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满分作文也需“健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满分作文怎登得写作的大雅之堂?登得登不得的争论,并不影响满分作文集以及相应的满分之道,年复一年充当了中高考毕业班师生的救命稻草。满分作文是应试作文的产品,和平常的写作不同,有“三定一量”的特殊要求。“三定”就是规定了作文的时间(1小时左右)、地点(考场)和内容(题目或话题),作文者的个性只能在划定的框框里“自由展现”,不存在你想不想写的问题,写完了还要对你的“作品”进行量化评价,分出个高下来。中高考中,由于一文可以定语文的乾坤,作文满分自然成了毕业班师生追逐的对象。
  有人说,作文满分是碰上的,基本上是好运气的结果,可遇不可求;但也有人说,自己能押题,身负满分作文的秘籍,你信不信。
  那么,能不能把作文作到满分呢?真有所谓的满分秘籍吗?究竟什么才是满分作文的源头活水呢?
  毋庸置疑,学生自己厚实的阅读是活水的主源。人常把阅读看成是输入,把写作看成是输出,道理是没有输入怎能输出。多读就能写好吗?也未必。但不读书就写不出、写不好应是一定的。至于读什么、怎么读就能写得出、写得好,名家多有中肯之谈,这里不敢多说,就对渴求满分的学子们说一句,求人不如求己,熟读唐诗三百首,何愁不能诌一首。
  满分作文出自考场,有别于自然状态下的写作,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产品。所以,学生写不出、写不好,做老师的虽说不能买单,但责任总推脱不了。以朱自清《背影》的教学为例,所见的课似乎都是找作者写了几次背影,品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动词,感受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让小组合作表演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来理解体会父爱的艰难,于是课堂哄然,以为教学《背影》就是如此。不能如彼吗?可不可以从“写”的角度来设计?比如,如何把《背影》压缩成六到八百字的考场作文,在删留中指导学生写记述一件事的记叙文;读最后一段父亲信中的话,能否以朱自清的口吻回一封短信(手机短信亦可),表达对当年“聪明过头”的悔愧之情;或者给父母亲人写一封书信,表达自己对至爱亲情的体验和理解……这就是读写结合。读是起始,为写提供内容和方法;而写是对读的深化。读写结合就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良性微循环。所以,这里对语文老师们说一句,写是阅读教学设计的高点,写是对阅读最好的训练。
  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策略,就是教师为满分作文注入的源头活水,这还不够。每到中考阅卷时,我都要对评阅作文的老师们反复说,以“赏识”的心态来评阅学生的考场习作。因为我知道,有老师一贯认为,作文怎么能给满分呢,毛病不是明摆在那里吗,有毛病怎么能给满分。评卷时的苛责一定是平时写作教学评价时的延伸。一个老师,面对一篇学生的习作,第一时间是肯定还是指出不足呢?从人心理的角度而言,找出一个美点加以肯定,胜过给他找出十个不足。怎么就不能给满分?须知,满分作文是赏识出来的。你的击节叫好,你的美点发现,都会是学生继续写的动力,会让他对写作有兴趣,甚至爱上写作。学生一旦成为写作的“好之者”,何愁写不出佳作美文?因此,对老师们再说一句话,面对学生的习作,先找出美点、亮点,把美和亮的理由说明确讲充分了,再提修改意见。
  有了学生阅读积累的源头活水,有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与疏浚,有了对学生习作的肯定与赏识,作文满分就不会是单纯靠运气,或者信奉了所谓的满分秘籍,去做考前抱佛脚的事情。
  只要说满分作文的话题,不管说什么、怎么说,终归为了能应试,一定是对文采、情感、思想等具体量化的尴尬事。尽管尴尬,毕业班的师生们终究不会有见与不见、做与不做的洒脱,尤其是引导帮助毕业生过中高考这个坎的老师们,总得在大讲“凤头猪肚豹尾”这些满分技法并进行训练的时候,在满分作文前面加两个字――健康吧。
  (山西省太原市教科研中心;030001)
  诗学诗艺
  钟嵘《诗品序》之“赋比兴”
  诗有三义,是钟嵘对文学创作的总体要求。
  钟嵘说:“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钟嵘之“三义”说出自《诗大序》的“六义”说,但钟嵘的“三义”说又有他新的理论贡献。他把传统的“赋比兴”排序改为“兴比赋”,突出了“兴”的地位,并扩充了“兴比赋”的内涵。
  他说:“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用现在的话说,钟嵘的“兴”,就是诗的语言要有言外之意、韵外之旨,所以它已经超出了将“兴”看作一种写作手法的传统观点,从钟嵘对“兴”的新解释后,唐代司空图“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严羽“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等都是从此处来,强调对言外之意、韵外之致的追求;“比”,就是写景叙事要寄托作者自己的情志;“赋”,就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描写,但写物中也要用有寓意的语言。综合这“三义”,即如他所说的要“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这才是“诗之至也”,才是最有“滋味”的作品。如果仅仅用比兴,会妨碍诗人对情感的抒发,妨碍读者对诗意的把握,而如果仅用赋体,诗作又会显得杂乱散漫,体会诗歌的人同样无法感受诗情。兴比赋以“兴”为主,比赋同用,以明朗刚健的风格和质朴有力的语言为骨干,用美丽的辞藻加以润色,这样就能写出让听者动心,评者一唱三叹的好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4328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