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整合高校现有教育资源,确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系统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基于创业活动过程配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资源,建立开放性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团队,构建真正科学有效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PBL;构建
  中图分类号:C961;G6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5-0001-02
  创业已成为一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现代社会一国经济繁荣的基础,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优势。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完整的国家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支撑。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的最重要力量。现阶段,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改革创新原有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起适应新时期社会需要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1)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研究成果。DaviesI、FulopM、HutchingsM、etal用长达三年的项目验证了创业教育在教育模式改变中的重要作用。
  DeucharR以苏格兰学校为研究视角,发现近十年来各校不断推进教育模式由传统向创业创新改进。HarkemaSJM、SchoutH从创新创业教育与国家持续发展角度强调了该教育模式的重要性,提出应当在大学各个专业教育中植入创业课程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毕业时具备自主创业的能力。毛国涛提出了综合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将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作为教学目标,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文丰安提出,大学创业教育模式构建应具有特色,并勾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方案。李乾文等通过对江苏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目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郁震借用PBL教学模式,探索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2)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不同国家的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不同的模式,如美国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就有聚焦式创业教育和普及性创业教育两种基本组织模型。英国大学主流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完全一体模型、利益链推动支持模型、大学领导中介模型。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实践中,各地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重庆工学院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战略,将现有课程优化,以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体系。武汉大学将创业教育理念渗透到学生课程和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实践教学体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进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设立了专门研究和实践探索创新创业的管理培训学院,在校园中为学生提供创业基础设施和创业机会,在传授创新创业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咨询和指导,并设立了300万元的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项目融资。南京财经大学大力推进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了创业教育实验班,将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同时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及团队精神。
  二、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1)缺乏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在新加坡,创新创业教育从小学就开始了,而我国高校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化的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活动,大多只集中在对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指导和就业指导上,无法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并形成创新创业的浓郁氛围。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多基于稳定环境下的传统工商管理知识,缺乏面对不确定环境下的应对之策,与社会大背景缺乏联系,没有形成一支面向社会的具有良好结构和职业背景的专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2)忽视素质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90后”大学生由于过多地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呵护,致使其意志薄弱,缺少自信,缺乏独立自主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而这些缺乏的素质,正是创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高校教育要围绕素质教育展开,这是高校教育的最重要部分。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创业教育应把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和充分激发人的创造性放在首位,将素质教育与创业创新有机融合,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教学方式缺乏创新。目前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依然沿用应试教育的老路,主要以讲授加试卷考核为主,最多增加一些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作业等辅助方式。大部分学生习惯于上课记笔记,考试死记硬背,没有创新思维,活学活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差。因此,在教学方式上,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实验室等教学资源,采取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网络实践模拟教学和创业素质拓展训练等新的教学手段,变单向式教学为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和操作的参与性更强的教学方式。
  (4)教学管理体制滞后。目前的教育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更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教学管理责权不明,权力过分集中,将从事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师的工作锁定在上课上,制约限制了他们面向社会、市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了脱离市场、社会的封闭式教学体制。
  三、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对策
  (1)确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系统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确定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应根据高校的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创业实践和创业环境的不同特点,设定系统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并将人才培养模式依据目标和方向不同,分为横向目标体系、纵向目标体系和多重目标体系,对目标进行进一步地考量,最终建构起适应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
  横向目标体系,是指依据特定的指向作为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其分为创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人格目标等。创业能力目标体现在创业涉及的活动效率上,员工的能力往往决定了企业的活动效率,能力是创业是否成功的主要保证。任何成功创业都和其专业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无法分离开来。知识是创业的基础,是人才能力培养的基本保证。而员工是否具有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格,对企业而言十分关键,因此,对企业员工人格目标的掌握,可以有效调节企业员工的工作动机。   纵向目标体系,是指以培养高校创业人才的实现能力作为维度主要发展目标。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其划分为理解创业行为,掌握创业能力,实施创业能力。要使学生理解创业行为,对学生进行理解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学生无法理解创业,无论其是否具有创业能力,也无法实现创业。应使学生掌握创业能力,明了创业的内在规律、涉及的法律问题、风险论证等等,使学生在未来能更好地理性规划其职业生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具有实施创业的能力。
  多重目标体系。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教学项目,由于各高校体制与专业设置的不同,因此,应从高校自身发展需求出发,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发挥专业设置优势,构建多重创业教育目标体系,在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同时,体现新时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普惠性,搭建学生能力快速转换桥梁,培养学生各项创业能力。
  (2)基于创业活动过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资源配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可分为创业意识启蒙阶段、创业意图明朗阶段、创业预热阶段、创业实施阶段和创业成熟阶段五个阶段。在创业意识启蒙阶段和创业意图明朗阶段,应由学校就业中心、团委、学生会和相关院系针对全体学生开设创业体验讲座、论坛,进行商业、经济知识及就业、人际关系等社会知识的讲授。在创业预热阶段,应由创业指导中心、学生会、团委、校内专任及校内外兼职教师等针对有兴趣并经过选拔的学生开展创业教育课程讲授和创业大赛、创业模拟等活动。进入到创业成熟阶段和创业实施阶段后,应由学校创业指导中心或社会风险投资公司辅导创业学生开展实际创业活动。
  (3)构建开放性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打破传统,对课程进行科学、开放、系统化的创新。应开放专业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科教育之中。例如,可以通过专业教学、选修课教学或专题讲座等形式,把创业理念向各专业扩散与渗透。在进行基础创业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将各科创业课交叉渗透,教学模式与功能互补,构建立体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开放性课程还包括课外实践活动。高校可以组织开展创业大赛、创业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创业机会。此外,高校应从创建校园学习条件和创业氛围出发,将开放性教学重点放在加强小企业的创业教育上,这是由于小企业更适应学生操作。所以,要保证在课程设置上多围绕小企业开设。
  (4)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团队。打造有高校自身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团队是重中之重。应从高校所在地区出发,充分考量地区经济特点,结合学校师资特点,有效提高创业教师队伍素质。首先,应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研究水平,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各相关学科教学的重点。其次,应建立专业专职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使之与工商管理教育教师有所区别。再次,应通过多种渠道和措施,为教研活动搭建专业创业教育教师培训平台,例如,提倡大学教师结合自身学科,进行创业教育活动等。最后,应积极构建以知名专家学者、创业名家、社会精英组成的特殊创业教师队伍,将原有的教师队伍社会化和多元化。
  (5)PBL教学方式在创新教学中的应用。PBL教学方式,直译为基于问题的学习。其产生于上个世纪中期美国的教育界,多应用于临床医学教育。进入新世纪以来,PBL教学方式开始在我国其他学科教学中使用。PBL教学非常重视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发展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创新创业教学主要导向以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这同PBL教学方式指向十分契合。围绕PBL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创业教学,一般可以从创业涉及的意识、知识、能力等几个方面出发,其中创业专业知识教育是由教师主导的,而创业意识的培养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创业能力的学习则需要学生提出并完成问题。
  首先,创新创业本身就是一个从问题提出到解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又会遇到可预知和不可预知的多重问题。这种问题与问题相互交错循环出现的过程,对问题解决人而言,是一种能力的考验。简单说来,如果创新创业主体自身具有适应问题解决的能力,就可以提升创业完成的效果。PBL教学方式的使用,可以有效规避这些问题的发生,并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开始,将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过程优化重组。其次,PBL教学方式强调学习问题的设置和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组合作以解决模拟的真实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问题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欲望和动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当学生转换学习模式,学习的开放性更强,并有效扩大了学习内容的广度和维度时,学生的实践能力便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分组学习有助于学生团队意识的有效提升。PBL教学方式提倡学生分组,以在团队中完成对问题的解决,有效落实了创新创业教学实践性。团队竞争意识可以加快学生成长过程,以使其更好地完成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最后,通过PBL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决策能力和自主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教育凭借PBL团队形式培养,使得学生具备团体效能的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树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意识,在对传统的人才模式改革的同时,不断创新教育思想,合理优化教育资源,建立起有高校特色的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构建真正科学有效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永杰,陈光,阎开印,雷叙川.通过创新创业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01).
  [2]林玲.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述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3]朱清时.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王英杰,刘宝存.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教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2213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