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恰巧”“恰好”“恰恰”的句法成分辨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恰巧”“恰好”“恰恰”属于“契合”类语气副词,用来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和看法。三者主要作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数量短语等。与动词搭配时,“恰巧”侧重修饰变化动词,“恰恰”则侧重修饰状态动词。“恰巧”很少修饰形容词,“恰恰”“恰好”修饰最多的形容词是“相反”。“恰好”还可以作补语和谓语,使用的是形容词用法。
  关键词:恰巧 恰好 恰恰
  “恰巧”“恰好”“恰恰”属于“契合”类语气副词,用来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和看法。以往以“巧合”或“契合”为着眼点的研究,大都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缺少微观的考察。本文基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网络语料库(CCL)[1],从句法成分的角度出发,对这三个同义语气副词进行辨析。
  一、作状语
  “恰巧”“恰好”“恰恰”主要在句中充当状语成分,修饰动词、形容词、数量短语等。
  (一)“恰X”[2]+动词
  “恰X”搭配的主要是及物动词。我们发现“恰巧”“恰好”“恰恰”后面所接动词具有不同的特性,分别是说明类动词、动作类动词和能愿动词。
  说明类动词主要包括“说明”“反映”“证明”“暴露”“体现”“表明”“符合”等表示阐释说明义的动词。例如:
  (1)我一直非常喜欢被人利用,如果有人利用你,恰巧说明你有利用价值。
  (2)有人说:“待业保险无人享用,恰好说明我国失业人口比重低,劳动就业率高。”
  (3)有人会说,这些数字恰恰说明外资对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
  上面三个例子都是对一个事件或一种现象的解释说明。例(1),“有利用价值”解释了“为什么喜欢被人利用”;例(2),“劳动就业率高”对“待业保险无人享用”这一现象进行说明;例(3),“外资构成威胁”是对“这些数字”的解释。
  与说明类动词组合时,“恰恰”的出现频率是最高的,达到5.70%;“恰好”次之,为2.04%;“恰巧”最低,只有0.09%,频数是6。
  “看”“听”“碰”“遇”等是动作性很强的动词,可以归为行动类。在与行动类动词的组合中,“恰巧”的出现频率最高,为11.32%;“恰好”次之,为4.52%;“恰恰”最低。例如:
  (4)另一方面,假设有一个人竟敢擅自进屋,并且恰巧碰上桌子上有试卷,这种巧合是很难想象的。
  (5)路上恰好遇上一个同学的弟弟小张,两人一起追赶,终于将案犯抓获。
  (6)恰恰走入了这种自由、混乱、多元,也就最大限度地焕发了人的创造力。
  动作类动词经常被趋向补语修饰,例(6)中的“走入”带有方向性,表示从“自由、混乱、多元”的外面走进里面。需要注意的是,用例中“遇上”“碰上”中的“上”作为趋向补语,已经虚化。
  “恰好”和能愿动词组合的频率最高,达到2.99%;“恰恰”次之,为1.48%;“恰巧”最低。例如:
  (7)这种产品极适合在汽车上使用,因为它恰巧能安放在车内的饮料架上。
  (8)合并改组,恰好可以取长补短,使得大家都能够“吃得饱”。
  (9)明码标价恰恰可以治理此症。
  “恰巧”“恰好”“恰恰”和能愿动词组合时,表述的时态一般是将来时,并且表达的是有利的方面。“能安放在车内的饮料架上”“可以取长补短”“可以治理此证”,表达的都是优势。形成这些优势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发生,只是一种可能和预设。
  郭锐(1993)将动词分为三个典型的过程结构类:状态动词、动作动词和变化动词,并认为这是一个以动作为中心,向状态和变化的两端过渡的连续统。
  说明类动词和能愿动词属于状态动词,没有起点和终点,位于连续统的左端。行动类动词,动作发生的同时就已经产生结果,属于变化动词,位于连续统的右端。结合上文的数据,可以发现“恰恰”侧重于搭配状态动词,“恰巧”侧重于搭配变化动词。“恰好”与状态动词和变化动词都可以组合,但更倾向于前者。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表1:
  状态 变化 动作
  恰巧 - - +
  恰好 + - +
  恰恰 + - -
  (二)“恰X”+是
  语料中,“是”的出现频率非常高。季春红(2008)指出“是”必须在语气副词后面。语料分析的过程中,我们没有发现“是”出现在“恰巧”“恰好”“恰恰”前面的用例。
  “恰巧/恰好+是”属于评判性判断,说话人在表示判断的同时,表达了对该事件的态度和观点,形式主要是“NP1+X[3]+是+NP2”。通过语料分析,“恰巧+是”主要表现巧合性;“恰好+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巧合,一类是与预设的比较。例如:
  (10)一丈高的佛像,恰巧是仙佛中块头最大的弥勒佛,倒卧在海面,就像是条小船。
  (11)这恰好是C偏好的数目,那么C是中间投票人。
  (12)他亲自打电话到“芬克斯”预约,接电话的恰好是店主罗斯恰尔斯。
  例(10)和例(11)是典型的“是”字句,“佛像”和“最大的弥勒佛”之间的等同关系是体积的巧合性;“数目是C偏好的数目,不是A的和B的”,也是巧合。例(12)“的”字句充当主语,“接电话的”和“店主”的等同关系符合“他打电话”的预设。
  “恰恰”的“是”字句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NP1+恰恰+是+NP2”,表示两名物之间的关系。当NP2是“的”字句的时候,“是”为焦点标记。第二种是“NP+恰恰+是+VP”,表示断定的语气。“是”为断句标记,可以去掉。相对于“恰巧”和“恰好”,“恰恰+是”的主观性特别强,主要表达转折的语气,基本功能是在指明焦点的同时凸显强调。例如:
  (13)这种漆黑骇人的地方,恰好是赌徒喜欢的,说不准那四个鬼也正凑成一桌玩麻将呢。   (14)历来说唐诗的差不多都认为七绝圣手属王昌龄、李白和李益,而杜甫恰恰是拙于写七绝。
  例(13)中,“是”有聚焦作用,“的”字句“赌徒喜欢的”是整个句子的焦点,同时也是句子强调的地方。例(14)中,“是”可以去掉,变成“而杜甫恰恰拙于写七绝”。在这个结构中,表现的是说话者对这一事件的确认和主观态度,动词短语是句子的强调部分。
  (三)“恰X”+形容词
  “恰巧”“恰好”“恰恰”修饰的形容词比较单一,“相反”是最常见的。
  1.恰恰相反
  “恰恰”修饰“相反”的频率达到19.52%,近五分之一,远远高于“恰巧”“恰好”的出现频率。“恰恰相反”经常单独使用,衔接两个语义相反的句子,表示转折。例如:
  (15)恰恰相反,也许刚好经历一两桩好事快事。
  (16)楚留香与李寻欢恰恰相反,楚留香是快乐的,他身边从没少了女人,更不会少了美酒,处处留香,处处有酒,就是他的生活。
  “恰恰相反”主要出现在后面一句。例(15)中,根据后面的语义,可以推断出前面一句的内容,即“遇见了坏事”。例(16)中,前面一句的预设是“楚留香”不快乐,但事实上他很快乐。
  “恰恰”还可以直接修饰形容词“好”。例如:
  (17)就这么多的牵连,恰恰好就这么多,再也多不了。
  “恰恰好”侧重强调程度的适中。例(17)中,“恰恰好这么多的牵连”,不多,也不少。“恰恰好”还经常出现在标语里,有琅琅上口的效果,简单易记。例如:
  (18)我想起父母年轻时,那个“有男有女,三个恰恰好,有女无男,一直生到老”的年代。
  2.恰好相反
  “恰好相反”与“恰恰相反”不同,它经常充当谓语成分,并且作为谓语出现在句尾的频率为31.2%。在语料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恰好相反”前面经常出现“而”“但”“可是”等转折性关联词语和介词短语。例如:
  (19)而美国人恰好相反,是“不”字的爱好者。
  (20)但塔里木的看法恰好相反。
  (21)这跟《史记》所反映的情形恰好相反,可以说明早期以全式为主,而魏晋时期则是以省略式为主。
  以上用例,“恰好相反”在句中充当谓语成分。例(19)和例(20)中关联词语“而”“但”加强了转折语气;例(21)中介词短语“跟……相反”,强调“魏晋时期”与“早期”的不同。
  不同于“恰恰”,和“恰好”搭配的还有“相同”“合适”“一样”等蕴含比较义的形容词。例如:
  (22)她试试戴在她自己的头上,觉得恰好合适。
  这类句子所反映的客观事实通常是符合预设的。例(22)中,“合适”,即不大不小,符合“她”自己的预设。
  3.恰巧相反
  “恰巧”很少修饰形容词,搭配“相反”的句子也只有20例。“恰巧相反”既可以单独出现,衔接上下文,也可以在句尾充当谓语。例如:
  (23)“恰巧相反。”他说,“他让我很开心,他像以前一样非常尊敬他的姨父。”
  (24)但在幕后,他的态度恰巧相反。
  不同于“恰好”,“恰巧”“恰恰”修饰形容词性短语的情况较为常见,例如:
  (25)心脏和肾脏恰巧也不很好。
  (26)“难道像上次那样?那一回恰恰很糟。”
  例(25)中,“恰恰”修饰的短语结构是“否定副词+程度副词+形容词”;例(26)中,“恰恰”修饰“程度副词+形容词”。
  我们发现出现频率较高的形容词都是状态形容词,如“相反”“相同”等。状态形容词带有主观色彩,性质形容词表示的则是事物的客观属性。“恰巧”“恰好”“恰恰”表现的是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看法,更适合与状态形容词组合。
  4.“恰X”+数量短语
  “恰巧”“恰好”“恰恰”修饰数量词时,表示说话人对数量的看法和观点,即不多不少,正合需求。根据语料库分析,“恰巧”“恰恰”很少搭配数量短语。晁代金(2005)将“恰好”修饰数量短语的情况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与现实或预设的对比,第二种是趋整。根据我们的分析,第二种使用情况较多。
  “恰好”修饰的数量短语主要是时间数量短语,包括“X岁”“X月”“X年”等。例如:
  (27)叶至善同志在文中说他们三兄妹的年龄加起来,恰好一百八十岁。
  (28)江苏外贸开口岸已二十年,浙江则开口岸于对外开放之初,至今恰好15年。
  上面两个用例,“一百八十岁”“15年”都是时间数量短语,分别为趋向十和五的整数。
  5.“恰X”+时间状语
  “恰巧”后面接“这时”“这时候”“那年”等时间状语的频率比“恰好”“恰恰”高。张斌(2001)认为“恰巧”表示巧合,包括时间、数量、条件等方面。时间巧合这一点和我们的分析结果相同。“恰巧+时间状语”主要位于句首,常单独出现,衔接上下文。例如:
  (29)恰巧那天早上,陈万利因为商务上的事情去了香港,要一个礼拜以后才能回家。
  (30)恰巧这时,我的公司老总来串门,老总是绝少来下属家消耗他宝贵的时间的。
  例(29)和例(30)中,“恰巧”接“那天”“这时”,表现了时间的巧合,并且还说明了两个动作发生的先后关系。
  6.“恰X”+地
  语气副词后面一般不能加“地”。我们在语料分析的过程中,看到有少量“恰X”接“地”的用例。[4]例如:
  (31)只是,你选取得比较恰当,它们都能恰好地体现你所要表达的题旨。
  (32)两人配合默契,从没在吃上发生过纠纷,他们总是恰好地喜欢吃对方不爱吃的东西,却爱看对方都爱的电影,爱一起拉着手围着楼转圈。   “恰好”加“地”区别于直接作状语表示的“巧合”,是有目的的“巧合”,有很强的主观性。例(31)中“体现你所要表达的题旨”的巧合是由于自己“选取比较恰当”。例(32)中“喜欢吃对方不爱吃的东西”的巧合也都是双方的刻意之行。可以看到,“恰好+地”有很强的摹状性。
  “恰恰”“恰巧”加“地”也是对这种“巧合”的特别强调,同时这种巧合往往有较大影响。例如:
  (33)他看了台上一眼,莲霞的眼恰恰的躲开他。[4]
  (34)这里恰巧地处自由丘和绿丘中间,不知市子会去哪个车站上车。
  例(33),在“他”往台上看的时候,与“莲霞”躲开“他”的这一动作并不是巧合,而是有意为之,带来了下文两人的冲突。例(34),“市子”离开的这个地方的地形,让人不易找到踪迹,这是“市子”主观上的选择。
  二、作补语
  “恰好”可以充当补语成分。例如:
  (35)那脖颈绷得恰好,刀刃迎面切上去,它会爽脆地断开。
  (36)这也不容易,达,北海东坡,对得恰好,都得靠这个。
  (37)结果各项发展都配合得恰好,而我也就按部就班地演化成为经济学者。
  “恰好”分别作动词“绷”“对”“配合”的补语。“恰好”作补语时,基本采用“动词+得+恰好”的格式。
  三、作谓语
  “恰好”可以充当谓语成分。例如:
  (38)但回心一想,苏铃大大的胖胖的,但这女孩子很标准,脖子和肩膊的线条好美,背部也恰好,并不胖。
  (39)如果棒喝的时机恰好,结果就是弟子发生顿悟。
  张斌(2001)指出“恰好”曾有形容词的用法,但是这种用法已近消失,形容词用法的“恰好”被“正好”所取代。刘华丽(2010:49)论证了“恰好”的语法化过程,“先有形容词用法,充当谓语、定语、补语,再由实词直接虚化为副词,再进一步语法化为情态副词。”我们认为,“恰好”作补语和谓语时,使用的是形容词用法,表示量的适度,并不强调“巧合”性(是否如此,还需要大家的共同讨论)。语料中,“恰好”表示的主要是“恰到好处”、不多不少、不满不亏的语义。例(38),“背部”线条完美,不胖,“很标准”。例(39)“棒喝”的时间,要不早不晚,就在他们有心理觉悟而又不发生的时候。
  在语料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恰好”还可以直接作定语。例如:
  (40)要在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之间进行恰好的分界。
  例(40)中,“恰好”作“分界”的定语,典型的形容词用法。
  四、“恰X”+谓词
  杨德峰(2005:23)指出语气副词修饰谓词性成分形成的“副+谓”在充当句法成分时呈现以下序列:宾语>定语>补语>主语。“恰X”接谓词一般不充当状语和补语成分,主要作谓语和定语。
  “恰巧”“恰好”“恰恰”修饰谓词性成分时,可以在句中作谓语。例如:
  (41)陆小凤最喜欢细腰长腿的女人,她们的腰恰巧都很细,腿都很长。
  (42)谢军原来残局下得不佳,对手又恰恰精于残局。
  例(41)中,“都很细”是“范围副词+程度副词+形容词”,“恰好+形容词短语”作谓语。例(42)中,“恰恰”接动词短语“精于残局”,充当谓语成分。
  在语料分析中,“恰巧”和“恰好”接谓词,充当定语成分的情况较多。作定语时,格式必须是“语气副词+谓词+的”。例如:
  (43)刚出门就遇上一个恰巧路过的邻家女佣人,刑警上前问她知不知道雕刻室主人的去向。
  (44)那天恰好带班的魏队长早出井了,他们一言不合打了起来。
  (45)可是,在另外一方面,却有和它恰好相反的人本主义的见解,以为印度文化和近代欧洲相同,也是向八方发展人性。
  例(43)中“恰巧+动词+的”作宾语“邻家女佣人”的定语。例(44)中“恰好+动词短语+的”作主语“魏队长”的定语。例(45)中“恰好+形容词+的”作宾语“人本主义的见解”的定语。
  综上所述,“恰X”都可以作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数量短语和时间短语。“恰好”还可以作补语和谓语,但使用的是其形容词的用法。在与动词的搭配上,“恰巧”主要修饰变化动词,“恰恰”主要修饰状态动词,“恰好”则两者都能组合,但更倾向于状态动词。“恰巧”很少修饰形容词;“恰恰”修饰最多的是“相反”,经常单独使用,连接上下文;“恰好”修饰“相反”时,主要充当谓语成分,并位于句末。“恰巧”“恰恰”很少修饰数量短语。“恰X+谓词”在句子中主要作谓语和定语。
  注释:
  [1]经过统计和排除,“恰巧”“恰好”“恰恰”的语料总数分别是:1131、3072、6437。
  [2]为行文方便,我们下文将“恰巧”“恰好”“恰恰”统称为“恰X”。
  [3]X是“恰巧”和“恰好”。
  [4]结构助词“的”“地”“得”分别是定语、状语、补语标志。语料中有些用例用字不规范,将“地”写成“的”,文中的例(33)就是如此。“恰恰”修饰动词“躲”,状中结构,应为“恰恰地躲”。用例用成定中结构,是不规范的。
  参考文献:
  [1]晁代金.“巧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0-13.
  [2]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1-14.
  [3]段业辉.语气副词的分布及语用功能[J].汉语学习,1995,(4):18-19.
  [4]谷帅,任海波.“正好”与“恰好”的用法考察和对比分析[J].语文应用研究,2009,(3):49-50.
  [5]郭锐.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J].中国语文,1993,(6):414-416.
  [6]刘华丽.近代汉语双音节情态副词“X好”历时生成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8-49.
  [7]马真.修饰数量词的副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1):53-54.
  [8]齐春红.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35-42.
  [9]史金生.语气副词的范围、类别和共现顺序[J].中国语文,2003,(1):21-22.
  [10]王艳红.“刚好、恰好”的语法环境和替换规则论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5):53-64.
  [11]杨德峰.语气副词出现在短语中初探[J].汉语学习,2005,(4):20-21.
  [12]杨德峰.语气副词作状语的位置[J].汉语学习,2009,(10):29-30.
  [13]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Z].上海:商务印书馆,2001:432-434.
  [14]张和友.“是”字结构的句法语义研究――汉语语义性特点的一个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78-181.
  [15]张谊生.现代汉语的性质、范围与分类[J].语言研究,2000,(2):58-59.
  (杨红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2000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5148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