的诱惑。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抵制这种诱惑。这就要求教师要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来组织教学内容,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精力放在专业学习上来。
  第二,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中职院校普遍开设有与生产服务相关的专业,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课程特点,在安排语文训练时有所侧重。特别是应用文的写作,可以选择学生所熟悉的专业课程做题目,促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加深对专业课程的理解,从而实现语文学习与专业课学习的相互促进。
  第三,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中职教育背景下学生日常生活的丰富性和自由性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拓展和锻炼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锻炼、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惠元.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
  [2]金小芳.教师必备的十大职业能力[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3]何国松.骨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4]杨东严.中国教育蓝皮书(2003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程云严.中国教育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6]钟日祥.教师转化后进生的九大技巧[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7]鄢月钿.教师的语言艺术[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责编:思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65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