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文章论述了艺术教育与人格完善、心理健康、德智体育、个性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关系,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应当充分重视艺术教育。
  关键词 艺术教育 素质教育 人格完善 心理健康 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07)07-0011-02
  
  艺术教育,就是通过艺术作品,运用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的规律去影响学生的感官和心理,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直觉的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活动。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证明,艺术教育对人才素质的养成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对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许多人尚未真正地认识到,更不用说重视它了。这,也正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意义与作用可以从它与素质教育各侧面的关系去探讨。
  
  一、艺术教育与人格完善
  
  完整的人格心理结构应包括智力结构、伦理结构和审美结构。智力结构即抽象概念和感性现实的统一;伦理结构指社会的价值观与个体意识的结合;审美结构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超凡脱俗、气质不凡。这三个方面不仅缺一不可,而且必须均衡发展。如果个体长期脱离感性现实,只与抽象的公式、概念打交道,时间久了,其人格发展就会趋向片面;伦理结构使人受制于外在的道德规范,无主动性,无支配性,只为社会功利价值所驱使,因而容易抑制人格完善的实现;通过艺术教育而形成并沉淀下来的审美心理结构,能够使感性和理性达到完美统一,获得个性的解放,获得内心深处呐喊已久的、由本质力量所驱动的自由。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实践的存在物,而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在实践中,人使自己的生命活动变成自己意志和意识的对象,这正是人类理性精神的体现,因此,人的实践是理性和感性的高度统一。人一旦失去了理性,就失去了节制、思考、分析的能力,人就成为动物,而不成其为人;而失去了感性,人就失去了充满活力的生活,人就成为一台“机器”。所以,人格的完善,人格的全面自由发展,必然要求人的感性与理性得到统一,而要达到二者的统一,就需要一种渗透着理性与感性的特殊教育,这就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引导受教育者领会并把握艺术的内涵与美感,激发他们的兴趣,开启他们的创造力。艺术教育通过陶冶人的性情,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从感情上接受现代教化,洗涤、净化个人的欲念和功利,产生高尚的道德情感,促进受教育者人格的完善。
  
  二、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人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为能够以正常人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类事件,当遇到情感波折时,能够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从而能够使自己不愉快的情感通过正常的渠道宣泄出去,回归正常人的心境。艺术教育则恰恰具有调节情感的功能,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心理极端疲劳,烦躁不安时,去听一首舒缓的乐曲,就容易使自己那颗躁动的心安静下来,进而产生一种爽心愉悦的感觉。我们认为,艺术教育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对于人的心灵净化,有着极其深刻的积极影响。
  艺术教育之所以具有这种情感调节作用,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艺术虽然表达人的情感,却又不止于情感,其中包含大量的认知因素和伦理因素,它们对于情感的升华与调节,有着极大的能动作用,即所谓“以理节情,以理导情”;另一方面,艺术虽然表现人的情感,却又不是情感本身,而是情感蕴藏于审美的形式结构之中,是情感的形式化、物态化,当其物态或形式与个体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时,艺术作品中思想情感与处于其中的个体的心理世界便会产生互动效应,于是影响就产生了。
  
  三、艺术教育与德智体育
  
  艺术作品是德育的载体,是德育的一种手段、方式和方法。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将它应用于德育,即知道应该遵守什么样的道德规范不如以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的追求为自己的幸福并乐在其中。艺术教育不以说教和训诫为手段,而是依靠形象的力量向人们揭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因而更容易为受教育者接受。实际上,艺术教育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德育,它能引导出德育的效果――促使人产生对真善美向往的感情,进一步激起对人类崇高行为竞相仿效的愿望,从而实现德育的任务。
  智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现代脑科学的研究充分证明,人的两种思维能力,即抽象思维能力与直觉思维能力,只有得到了协调、均衡的发展,人的创造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研究证明,人脑两半球的功能是高度专门化的:左半球同抽象思维、逻辑分析有关,它具有语言的、理念的、计算的能力;右半球与知觉、空间有关,具有音乐的、绘画的能力。大脑皮质的活动包括兴奋和抑制两个过程,如果大脑左半球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它会自然地疲劳而受到抑制。抽象思维能力随着减弱。但如果有意识地转换兴奋中心,即在左脑间歇之际,使右脑兴奋起来,使左脑得到休息,就能重新提高左脑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果人脑两半球长期得不到平衡发展,就会阻碍人的智力的开发,影响智育的结果。艺术教育之于智育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
  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研究表明,愉快感会使人心情舒畅,肌肉放松,心律舒缓,机能协调,能消除各种有害健康因素的困扰,促进有益于健康的生物化学物质的分泌,从而增强体质、体能,提高健康水平。更重要的是,艺术教育可以为健康的身体带来饱满的精神,从而进一步造就坚强的体魄。可见,体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将体育与艺术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可以培养人的健壮的体魄,而且还可以培养人坚忍不拔的毅力,开阔人的心胸,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四、艺术教育与个性发展
  
  未来社会的教育应该是一种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得到自由发展的教育。传统的应试教育严重压抑了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因而也严重压抑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培养出的是一些只会死记书本知识的应试“机器”,而这些应试“机器”千人一面。个性的自由发展,是人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的基本条件。艺术教育对于个性发展的最大功用在于为个体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解读空间、超脱狭隘功利的意念世界和驰骋个性的自由王国。同时,通过把艺术作品中的原型人物或事件与个体相比较,还可以充分挖掘人的潜在能力,使他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目标,明白他们适合做什么事不适合做什么事,并在艺术欣赏与体验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认模式,从而促使他们有针对性地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然,个性的充分自由的发展并不是任意发展,而是要在个性发展中克服个性的缺陷和弱点,并使健康的方面获得优势发展,这也要依赖于艺术教育。例如,一些太悲观的人可以经常听一些欢快明朗的乐曲,读一些通过艰苦奋斗而成功的人物传记,久而久之,就能逐步减弱甚至消除他们个性中的怯弱悲观成分,而变得开朗活泼起来。
  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丰富、精湛的科学技术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并获得个性的自由发展,懂得人生的真谛。推行素质教育,培养世纪新人,仅认识到应试教育的问题还很不够,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开发具有素质教育功能的教育领域。长期以来,我们对艺术教育重视不够,原因固然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它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艺术教育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至今不受重视,认为艺术教育可有可无,将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学科视为“副科”。艺术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又是素质教育的手段,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就必须充分重视艺术教育。
  
  参考文献:
  [1]魏传仪.艺术教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2]陆一帆.人的美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113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