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新型师生关系的冷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修静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理解不准确、目标不明确、心态不平和,就难免会出现“走极端”或者“扭曲”、“变味”的现象,如:为了体现这一“时尚”的理念,教师忍痛割爱、放下架子,一味亲近学生,一味迁就学生,一味赞赏学生,以为这样就会缩小师生的距离,走进学生的内心,学生就会感恩戴德地接受教师对其实施的教育,但效果往往并不如此,一方面,教师不但没有建立以人格魅力为基础的威信,反而使原有靠师道尊严撑起的威信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学生不但没有在“信任”、“尊重”、“宽容”、“赏识”的宽松氛围中变成教师想象中的样子,反而染上了“骄躁”、“轻浮”、“冷漠”等不良性情。那么,教师在埋怨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的时候,有没有试着反思一下如何取其中庸之道来揣摩“新型师生关系”的真正内涵,从而真正建立这一科学的关系呢?笔者试图从三个方面提出解决的办法。
  
  一、平等要有度
  
  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师生之间的平等也不能绝对化。我认为教师如果能真正领会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这一点就已经足够了,而根本没有必要刻意去创造所谓的平等。现实中,很多教师的角色转变都操之过急,猛然将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地位变为学生凌驾于教师之上的尴尬局面,学生偏离轨道了,不敢干脆利落地将之牵引到正确的轨道,听之任之,时间浪费了,最终的结果就是不了了之;甚至学生错了,也不敢直截了当地去否定与纠正,迂回千百度,也没敢亮出教师心知肚明的至理;为什么神圣的平等会被演绎成“委屈了老师、恩惠了学生”的“善举”了呢?要知道学生毕竟还是孩子,他们的确需要在民主平等的宽松氛围健康成长,但他们更需要师者的指导和牵引。
  平等,这一价值理念必然意味着能够看穿个体化原理,必须强调它的普遍适用性。一个真正重视享有平等的人是一个将自身的价值建立在自我确认的基础上的,而不是通过对比、通过对他人的价值贬低来获得确证的人。人与人之间是这样,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亦是这样,从学生角度来看,教师在人格上不歧视他们,在情感上不伤害他们,给他们以尊重和关爱,这就是平等!教师又何苦用“贬低自己价值”的代价来换取“理想中绝对的平等”呢?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自己。教师丧失自己的主见,丢弃自己的主导作用,望“平等中的首席”而却步,这是对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最大亵渎。其实打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是要求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更重要的是呼唤教师调整好心态,放下师道尊严的沉重面具,做一个性情中人:向学生打开自己的心扉,敞现自己的喜怒哀乐,让学生明白老师也有心情与感情,更让学生感受到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不仅仅是指导者,更是一个陪伴者。这,才是心灵上的平等,才是有度的平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二、亲密要有间
  
  建立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是一个好教师的标志,就师生之间的情感而言,教师爱生如子,对学生进行全面关心与学生亲密无间,值得推崇。在深入贯彻、实施新课标的今天,打造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更成了一种潮流,在教师还未能准确把握“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时候,教师为了重新定位和学生的关系,唯一能做的就是深入学生内部和学生打成一片,蹲下身子和他们聊天,和他们游戏,看上去,其乐融融的师生情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道温馨的风景,但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如果师生之间真正做到了亲密无间,毫无顾忌,就必然会导致教学工作中的失衡。时常可听到这样的事例:平时老师与学生没大没小,甚至称兄道弟,结果,当需要教师行使威严时,威严早已丧失殆尽。所以,师生相处过分“亲密无间”,必然会造成相反的教育效果。作为一名教师,教师与学生的相处应掌握尺度,做到“亲密有间”。所谓“有间”,间在教师的管理意识。教师要努力做到“亲而不密,距而不离”,要想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人边界”,给学生一点空间,做到“亲密有间”,这才是新型师生关系所真正倡导的。
  
  三、赞赏要有方
  
  当前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新课程提倡多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于是,老师们就改弦更张,一反常态,再也不批评学生了,就是发现了毛病、缺点也不指出,而是采取一味地表扬的教育方法。其实,实践证明总是一味地批评学生,从不肯定、表扬学生,的确不是教育学生的好办法。然而,反其道而行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味地夸奖、表扬,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都说“好、好、好,你真棒!”这恐怕也不是教育学生的“灵丹妙药”。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无论学生对问题回答得如何,都会得到教师的表扬,久而久之,学生会变得很浮躁,老师的表扬还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吗?而且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使学生形成模糊的概念,对学生的错误结论不加以纠正,模糊的概念不置可否,这难道不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欠缺吗?余文森教授认为:一味地表扬,正如一味地惩罚一样并不可取。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并不会起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不应只是一味地给学生廉价的表扬,而是要赏识学生,不断地唤醒、鼓励、激励学生。面对学生不同的见解、不同的理解,教师应该有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观点,准确的答案,该否定批评的时候,就得掷地有声地否定,然后指明前进的方面,该肯定表扬的时候,就得毫不吝啬地大加赞赏,过后还得启发他如何继续发扬。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不仅仅要呼唤我们教师添加“以人为本”的时代元素,更要采集传统教育的思想精华,只有做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只有寻求平等、亲密、赞赏尺度的中庸之道,才能真正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
  (责任编辑:李雪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3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