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而不思则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燕芬

  [摘 要]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积极的反思,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笔者通过对现实教育的前期调查和分析,试图通过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寻找培养反思的有效策略,找出几种指导学生反思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反思能力 反思意识 反思方法 反思毅力 反思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积极的反思,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在现实教育中,笔者通过前期调查与分析,发现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普遍反映:学生上课能听懂,但自己不会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或者说知道数学信息却不知如何有效地加以提取。而学生表现出来的则是热衷于做题,在学习中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上述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的教学仅仅停留在让学生知其然的地步,往往忽视培养学生自己进行精辟分析和总结的意识和能力。
  2.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弱,结构性差,缺乏对解题方法、数学思维方法、特殊问题所包含的概括能力,不会寻找解题的切入点。遇到思维障碍时,缺乏反思的习惯,不知如何反思,反思什么。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试图通过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寻找培养反思的有效策略,找出几种指导学生反思的具体途径。
  
  二、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的途径
  
  1.强化反思意识。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就是让学生明白,数学的耕耘,不仅仅是理解课本和做题,学习的目的更在于掌握方法,用于生活,用于以后工作。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学习,大体上可分三个阶段:课前、课中、课后。
  (1)课前反思,让学生就课前自学的效果和产生的疑问进行反思。在自学中培养获取信息、提炼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先学后导的教学策略,即要求学生自学一定的内容后,除了要解答相应的自学习题外,还要把自己弄不懂的问题写在预习本上。
  (2)课中反思,强化学生听课过程中的反思意识。当一个人全神贯注地听别人讲述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时,他身上的每一个细胞,头脑中的每一个神经都会聚集在这件事上,他的思维达到空前的活跃,而且易对不同的观点产生质疑,并有一种表达自己观点的强烈欲望。课堂是一个小型的教学共同体,它应当成为师生交流思想的场所。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因果设问、比较设问、变化设问、正误设问、转化设问等方法来引导反思,营造探求、反思的交流氛围。通过交流,启发学生思维和反思,促使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反思与推理,达到理性交流层次。
  (3)课后反思,强化学生课后复习中的反思意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敢于对权威观点提出质疑、勇于把自己的看法告诉别人的精神。在课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各抒己见,从而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上完一个阶段后,还可利用读书小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图书、杂志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在查找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反思意识。这样做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其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敢于否定的反思习惯,有利于使他们形成独到的创新意识。
  2.提供反思方法。反思不是简单的回顾和一般的分析,而是从新的层面、新的角度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帮助他们有效地反思。
  (1)在探究中反思。在探究新知识中,反思是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反思,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操作程序以及获得的结论等。如在教学百分数时,笔者创设了一个简单的数学情景:2003年教师的月薪是1200元,2009年比2003年提高了53.5%,今年教师的月薪是多少元?部分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
  方法1:1200+1200×53.5%=1842(元)
  方法2:1200×(1+53.5%)=1842(元)
  然后,笔者引导学生对问题互相质疑,并画出线段图,进行分析,反思方法1和方法2,从而提炼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思想与方法,把一个具体数量(1200元)看成单位“1”。
  (2)在结论中反思。引导学生对自己获得的结论进行反思。“相关结论还有吗?”“这个结论正确吗?”“有无反例?”让学生在反思中内化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如在节假日中让学生写数学日记,记一些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运用学到的方法来反思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等。 元?部分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
  方法1:1200+1200×53.5%=1842(元)
  方法2:1200×(1+53.5%)=1842(元)
  然后,笔者引导学生对问题互相质疑,并画出线段图,进行分析,反思方法1和方法2,从而提炼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思想与方法,把一个具体数量(1200元)看成单位“1”。
  (2)在结论中反思。引导学生对自己获得的结论进行反思。“相关结论还有吗?”“这个结论正确吗?”“有无反例?”让学生在反思中内化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如在节假日中让学生写数学日记,记一些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运用学到的方法来反思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等。
  3.增强反思的毅力。学习反思是批判的,学习反思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带有自我否定的色彩。学习者通过自我审视自己的学习结果、学习策略、学习情感,会从新的层次、新的角度发现自身的缺点,并寻找克服缺点的具体策略,因此,学习反思过程又是学习者自我批判、自我超越的过程。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故意设置一些错误信息,让学生去判断和思考:老师明明是错的,可理由是什么呢?并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和理由。所以,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是自我“揭短”,是一种痛苦的行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设置思想障碍,让学生多次尝试,磨砺学生的反思意志,增强其反思毅力。
  4.建立互动的反思关系。反思性学习是一种互动的社会实践和交流活动。建立互动的反思关系,目的是通过互动来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与合作精神,建立民主和谐的学习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获得更多的体验,完成能力和道德的双重构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例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第一环节时,笔者通过“猜年龄”游戏,让学生认识到含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加、减关系。笔者设疑:还能表示其他关系吗?并随机出示一张“摆三角形”的研究报告纸(报告纸中显示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两个需要几根,3个呢?10个?……),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完成。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用刚才“猜年龄”的游戏中所得到的数学方法来反思“摆三角形”的数学信息,综合反思结果得出结论:含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加、减关系,还可以表示乘、除关系。或者课前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提出在自习中发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有“争议”的问题,课后则通过建立互助学习小组,共同反思,相互交流,取长补短。通过建立互动的反思关系,提高反思效果,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创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90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