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举重运动爆发力训练的特点及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举重项目作为一项以爆发力为主的奥运项目,以发展运动员的力量为前提基础,在短时间内,通过肌肉发生的变化而产生巨大的爆发力,运动员们通过这种快速的力量完成比赛。由此看出举重运动的爆发力是举重运动的核心,那么,如何训练举重运动中的爆发力,促进运动员举重水平大的提升,已经成为了运动研究者、运动员和教练们所看重的问题。
  关键词:举重运动;训练技术;爆发力
  一、什么是举重的爆发力
  (一)爆发力的概念
  爆发力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指的是人在短时间内使器械或人本身移动到尽量远的距离,指在最短时间内巨大的力量。通过字面意思我们可以看出这股力量像爆炸一样,在一瞬间爆发出巨大的能量。需要力量、速度与肌肉之间的相互协调[1]。
  (二)举重爆发力的特点
  1.力量特点、速度特点
  举重运动中的爆发力大小,主要由运动员的力量决定,力量是构成爆发性的决定性因素。举重运动的器械相对于其他运动来说较大,且重量重。而要运动员克服自身的困难就更加的多。重量大相对的动作速度力量就小,因此,举重运动是克服的机械重量越多越好。相反地,在速度力量很慢的条件下所表现出的速度没有什么意义,除非是为了达到要求而必须要完成的动作。运动员在把握速度的方面很多在克服重量时才表现出的爆发力,难度系数很大。举重运动重要保证速度,通过速度的大小完成目的。用中速训练力量效果会更好。延长了肌肉和神经肌肉系统的活动时间,身体不太会快速疲劳。如果运动员在训练时出现疲劳或肌复合现象,训练的速度减慢,这时就应该适当的使机械加速[2]。
  2.生化特点
  经过了大量的研究,我们发现,每一次训练达三十分钟后,运动员的ATP-CP值下降,堆积大量的乳酸。种种迹象表明,举重运动是无氧供能运动,举重运动的决定性因素--磷酸原。无论是在比赛还是在平时训练,运动员们都要保证能量供应的完整、适应的环境。长期的举重运动会使无氧能力得到提高,但是有氧能力就会相对减弱,在这样的情况下举重训练必须搭配一定的有氧训练,作为无氧能力的基础,为运动员消减疲劳,提高有氧能力的同时提高无氧能力[3]。
  二、运动员爆发力的训练方法
  (一)提升身体力量
  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首先要提高运动员自身的身体力量水平,要求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必须注重挖掘运动员最大的水平力量,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
  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采用“中级负荷练习”最为合适,在科学的显示中,使得肌肉的具有快速的收缩。训练方式可以选择负重半蹲、抓举、负重全蹲、挺举、提铃高翻等动作。通过运动锻炼运动员全身的肌肉达到力量的最大增长。
  (二)提高跳跃能力
  对运动员来说,提高自身的跳跃能力是对运动员能力的提升。跳跃时人的肌肉的状态,肌肉功能的运用与肌肉爆发力的特征相仿,正因为这样,教练员才要对举重运动员进行适当的跳跃训练,跳跃训练对爆发力的训练有很大的好处,运动员在进行了跳跃训练后,肌肉发展在一定情况下得到了增强,跳跃训练的训练速度快,虽然跳跃运动的肌肉增长不是很多,但是想对应的力量却得到了加大,跳跃运动非常适合举重运动员训练。如果有身体条件较差的运动员,在经过了适当的跳跃训练也会得到能力的发展[4]。
  (三)提高肌肉延展性
  肌肉的能力都通过肌肉的延展性来反映。研究表明,肌肉收缩前与收缩后,以及肌肉收缩的末端速度对举重运动员动作的衔接和完成都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可以运用动力性拉伸发和静力性拉伸法来训练,都有利于运动员的肌肉延展性的提升,和爆发力的要求。
  (四)提高运动员的小肌肉群的爆发力量
  运动员的小肌肉群和弱肌肉群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整个运动过程就是靠大肌肉群做功为主,但是后续的动作都需要小肌肉群来完成,小肌肉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根据细节进行不同程度的力量训练。
  (五)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能力
  爆发力和速度密不可分,通过运动员的运动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水平,而速度训练可以加快人肌肉收缩的速度,在训练中肌肉的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为爆发力创造良好的身体条件。
  三、训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训练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教练员督促运动员做好训练前准备活动,避免肌肉拉伤,关节错位,或者造成韧带的撕裂,导致运动员受到伤害。而运动员需要注意自身的动作的标准化、集中注意力,不标准的动作会造成身体不同情况的伤害,很可能在积累之下受到危险,还要注意全身训练提高抗肌伸展性,避免拉伤。
  训练结束后,应该疏导运动员心理,避免造成压力,运动员训练后应该洗热水澡舒缓压力,配合适当的专业按摩来放松肌肉,使肌肉得到良好的收缩,从而得到更加有效地爆发力训练结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举重运动员的爆发力对于举重项目来说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爆发力训练时,要讲求一定的方法,从力量、速度、跳跃能力等方面入手,才能使爆发力得到最大的发挥,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运动损伤。
  参考文献:
  [1]程清清.我国男子举重健将62公斤级抓举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D].成都体育学院,2014
  [2]熊维志.男子举重运动员腰背、膝关节等速肌力及与抓举挺举成绩相关性分析[D].成都体育学院,2013
  [3]王正枝.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09.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4979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