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起步作文 慢慢起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直教高年级的我,去年学校让我教三年级,当时既兴奋又担心。虽说可以尝试一下教中年级的滋味,但又听同事们说三年级不好教,尤其是作文。如今在三年级“打拼”已一年了,终于明白了同事的那句话――三年级的作文刚起步,不好教呀。
  现在,与大家一起分享我在作文教学中所走过的路。
  一、几度碰壁,明确方向
  一直以来都在高年级任教,看惯了学生的长篇大论;看惯了通顺的语言,优美的文字,巧妙的构思;看惯了虎头猪肚豹子尾的作文结构。现在到三年级,看到的是结结巴巴的文字,短得如诗般的习作,一篇文章只有一段的作文格式,真让我不知如何是好。几经沉思,决定先在字数上求得与高年级的相对一致,从而来达到心理上的相对平衡。几经鼓励,一部分学生的字数是上来了,可认真一看,我又没了锐气,因为没几句话是通顺的,看来,这种求字数而不求质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几度碰壁,几度沉思。还是得回归现实,学生写长的不行,句子不通顺,内容不具体,根本驾驭不了这些“长篇大作”。那怎么办?那就从短的写起,从写通顺抓起吧。
  二、调整思路,巩固根基
  针对前段时间的碰壁,首先我调整自己的思路,降低门槛让学生进来。我对学生说,现在不要求你们写长,每篇文章在250字左右就行了,但有个要求,力求使自己的文章句子通顺,表达意思明确。句子通顺是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句子不通顺,一切都是徒劳。如何指导学生把句子写通顺?我是这样做的。
  1.摘抄病句,堂上指导
  摘抄学生作文中的病句,寻找句子不通顺的原因。
  例1:一天晚上,我正在睡觉,妈妈却没有睡,悄悄走进来,看我没有盖被子。
  例2:我走过去一看,原来妈妈坐在椅子上看书,我又看妈妈的眼睛,目瞪口呆地盯着书,像入迷似的,我走过去说:“你在干嘛呀!”
  例3:小猫见我们不在家就大步大步地跑到鱼池旁看了看然后叼起一条小鱼。
  出示这三个句,让学生读后说说造成句子不通的原因,然后归纳出三个常见造成病句的原因:(1)写漏字(第一句漏了一个“有”字,应改为“ 看我有没有盖被子”);(2)用词不当(第二句,眼睛如何会“目瞪口呆”呢?);(3)没有标点符号,几个意思合在一句话来写(第三句,应改为:“小猫见我们不在家,就大步大步地跑到鱼池旁看了看,然后叼起一条小鱼。)
  以上三种病句,其实就是学生常犯的错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这么一指导,学生心中的思路就清晰了,以后写作就会有所注意。
  2.查找病句,自我诊断
  学生知道病句常见的几种类型后,就要给学生练习的机会。课堂上,让学生拿出习作,先让学生自己找找有没有病句,并用红笔改正过来。
  3.作文评讲,一讲一得
  评讲作文是有技巧,有侧重点的。每次评讲作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针对性。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句子不通顺的毛病,我评讲作文时会有所侧重,这次评讲就围绕句子不通顺来讲,再次指出存在的问题,然后再重写,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收到的效果是比较满意的。
  三、加强训练,注重细节描写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句子写得通顺多了。这时候,我就把重点转移到细节描写上。为了把句子写得更美,更具体。我从句子抓起,并教给学生一个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根据句子的内容多问几个问题,如多问几个“怎么样?”多问几个“是怎样的?”多问几个“有哪些”等问题。如:爷爷在看书。学生读后,我问学生:“你能试着问一些问题吗?”
  有的学生会问:“怎样的爷爷?”有的问“怎样看书?”
  “那你说是怎样的爷爷?”这时,学生会说出许多不同的答案,有的说是“白发苍苍的爷爷”,有的说“聚精会神的看书”。这样一问一答,这个句子就可以写成“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在聚会神的看书”。很明显,句子变得具体了。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把段写具体。
  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学校的大花坛:“学校大花坛里的花儿开了,五颜六色,形态各异,芳香扑鼻,真美呀!”
  出示这段话后,我会尝试着让学生按刚才所说的方法去问一些问题,根据学生提的问题,挑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以方便学生回答。
  有学生问到这些问题:
  1.这段话中提到花儿五颜六色,究竟有哪些颜色?
  2.文中所说的花儿的形态各异,究竟有哪些形态?
  然后,再引导学生去回答。花儿五颜六色,红的像火、白的像雪、黄的像金、蓝的像海;它们形态各异,有像喇叭的、有像五角星的、有像鸡冠的……经过这样一问一答,把所回答的内容写上去,这段文字就变得具体了,而不再是泛泛而谈了。
  又如,为了让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的细节描写,我提前布置学生观察老师发试卷时的场面,然后再写成文章。刘颖同学是这样写的:上课铃响了,罗老师拿着试卷走进教室,老师发试卷时,我很紧张,当我拿到试卷一看,我得了85分。这次测验成绩太不理想了,我要继续努力,争取在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很明显,文章写得不具体。
  经过指导,学生问了这些问题:
  1.老师走进教室时的神情与动作是怎样的?
  2.老师发试卷时说了什么话?
  3.老师要发试卷了,同学们的表情是怎样的?
  4.你紧张到什么程度?
  经过指导,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具体了。刘颖同学经过修改后,她是这样写的: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安静的坐在教室里等待老师来上课。只见罗老师夹着一叠试卷进来,一看见试卷,教室立刻变得吵闹起来,老师面带微笑,示意大家安静。这时,同学们坐得直直的,眼睛一动不动的盯着老师,心里都急着想知道成绩。老师清了清嗓子,说:“同学们,这次考试你们考得不错,还有一个同学拿到100呢!下面,我公布成绩……”教室更静了,静到连一根针掉到地上的声音也能听见。“卓颖,85分”。……
  有了这些细节描写后,文章就变得有血有肉了。
  四、积累素材,注重练笔契机
  多年的作文教学告诉我,学生没有习作素材是写不了文章的,即使写出来的也是无病呻吟的。再者,对发生的事,越及时写越好,如果时间跨度太长,写出来的文章也没有那么“真”。为此,为了让学生不做“无米之炊”,我很注重学生对素材的积累。在班上,每个学生一本《素材本》,是专门用来记录身边,班上,家中发生的事,这样,有效的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问题。有了“米”,当然要及时“煮”,这样的“饭”吃起来才香喷喷的。体育节进行了拔河比赛,我当天晚上就布置学生写。一天,因为班主任有事而迟了来上课,教室里乱成一片,我知道了此事后,当场就叫学生写,题目是《今天,老师迟来了》。虽然表面上好像浪费了一节课,但学生得到的,恐怕是你用两节课的时间也给不了他。
  一年来,我就是这样开展作文教学的。现在,班上有部分同学的习作写得有点样子了,这也算是给我的一点回报吧!
  “起步作文,真的要慢慢起步”, 这就是我所悟到的三年级起步作文的门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5002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