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由“不给力”所想到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丽娟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而这些令人捧腹或者令人恼火的经历往往会带给我们一些对学科及教学的思考。
  一次文言文单元测试后,在批改学生的卷子时,发现学生掌握的情况和自己预期的结果有很大差距。沮丧之余,想要感觉扔下卷子骂人去,可一想现在的自己不正应验了“冲动是魔鬼”这句话吗?深呼吸了两口气平复一下情绪,接着翻了翻剩下的,看一看后面的情况再说。不看不知道,剩下的卷子中有一份写的满但是错误百出的卷子,默写诗句他把自己会写的都写上了,其余不会的全部胡填一顿瞎编乱造。看了让人啼笑皆非。在卷子的最后一题下面的空白处赫然写着这几个字:老湿,不给力呀! 看了一下让我火冒三丈。
  我把这句新鲜话念给同办公室的同事听,听完两个男老师笑了,把我得怒气也给笑没了。他们说这是现在最流行的一句话,打电脑游戏的人说的很多。并没有再说它是什么意思。于是我想这句话是“老是,不给力”还是“老师,不给力”。“给力”是什么意思?学生这样说是想表达他不会写的一种无力感,但是如果用调侃的方式来对待学习决计不可。
  这几年的高考零分作文中也有部分文笔优美、思维敏捷的文章,得零分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自以为是的黑色幽默和文字所表现出来的道德缺失的缘故。我想我之前的火冒三丈除了对该生学习态度的一种担忧之外,更多的似乎是出自作为一名教师对语言文字的本能维护。
  想起学生平时喜欢用的网络词汇。比如:项羽是个杯具(悲剧)人物。《荷塘月色》的起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师问:作者的这种心情你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吗?生答:纠结。
  于是我网上查阅了关于“不给力”内容。发现“给力”是当下最热最流行的一个词。对它的来源和含义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这个词可能源自东北或闽南方言,有很棒、很精彩的意思,现在用来形容事物“够劲”、“使人振奋”、“感到力量”等。另一种观点认为:“给力”是网络配音组合给搞笑日本动画片《西游记:旅程的终点》这一集中配音时使用的,唐僧师徒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发现终点只是一面写有“天竺”二字的小旗子,孙悟空便对唐僧抱怨说:“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悟空的这番话也成为后来“给力”一词的渊源。“不给力”就是形容和自己预想的目标相差甚远。而“给力”就是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的意思。看完之后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一种。
  在查找的过程中还发现这一网络用语已用于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多家报刊,并以标题形式出现。如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就用了――《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做为头版头条的标题。由此我们看到做为主流媒体对新鲜事物的接纳和大胆尝试。这让我开始反思我在教学中是否有固步自封之嫌。
  虽然教学领域是语言文字中的理所当然的一块纯净之地。但在教学中明显感到大多数学生对诗歌比对文言文兴趣浓,对小说比对散文兴趣浓。因为诗是最精炼和感性的语言,而小说明显比散文更有趣味性故事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渐渐远离课本。
  语文教师要让教学有效果,并且效果好,那么使学生和文本之间建立起联系就是教师在备课时首要解决的问题。改革后的必修课本中虽然加了一些新的篇目,但是有六七成还是原来的经典篇目,其中很多近现代的篇目距现在年代已有些久远了。要让学生喜欢和感悟到它的优美。教师是要想办法和花力气的。
  教师要关注和了解社会热点和新鲜事物,才会知道现在的学生他们关注什么喜欢什么。学生冒出的新词如果老师不知道,他们就会觉得老师你落伍了。与此同时教师要能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书面语。切不可用因为流行而滥用,就像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的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师要有对语言区别赏鉴、去伪存真的能力。其次教师教学语言的使用要与时俱进而不盲目效仿。新鲜生动而有个人魅力必然会让学生对课堂的感觉耳目一新,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此外教师要把新事物、新词汇同自己已有经验结合,选取适合的切入点巧妙地与文本联系,与社会生活联系。这样具有生活气息的语文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价值观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新的语言文字的产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不一样的年代有着不一样流行语,从下海到海归(海龟),从剩女到宅女,“被就业”等一系列随着诸多社会问题被人们广为使用的新鲜词无一不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声音。也许有人说其实“神马都是浮云”过了还有更新的。不错,虽然是这样,但我们却真实的聆听到了时代跳动的脉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的语文学科教学也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考验,不改变将使我们的孩子和语文的距离越来越远,而怎么改我只能说我还在摸索和尝试中,在这样的时候需要我们这些做语文教师的人给语文学科也给自己多给些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43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