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课堂提问也要讲究一定的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数学学习。如何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呢?笔者认为关键还是“问题”二字。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
  
  一、情境问题要提炼出数学信息
  
  数学课与语文课既有联系,更有差别。语文的工具性在数学课上得以充分体现,但数学课又不能被上成纯粹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课,数学是思维的体现,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结合数学学科所特有的数字1、2、3、4……,符号+、-、×、÷等数学信息,去展示、交流、表达他们的数学思维。听了二年级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教者一开始上课,便出示了一个十分漂亮的Flash课件的情景图──“儿童乐园”。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
  师: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儿童乐园很美丽。
  生2:我发现有很多游玩车。
  生3:我发现天空中有气球。
  生4:我还发现许多小朋友在坐翻滚列车。
  ……
  就这样,学生意犹未尽,而老师却着急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学生还不断有新的发现,但却仍旧是在“看图说话”,似乎他们已忘了:这是在上数学课。为什么数学课堂会变得如此难驾驭呢?因为教师的问题中没有提炼出数学信息。其实,教师可以这样问:图上有几种游玩车?(3种),每种游玩车里的座位坐的是几个小朋友?(两个、三个、四个),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两个两个、三个三个、四个四个地去数,突出“几个2”、“几个3”、“几个4”,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它们各是多少人。如此一来,就能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有效捕捉数学信息,初步感知“几个几”的数学情境问题(生活现象),为以后的乘法学习奠定基础。
  
  二、情景问题要有合理的程序和阶梯性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通过情景把问题问到“点子上”,所提问题要能反映“干什么”。从而使教学目标明确,教师意图清楚,学生胸有成竹。同样在解决问题上要有一定的合理程序,不能随心所欲,使得课堂教学程序混乱、内容“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一位二年级教师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这一课由创编小故事引课的同时,在黑板上出示了一幅很漂亮的情境图。二年级四个班的学生坐车去参观博物馆,有两辆客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然后老师问:观察这幅图画,那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列出了不少的算式,老师按学生的回答一一板书在黑板上,36+30、36+35、36+34、34+35,然后老师就黑板上的算式进行新课的教学,本来是讲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结果把进位加法也讲了,使一节课难度加大,学生不易接受。整个教学程序也被打乱了。如果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在板书算式时将不进位加法的算式列在前面,再按教学程序去做,那情况肯定就不同了。
  
  三、问题要有创造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识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老师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条件,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猜想与验证中得到促进和发展。例如,某教师在教学“年、月、日”时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一般的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亮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同时,教师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提的问题,都应具备创造性,无论是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前者自不用说,后者可谓更难。要提创造性的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对教师本人素质的挑战。
  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069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