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幼儿园对隐性课程的有效利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幼儿园隐性课程又称隐蔽课程或潜在课程,是教学计划之外的潜在的课程。隐性课程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而通过幼儿园情境有意或无意地对幼儿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减少不必要的过渡环节,还孩子自由的环境和自主的时间
  过渡环节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各活动之间相互转换、承接、交替的过程,具有独立的教育价值。过渡环节的顺利实施,要借助班级保教人员的配合、环境的支持、规则的建立、常规的养成等因素,这些因素相互融合,相互交错。为确保这些因素在同一目标下产生效应,可将幼儿一日活动作息时间按形式及内容分成相应的时间版块,从而使活动之间相互融合,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过渡环节,同时取消一些死板的规定。只有还孩子自由的环境、自主的时间,才能促进孩子自主的发展。如幼儿喝水,其实是幼儿随机进行的,不需要每个幼儿坐下来等教师倒水给他们喝,可以让幼儿自由自主去喝,讲话是难免的,允许他们讲话交流;再如:晨间活动与午餐后的活动都是一段较好的幼儿自我管理的相互交往的时间,我们可以放手让幼儿自由支配。在一日活动中给于幼儿更多自由探索和表现的机会,使教育过程更有实效。这样的做法还孩子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有利于幼儿生动活泼、自主有效的学习,有利于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创设支持性环境,融教育目标于其中
  环境是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极大的教育价值。创设开放温馨、宽松自主的支持性环境,将教师的语言指令转化为环境和活动材料的行为暗示,把教育目标生动形象地融于环境中,让幼儿和环境对话,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会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务。根据年龄特征创设不同的环境,为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提供支持。创设物化教育目标、物化规则有准备的环境,投放符合各年龄段的游戏材料,创设良好的园风和班级人际关系,对幼儿的主动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为小班幼儿创设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环境,增进幼儿与幼儿园环境的亲近感,从而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对中班幼儿,将规则物化到活动环境之中,从而引导幼儿养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针对大班幼儿自控能力和合作能力强、认识积极等特点,注重从幼儿合作化的学习方式入手,构建师生互动的活动墙及动态区角,为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提供更大的空间。区域活动对教育活动具有铺垫和延伸作用,丰富的区角游戏材料,更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创造。在游戏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化为隐性状态,教师仅仅是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和支持者、活动的伙伴和环境的创设者,幼儿则有更多的机会自我决定、自由选择。
  三、物化隐性规则,引导幼儿行为方向
  规则作为教育手段,可以起到引导幼儿行为方向,促进幼儿活动质量,提高能力和身心发展水平的作用。将隐性规则物化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充分挖掘隐性规则的教育资源,为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提供有效支持,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自我服务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让环境暗示、提醒幼儿遵守规则,改变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个性较强、自律能力差、喜欢按自己的意愿做事的行为,从而突出幼儿主体地位、富有个性的发展。
  1.标记导行为,规则成自然。创设常规环境,有效地利用标记,成为隐性的教育。我们可以给水杯柜贴上标记(小班为照片、中大班为姓名),每人一格,孩子们可以对号摆放,就不会出现争抢某个位置的情况,找水杯时又很方便。还可以在盛材料的篮子上贴上相应的图片,方便幼儿收放材料,整理活动区。
  2.图示给暗示,常规避矛盾。如果让孩子自己选择区角去游戏,没有规则时,幼儿很拥挤,经常会挤在喜欢的区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在地面上贴上小脚印,请孩子们把鞋放在脚印上,也可制作进区卡,幼儿选择时根据某一区域的进区卡有无进区活动,从而限制这一区域的人数。它们的作用除了帮助孩子解决拥挤的问题外,还让孩子学会等待。
  3.儿歌起作用,游戏助养成。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情况和各环节的要求,随机编一些儿歌,来帮助幼儿掌握常规,如洗手歌帮幼儿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把冲厕所设置成给小动物喝水的游戏,帮小班幼儿养成便后冲厕的习惯。
  4.实践重评价,检查促良行。孩子成为常规教育的检查者和评价者,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常规是为了方便幼儿,而不是为了方便教师,应该设法使班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常规的执行者、捍卫者。如创设包括“会自理、会礼仪、会游戏”、“赏识闪光点”内容的“三会一赏”栏,让幼儿评价同伴的行为习惯。再如到了中大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设立“值日生”职务,让值日生作为小小检查员,每天安排一组幼儿担任班级的“检查员”,让他们检查和评价全班小朋友的生活常规表现,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养成作用很大。
  四、重视隐性时间的利用,优化幼儿一日活动
  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县区教师避免不了生活环节中时间的隐性浪费,隐性时间的利用就成了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我们还缺乏“一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对生活环节不够重视,在这些环节的处理中还缺少一定的教育机智,生活环节应当有更加自然和有趣的方式,真正从尊重幼儿、优化幼儿一日活动的角度去考虑。
  1.给幼儿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纲要》指出:“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干预和催促的现象十分多。如:喝水环节中,幼儿总喜欢一边喝水一边闲聊或看看区角的东西,为了减少等待,及时进行下面的活动,教师会经常性的对幼儿进行催促等。而有些教师就对孩子采取放任的管理方式,让孩子们在生活环节时自由发挥,教室里面乱哄哄一片,很容易发生不安全事故。因此,教师的组织与指导要适时,并掌握好一个“度”,不能放任,也不能干预过多,让孩子在宽松的氛围中游戏,随时观察孩子的表现,适时提供帮助与引导,让孩子们学着自己管理自己,建立一些班级规则引导孩子改掉拖沓的习惯,用孩子的自律代替教师的催促。
  2.创设适宜的活动,减少消极等待现象。相较于市区幼儿园,县区和乡镇幼儿园存在的不利因素相对较多,如:地方小、材料投放少,等等。为了幼儿的安全,教师不得不使用高控制的方式,让幼儿无聊等待。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机智,让幼儿都能够参与活动,减少消极等待现象。
  3.减少不必要的活动,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纲要》指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我们应该取消一些不必要的集体活动:首先,晨检与晨间活动存在时间的浪费。农村幼儿园因条件限制,保教人员多为转岗,专业性相对较低,为了整齐划一,就会等所有幼儿晨检结束再开始晨间活动。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师们认识到这是隐性的浪费时间,不应该单独划分时间段,二者应该同时进行,随来随检随活动。其次,餐前准备时没有必要让幼儿做无效等待,可让幼儿做些安静活动,如看电视、听故事等,还可在分饭时给那些吃的慢的孩子先分,快的孩子后分,不用等到全班分完再一起吃。吃完的孩子让他们去区角或者如厕,等等。这样可以综合一下孩子的时间,避免了时间的隐性浪费。再次,给孩子们起床后梳头发时,和他们轻轻地交谈,没有梳到的孩子可让他们进区角玩。最后,在孩子上手工课或美术课时,做得比较快的孩子可以增加难度或动手任务,还可去当小老师,帮助那些做的慢的或动手能力比较差的孩子。让他们相互交流,相互进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样不仅及时减少了时间的浪费,也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发展,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隐性课程贯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对幼儿来说都是重要的,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幼儿的不仅仅是一次完美的教学和游戏活动,也需要给幼儿一个完美的一日生活。有效利用隐性课程,让一日活动都成为师生积极交流和互动、充分发挥幼儿个性的过程!
  (责任编辑:彭琳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990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