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堂教学应遵循“十要十不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曾旭升

  〔关键词〕 新课改;课堂教学;见解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8(A)―0018―01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模式逐渐被合作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模式所取代。但就整体而言,课堂教学的现状仍不容乐观。一方面,传统教学中那种无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形式仍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在一些以新课改示范课为名的课堂上,也常常出现一些程式化、形式化甚至庸俗化的倾向。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都有悖新课改的主旨,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那么,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追求怎样的效应?笔者从以下十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1. 要以实验研究的意识备课、上课和课后反思。视教学方案为实验研究方案,视教学为实验研究,视学生的作业、试卷及外在表现为实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要坚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努力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和质量。不要以教书匠的观念备课、上课。
  2. 要以关爱、亲和的态度,富于激情和艺术的语言组织教学,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不要搞师道尊严、居高临下、唯我独尊的一言堂。
  3. 要以能激活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探究的问题为主线实施教学,凸现问题的关键性、悬念性、情境性和挑战性。不要以无价值的问题讨论来活跃气氛,追求肤浅的热闹。
  4.要采用以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做实验,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立体信息交流网络。不要拘泥于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向信息交流方式,将学生的学习置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5. 要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获取知识、自主交流情感体验的能力,促进学生逐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富有个性地学习。不要用同一个标准要求学生,更不要搞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的模式化教学。
  6. 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恰当地运用一些如小竞赛、小制作、参观访问、实验研究、讨论辩论等活动课,以丰富的课程资源,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但不要脱离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行为能力搞低效、无意义的活动。
  7.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运用课前查询、课中交流和课后延伸的方式不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不要把教学完全局限于课堂,更不要把学生的学习完全框定在读课本和做练习题之中。
  8. 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差异,恰当地运用分层激励的教学模式,将分层激励的策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但不要滥用激励,使激励策略单一化、形式化和庸俗化。
  9. 要不断提高整合教材的意识和能力,在熟悉各年级、各学科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恰当地运用学科渗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种多学科、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从多渠道获取知识,从而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不要忽视学生发展的整体性需求和各学科知识的共同点,而一味地沿袭封闭式的单学科教学方式。
  10. 要从服务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角度选用教具,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网络、电视媒体等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作用。不要搞教具、课件使用上的形式主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03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