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下如何提高文科特长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0-0053-02
  新课程下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所以,对于数学教学中的文科特长生,我们不抛弃,也不放弃。在教学中,培养文科特长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是前提,充分考虑文科特长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是根本,课后对他们多一些关爱,多一些辅导是保障,将这一切付诸于实际行动才是关键。
  一、改进文科特长生的学习方法,培养文科特长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改进学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积累的过程,一个人只有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地总结,才能不断的提高。应通过与老师、同学平时的接触交流,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规律,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预习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每一个环节都有较深刻的内容,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要落实到位。
  在课堂上应注意培养听课的习惯.听是主要的,把老师讲的关键部分听懂、听会,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但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因此适当的记笔记,领会课上老师的意图和精神,五官能协调活动是最好的习惯。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应注意培养作业习惯,作业不但做得整体、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培养逻辑能力,同时作业必须独立完成,这可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
  二、提高文科特长生的课堂效益的“四抓”
  1.抓知识形成
  数学的概念、定义、公式、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容易被忽视,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一个定理的证明,往往是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能力的发展。如反函数概念如何形成?构造性的定义给出了求反函数的方法和步骤及互为反函数其图象的对称关系。
  2.抓问题的暴露
  在课堂上,老师一般少不了提问与板演,有时还伴随着问题的讨论,对于那些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不能把问题的症结遗留下来,甚至沉淀下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遗留问题要及时补救。
  3.抓解题指导
  要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这不仅是迅速运算的需要,也是运算准确性的需要,运算的步骤越大,出错的可能性就越大。因而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不但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其它数学能力的有效的途径.如给定两个集合如何构成映射,能构成多少个映射?如何构成函数,能构成多少个函数?
  4.抓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广泛的应用性,对能力的要求较高。数学能力只有在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应用中才能得到提高和培养。
  三、与特长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首先,教师要让文科特长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文科特长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文科特长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文科特长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漏互补、分组操作等,锻炼文科特长生的合作能力。
  课余时间,我经常与文科特长生接触,以积极、愉快的心情去帮助他们,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有问题找老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学中,教师应在文科特长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制定一个“小目标”,使他们每一次都有收获,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四、教师应鼓励文科特长,让文科特长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激励文科特长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让文科特长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文科特长生总结能力,即锻炼文科特长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文科特长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文科特长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并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新颖性和科学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文科特长生的数学学习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细心、耐心和恒心,善于研究文科特长生的学习现状并加以分析,讲究策略,因材施教,就一定能加强文科特长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 李 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1116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