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也是确保高效美术课堂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为了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也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为了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作为一线美术教师,要通过组织多种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也为学生基本美术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多种活动;兴趣;小学美术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学科。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通过组织多种教学活动来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在逐步提高课堂参与活动的同时,也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种教学活动入手对如何激发美术学习的兴趣进行论述,以确保课程价值实现最大化。
  一、组织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绘画素材
  绘画素材的寻找一直都是影响学生绘画兴趣的重要因素,一是因为学生不知道画什么,由于阅历的影响以及学生绘画技能的欠缺,学生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动笔。二是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美术课,所以,绘画素材就被局限在一些常见的事物上,比如,小狗、小猫、桌子、小汽车等等,而且这些事物呈现出来的形象也是大同小异的。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绘画的素材,学会用发现的眼光来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而在兴趣的推动下将这些“美”留住,同时也能确保高质量美术课堂的顺利实现。
  例如,在教学《我设计的衣服》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也为了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款式设计、色彩设计以及整体搭配能力等等,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为了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观察,更为了让学生感受学习美术带来的乐趣,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同学的衣服,引导学生自主说一说衣服的基本构成。之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在各式各样的衣服款式中找到自己设计的“灵感”,进而使学生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找到美术学习的乐趣,进而也有助于美术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二、组织学生在想象中找到学习兴趣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美术学习中必备的两种能力,也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更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关键能力。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在自主想象中找到绘画的兴趣,进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例如,在教学《二十年后的学校》时,为了凸显学生的个性,也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引导学生自主展开想象力,自主将“二十年后的学校”描绘出来,并说一说为什么二十年后的学校会是这样的。但是,想象不能太脱离实际,要具有实效性,这样才能展现美术学科的价值,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护,才能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组织学生在学科结合中找到乐趣
  所谓的学科结合是指将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音乐等,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改变单一、枯燥的课堂,丰富学生的教学内容,而且,对高效美术课堂的顺利实现,对保护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有效地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结合在一起,以帮助学生感受美、感受美术的存在价值。
  例如,将美术与数学结合在一起。我们一直说要展现数学教材中的美,要引导学生体会和感受数学中的美,但效果都不明显。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就要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美,感受美,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和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时,我们就可以有效地将两门课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各种图形拼凑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图案,进而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四、动画片展示中重拾兴趣
  动画片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节目之一,也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保护学生绘画兴趣的有效活动之一。具体的说就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看一些卡通片,引导学生动手画一些简单的卡通人物,这样不仅能够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绘画学习质量,而且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提升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画一些简单的动画人物形象,比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围裙妈妈、熊大、熊二、光头强、松鼠、大耳朵图图等等,组织学生自主选择卡通形象来进行绘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看到学习美术带来的乐趣,进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素质教育下,我们的小学美术课堂不仅要锻炼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还要保护学生的绘画兴趣,继而为学生形成终身美术意识做好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陈敏.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50).
  编辑 薄跃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2865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