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宏 结

  摘要:国际市场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随着中国“入世”,市场对既能洞察国际市场形势和了解市场规律,又能按国际市场惯例和WTO游戏规则办事的德才兼备的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我国现有的国际经贸人才培养体系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本文从我校国际商务专业设置的具体实践出发,对我国法商结合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国际商务人才;法商结合;国际经贸人才;复合型;培养模式
  
  随着中国入世,跨国公司大举进军中国,国内企业国际化的程度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当前企业最缺乏、最迫切需要的就是熟悉国际市场惯例和WTO游戏规则,精通一、两门以上外语,具有国际商务决策和管理活动能力的商务人才。特别是中国入世后,从国内市场走向世界市场的顶尖企业,将需要7.5万名具有跨国经营能力的领导人才,这个数字正好是目前我国现有高层领导人才的15倍。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种种缺陷,使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一、我国高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对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和市场的发展比起来是严重滞后的。主要表现在:首先,国际商务的学科体系不完备,高层次国际商务人才严重匮乏。据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在上海招聘高级金融人才,千余报名者中竟无一人考核通过。他们要么欠缺英语,要么专业知识面不宽;其次,专业指导思想不明确,培养目标不明确。现在的国际商务专业大都是由外语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改良过来的,我们称这样的培养模式为外语型和国际贸易型;再次,由于专业指导思想不明确,又不在教育部规划的专业目录里,自然就造成了国际商务课程设置的不规范、不统一,没有高质量的国际商务教材等问题;第四,由于高水平、复合型的“双师型”(教师既是讲台上的教师,也是本专业、本行业实践操作的行家里手)师资的缺乏,结果导致课程设置中的实践性不够突出的问题。而所有这些问题综合起来就造成了目前我国不仅国际商务人才的数量少,而且质量低,大多只是纸上谈兵,缺乏实战经验。
  
  二、国际商务人才的特点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竞争激烈的世界,国际商务人才必须有很强的敏感性和判断力,能够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市场中把握商机,抢占国际市场。因此,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国际商务人才应该具有:(1)开阔的国际市场视野,广博的知识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2)精通国际经贸知识,并具有很强的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商务运作能力,特别是能娴熟地运用一门以上的外语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3)通晓国际经贸法律和惯例,并具有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具有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电脑和各种现代化工具搜集信息从事商务活动的能力;(5)掌握跨文化知识,具有了解、尊重并调和文化差异的能力,善于进行国际商务交往。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以上这些能力的发挥必须有赖于国际商务人才具备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在信用缺失的中国,诚实、守信的品质尤其显得珍贵。
  
  三、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1、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国际商务专业性质的要求
  需要强调的是,国际商务人才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国际贸易人才,他们之间有相似的地方,比如:都必须具有国际经贸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外语沟通能力等,但是,国际商务涵盖的内容比国际贸易要广泛。伴随着世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际商务已从原来单纯的货物进出口贸易,发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各国间的经济合作。它涵盖的学科有: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合作、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法、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学原理、国际商法、营销与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外经贸外语(英语、日语、俄语、法语)等多个学科。不仅如此,知识经济的发展还带来了国际贸易在贸易内容、贸易手段、贸易管理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因此,国际商务人才必须是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国际商务的专业性质决定的。
  过去国际经贸专业那种“外经贸知识+外语”的平面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必须推进到“外经贸知识+外语+其他专业知识”的复合模式;由培养外经贸实务型人才为主,进一步提升培养实务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并重的立体模式;在学科布局上,要注重学科的综合性与交叉性;在课程设置上实行文理交叉和文理渗透,突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与基础性的相互融合,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其他学科也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从而在总体上体现“宽口径、厚基础”,不断优化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市场对国际商务人才的要求。
  
  2、“外经贸知识+外语+国际商法”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构想
  国际商务人才巨大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加入WTO后,国外的各大跨国公司正积极地抢占中国市场,许多跨国公司已经实行人才本土化战略;另一方面,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跨出国门走向世界。这就形成了对通晓国际商事、国际经营、国际法规和惯例、懂管理、熟练掌握英语的复合型、专业型、应用型中高级国际商务人才的巨大需求。笔者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中发现,66.3%的用人单位除对国际贸易知识非常重视外,就是对国际商法及与业务相关的WTO规则的知识非常重视。很多专家和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专业人士都提到中国急需法商结合的国际商务人才,对于“外经贸知识+外语+国际商法”的培养模式表示赞同。商务实践证明,运用国际经贸法律处理经济事务、解决贸易纠纷已成为事务性工作和解决贸易争端的主流。国际商务人才不仅要熟练地掌握国际经贸法律和惯例,更要具有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当今国际商务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
  从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就业情况看,在当前学生就业压力很大,凡是懂得经贸管理知识,同时又懂得法律知识的学生比单一学科发展的学生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法商结合的、复合型国际商务人才是市场急需的人才,也就是“外经贸知识+外语+国际商法”的高校培养模式是适合市场需要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四、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
  
  在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专业定位合理,培养目标明确
  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有的高校在原来的外语系或国际贸易系中设置了国际商务方向,民办大学有的还设置了国际商务专业。直到2003年,中国政法大学率先在教育部归属高校设立国际商务专业。
  我校设立的国际商务专业基于以下考虑:一方面,看到了中国入世后,市场对于通晓法律和经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巨大需求;一方面,我们发现法学专业与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有机结合,利于学生的就业。
  2003年我校开始招生,国际商务专业就成为当年招生

的热门专业,并突破了当年的招生计划。随后,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从该专业的学生了解到:被这个专业录取的学生感到很幸运,市场也看好。
  
  2、建立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
  我们在国际商务课程设置中,特别注意到国际商务人才不同于以往的国际经贸人才,他们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是不一样的(见表一),因此,国际商务应该有独立的学科设置和完整的课程体系。
  我们设置了6个课程组,包括经济理论与方法、国际商务管理知识、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国际金融专业知识、法学知识(偏重国际商法)、专业外语知识六个板块。使学生形成法商结合的知识结构,既照顾到知识面宽的需要,也突出了专业特色。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还设置了实践课程、案例分析课程和研讨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优化配置校内优质的课程资源
  我们在专业建设中发现,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信息资源丰富和相关学科齐全等优势,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注重应用研究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操作。由此,学校而必须依赖社会资源,依赖政府机关、涉外企业等,尤其是在各实践教学环节上,需要各方的大力支持和通力配合。政府的组织、协调以及经费上的支持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考虑:第一,是否打破学科界限,实现经济学、法学、商学、贸易等学科交融合作,根据国际商务市场的人才要求设置综合性交叉课程;第二,打破院系界限,合理配置校内资源。国际商务人才不是仅靠商学院培养人才,要调动学校内部各方面的资源,比如调动学校外语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等,校管理人员要有效地协调好院系之间的关系;第三,广泛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实施经、法、商、贸双语教学;丰富教学载体,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主动性和互动性;增加信息量,发挥各种渠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第四,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实践训练,如在校内实验室进行模拟实习;同经贸企事业单位或部门联系、合作,鼓励、支持并接纳学生实习锻炼。
  
  五、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建立商务人才培养机制
  政府应制定出台有关人才培养政策,鼓励国外教育机构来国内办学,或建立国内外高校联合培养的机制;选派有条件的留学生到国外知名商科院校就读,使他们尽早成为国际商务人才的精英。
  
  2、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政策的支持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得到政府及其政策的支持,如何使学校和企业达成协议,企业接纳学生实践并提供场所应视为社会的责任。
  
  3、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有国际视野和国外工作经历,能讲授国际商务课程,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解决教师问题可否通过社会,或请兼职教师,或送出国培训,尽快提高这类教师的生活待遇。
  
  4、将国际商务专业纳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划的专业目录,完善国际商务的学科体系
  目前,国际商务本科专业仍没有纳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划的专业目录,只是一些学校在国际贸易、世界经济专业开设了国际商务的方向。这种学科设置的状况,使得国际商务的本科生毕业后不能继续本专业深造,这势必造成国际商务高层次人才培养出现断层。为此,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对国际商务专业设置的重视,完善该专业学科体系是当务之急,既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也有利于高质量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
  综上所述,我们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与国际化的要求还相差很远,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国际商务人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中国不断开放的现实需要我们要加快步伐,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道路。
  
  [责任编辑:张冬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76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