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藤野先生》双线融合的“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思军

  我们知道,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藤野先生》一文中有两条线索,即对藤野先生的回忆(明线)和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暗线)。围绕这两条线索的探讨一直没有停过,不过对这两条线索的研讨或者说是争论,历来都集中在这两条线索哪一条是主线哪一条是辅线这一问题上,而对这两条线索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探索却显得不够。如果一篇文章中的两条线索各行其道,没有融合,那么这样的文章是不可理解的。因此,如果不搞清楚这两条线索是怎样融合的,仅仅去讨论哪一条是主线哪一条是辅线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当然,要想探索这个问题,前提是首先要明确这两条线索哪一条是主线。
  我赞同本文是以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为主线这一观点的(对这个观点的论述已有很多,本文不再涉及)。在此基础上,我们来探讨一下明暗两条线索是通过哪个“点” 融合在一起的。
  作品中记述了藤野先生关心鲁迅先生学习的几件事――长期帮助鲁迅先生添改讲义、细致地修正鲁迅先生画的血管图、对鲁迅先生放弃学医表示真诚的惋惜等。这种关心,既有一个学者的正直、善良,更有对鲁迅先生爱国之心、救国之志的敬佩。鲁迅先生是怀着强烈的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去日本乃至从东京转到仙台学医的。在东京他看到的是一些清国留学生的丑态,看到的是他们把环境搞得乌烟瘴气,于是他才离开令他厌恶的东京这一学习环境转到仙台。藤野先生作为老师,对鲁迅先生的爱国思想是应该有一定了解的(这在藤野先生后来写的文章中可以见到)。藤野先生对鲁迅先生的特殊关怀和精心培养,是基于对他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情和敬重,或者不妨说,是鲁迅先生救国救民的抱负吸引、感动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对鲁迅的特殊关怀和精心培养,是希望他能更好地实现报国之志,也是对中国的希望。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希望实际上是对中国的希望的具体化。
  关于这一点,作品中有一段话讲得很清楚 :“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通观全文,这是唯一一处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直接评论(也可以说是赞颂)。可见这两句话在文中、在鲁迅先生心中的分量。如果说前面文中的两条线索是通过哪个“点”融合在一起的尚不明确的话,那么行文至此,便彻底明朗了。这句话道出了作者怀念藤野先生的最根本的原因:藤野先生对中国的关心、对中国的希望同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藤野先生对中国的 “希望”就是本文把两条线索融合在一起的“点”。
  如果藤野先生仅仅是关心鲁迅本人,那么此文中的两条线索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沟通点的。一个外国学者对中国寄予希望,尽管这种希望同鲁迅先生对祖国的希望是有差异的,但这对于抱着救国救民的思想而东渡日本求学的鲁迅先生来说,无疑是亲切而可贵的。正是藤野先生对中国的希望,更加激励了鲁迅先生的救国热情和信念。这就使得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学生对老师的普通情感。一面是爱国主义的抱负和志向,一面是对于这种爱国主义的同情与敬重,爱中国、为中国,都对中国抱有希望。这种希望是沟通两颗心的渠道,是维系两人友情的纽带,更是使本文两条线索融合在一起的“点”。 唯有如此,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崇敬、怀念之情和表达爱国主义情感这两条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线索才能和谐地同存于一篇文章之中。正是通过这个“点”,此文中的两条线索才真正“走”到了一起。
  文章结尾处写到:“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这一段文字写了鲁迅先生看到藤野先生的照片,回忆起藤野先生对他的关心、鼓励,更回忆起藤野先生对中国的希望,于是更加激起了他的爱国热情和战斗勇气。如果说在此段文字之前,两条线索是并行的,那么,在这段文字中,鲁迅先生表达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和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这两条线索便真的融合在了一起。
  正是由于有了藤野先生对中国的希望这一“点”, 才不会让人感到回忆藤野先生和表达爱国主义情感毫无关涉,才会使我们体会到藤野先生的崇高和可敬。也正是由于有了藤野先生对中国的希望这一“点”,文中的两条线索才能如此自然地、毫无斧痕地交融在一起,才使得这篇文章有如此深沉的思想内涵和如此感人的艺术魅力。
  (作者单位:讷河市学田镇综合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40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