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细节决定成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志祥

   细节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细小的行动举止或细微的情节、环境,它是构成完整艺术形象的细胞。南京师范大学高朝俊教授曾说:“重视细节描写是叙事作品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作者走向成熟的表现。在短小的考场作文中,有时候,一个好的细节,甚至能成为整篇文章构思的扭结点、升华点、闪光点。”由此可见,有无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决定着考场作文的成败。
   如何让细节充实考场作文的内容,拨动阅卷教师的心弦呢?笔者认为细节描写要做到“求细”、“求真”、“求新”、“求神”、“求精”和“求巧”。
  
   一、求“细”
  
   细节求“细”,就是说描写要尽可能地细致入微。细节描写着眼于细小的环节或情节,不注重叙述一个完整的事件或情节。生活中有太多的细节值得我们关注,一个动作、一种眼神、一丝微笑、一句话、一抬头、一挥手……都是构成生活细节的元素。芝麻虽小,但香气扑鼻。细节描写的优势,就在于从“细”中反映出描写对象的特征。越“细”越具有表现力,越“细”越能展现出语言的魅力。例如:
   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吴敬梓《范进中举》)
   这里对胡屠户的动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胡屠户是一个惟利是图、嫌贫爱富的人。“攥”、“舒”、“缩”、“揣”等几个动词运用精当,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胡屠户见财心喜却又假意推让的心理状态,将他的贪婪与虚伪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求“真”
  
   故事可以虚构,但细节不能捏造。细节求“真”,是说细节描写必须与当时的环境氛围和谐一致,必须能准确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性格底蕴。文章中的细节是从生活中来的,是靠我们平时细致的观察选取来的,而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惟有从生活中选取的细节,才最生动,才最可信,才可能产生“见微知著”的艺术魅力。例如: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这段文字描写了父亲为即将离家远行的儿子买橘子,艰难过铁道时的情景。父亲怎样走过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攀上爬下,移脚倾身,作者都细细地如实记下,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让读者真切感受到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体贴。一个普通的背影,可能难以产生如此巨大的震撼力,但由于这一背影是在家境衰败、祸不单行的背景中出现的,“背影”承载着父亲对儿子厚重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不尽的感激,因而文
  中对背影的描写毫不矫揉造作,读来常常让人潸然泪下。
  
   三、求“新”
  
   不少学生在写作中也懂得描写细节,写妈妈往往写其两鬓的白发,写爸爸常常写其弯曲的脊背,写老师经常写其布满血丝的眼睛……这些描写虽然很细,但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往往导致人物形象脸谱化。细节求“新”,就是说细节描写应着眼于刻画人物的个性,从寻常处看出不寻常,力求新颖独特,不落俗套。例如: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魏巍《我的老师》)
   这里的细节描写新颖独特,写的是老师“打”学生,表达的却是“爱”。蔡老师起初可能因为学生淘气,于是举起教鞭想警戒一下。“好像要落下来”、“轻轻地敲”这一细节表明蔡老师绝对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只是一次假装的生气,生动表现了蔡老师的温柔、慈爱的性格。
  
   四、求“神”
  
   细节并非越细越好,它不能只关注生活中的那些琐碎细小、无关痛痒、平淡无奇的事情或情节,它追求的是“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求“神”,就是说细节描写要能反映出人物内在的精神品质,让人物有血肉,更有灵魂。例如: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李森祥《台阶》)
   这段文字对父亲的眼神进行了传神的描写。父亲是一位忠厚老实的农民。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他并未满足现状,有了新的精神追求――渴望获得地位,赢得尊重。在他看来,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也就相应高,于是筑高台阶成为他孜孜以求的愿望。父亲的目光常常专注于别人家的高高的台阶,这目光中不仅有羡慕,更有一位父亲对实现梦想的向往和执著。
  
   五、求“精”
  
   细节求“精”,就是要从众多的生活细节中精选能表现出人物性格特征的典型细节来描绘。细节描写必须服务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中心表达的需要。只有抓住典型细节,描写才更具有广泛性,才更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给读者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例如: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己》)
   这段文字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来描写。“长衫”反映了孔乙己经济地位与思想意识的矛盾,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知识分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这一典型细节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下层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六、求“巧”
  
   一个有表现力的细节往往来之不易,一旦将其从生活中提取出来,就应根据需要加以充分利用。比如,可让它在情节发展中反复出现,从各个角度和侧面充分挖掘人物或情节的内涵。细节求“巧”,是说在多次运用同一细节时,巧妙构思,精心安排,既使其避免机械重复,又让其前后呼应,让人物形象随着细节的丰富而逐渐鲜明,让故事情节随着细节的发展而更加生动。例如:
   我手里已经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
   ……
   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
   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茹志鹃《百合花》)
   《百合花》中描写小通讯员被门钩挂破的衣服的细节,前后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在新媳妇家借被时,第二次是在去前沿阵地的途中,第三次是在包扎所里,通讯员牺牲后。三次描写,前呼后应,一气贯串,让读者对小通讯员的印象一次比一次加深。这样的细节安排,自然而巧妙。初看时,不一定感到它的分量,但细细品味,它就嵌入我们的脑海,成为人物形象有机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常言道:“故事好编,细节难找。”事实上,丰富生动的细节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只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留心生活,深入生活,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皆细节。在作文考试中,如果我们能够捕捉那些令人感动的细节,精心选择,工笔细描,定能让文章绽放异彩,让阅卷老师怦然心动,让胜券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
  (作者单位:海安县张垛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10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