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将“迁移应用”进行到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滕绍娟

  教学“六模块”中的第六模块――迁移应用是为了让学生完成精选习题,及时地巩固学习效果,拓展学生思维,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有效途径,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接近尾声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请仿照课文第3、4小节写一小节的诗歌,来赞美我们的祖国、家乡。学生讨论后开始动笔创作。接着,同学们纷纷站起来,向大家说出自己所写的诗。“我们爱你,四季怡人的连云港――春天,风景宜人的石棚山桃花红一片;夏天,浪花滔滔的海滨浴场游人如织;秋天,世外桃源般的宿城留着片片枫叶情;冬天,到花果山去登山,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气势。”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的讨论交流还在继续。望着兴趣盎然的同学们,我心里暗暗高兴,不禁思索起来:为什么这次迁移应用效果会这么好呢?为此,我总结如下:
  第一,连接书本知识,牵引学生进入情境。
  课堂迁移应用不能单刀直入,这样学生会不容易接受,正如我设计教案时所担心的冷场,怕学生不会写诗。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事先为学生做好铺垫,例如:让学生说出名胜古迹有哪些?家乡特产有什么,有什么词可以形容它们的特点?学生在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写诗会容易些,打开思路,进行创新,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会不断的提高。
  第二,立足文本教材,进行有效拓展训练。
  在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诗时,我始终围绕“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和家乡的思想感情”为中心,来设计拓展训练。学生在充分地体会了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后,在此基础上感情升华,用自己创作的诗歌来表达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诗歌的形式可以有所创新,学生的情感会更容易抒发出来,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同时也获得了智慧。
  第三,注重课前准备,突出语文的实践性。
  学生学习写诗歌是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吸收、内化和运用于一体的言语实践,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进步。教学前,我让学生收集祖国名山大川的资料,这样不仅帮助了学生创作诗歌还让学生进行了语文实践。苏教版教材有很多课文后边要求学生进行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收集“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来源的资料,把《九色鹿》这篇课文编成小话剧演一演等迁移应用,这样不仅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还满足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总之,迁移应用不容忽视,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这个教学多元化的时代,我们还要不断的探索,要将迁移应用进行到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58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