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过渡语僵化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过渡语僵化是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又不可避免的现象,其表现为英语学习者达到一定英语程度后就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本文重点分析了大学英语僵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探讨如何缓解僵化现象的策略和方法,以期改善大学英语学习效果。
  关键词:过渡语 僵化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011-02
  1 引言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大学生在英语学习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就不再像学习的初期阶段那样稳步前进,而是处于一种仿佛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这正是本文所涉及的僵化现象。大学生认为自己英语学习进步较快的时间是高中阶段,而学生感觉自己英语学习停滞不前的时间出现在大学一年级的最多,这说明大学阶段是僵化容易发生的时间,尤其是大学一年级。因此,僵化现象是大学英语学习中一个非常普遍和不可避免的现象,是一个困扰着许多高校英语教师和大学生的问题,也是一个难以解决但又急需解决的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的问题。
  2 僵化的定义
  过渡语僵化(Interlanguage Fossilization)是过渡语理论研究的核心议题,也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1972年,Selinker首次在《过渡语》一文中提出了“僵化”这一概念。他假设“僵化是一种存在于潜在心理结构中的机制”,“僵化的语言现象是指操某种特定母语的人倾向于在和目标语相关的过渡语中保留的语言项目、规则和次系统,不管学习者的年龄有多大,也不管他接受的目标语解释和指导有多少”。同时,他还指出,“僵化结构式一种潜在的表现形式,即使看似已经解除了,它仍然会重新出现在过渡语的输出中”,这一现象被称为语言的回退(Backsliding)。1996年,Selinker将二语习得中的最终学习状态(Ultimate Attainment)视为僵化了的过渡语,并且指出任何成人第二语言学习者都不能达到本族语者的语言能力。
  除了Selinker之外,还有许多研究者为僵化下了定义。其中,对僵化的最新定义出现于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ZhaoHong Han从认知和实证两个层面对僵化下了定义。她指出,在认知层面上,僵化是导致过渡语形式永久性固化的那些认知过程或潜在机制;在实证层面上,僵化是一直保留在学习者口语或书面语中固化的过渡语形式,无论学习者以何种语言输入或者做出何种努力都不会改变。这一定义实际上是Selinker对僵化最初定义的延续,它指出了僵化是一种认知机制,而且暗示了僵化表现为固化的非目标语形式。
  3 大学英语学习中僵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僵化现象是二语习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除了通过英语课堂学习接触英语,其余的生活学习是完全浸泡在纯汉语的“大环境”中,而有限的大学英语课堂学习也无不受到“课堂模式”这个“小环境”的种种约束。因此,导致僵化现象的原因错综复杂,与大学英语教和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3.1认知因素
  语言学习是一种认知行为。衡量学习者是否掌握语言并不是懂了多少,而是要看他语言运用如何。现在大学生存在着一个认知观念上的误区,认为英语学习就是背单词、掌握语法规则、做大量习题,这就导致了英语学习方法上的失误。如,绝大多数大学生学习单词不是在英语阅读中通过语境掌握,而是按照词汇表顺序逐个记忆或边读单词边写的方式记忆。笔者看到许多大学生都是从词汇表A部分单词开始背诵,在缺乏语境的情况下很难将这些枯燥乏味的单词记住并灵活运用,此种背单词方式的低效率,往往会使学生日渐失去学生英语的兴趣,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认知上的偏颇,从而导致僵化现象的产生。
  3.2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影响二语习得水平的关键因素。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英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为动机,即激励人们行动的内部动因与力量,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以及心理冲动。持有内在动机的人对其从事的活动本身感兴趣,如学习英语活动本身就是学生追求的目的,他们由于爱好、求知欲等,对英语学习感兴趣,并能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而外在动机则是指外语学习者受到外部情境的支配而不得不学习外语,如学生是为了获得文凭、通过英语等级考试等而学习英语,这种被动学习英语的消极情感因素是产生僵化现象的另一个原因。
  3.3环境因素
  适当的英语语言环境,即进行听、说、读、写的环境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先决条件。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属于外语学习,即主要在课堂教学方式下进行有意识的学习,学生很少有机会与英美国家的人进行直接交际,存在着一种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所以英语学习就很难在文化层次上得到提高,也大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英语学习环境和学风密切相关。学生受到不好学风的影响会慢慢地失去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僵化现象的出现。
  3.4教师因素
  教师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也是英语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课堂语言的输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目标语的感知和理解,而对于语言的感知和内化是学生完成语言使用功能的前提。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的语言形式与原有的语言知识积极整合构建的认知过程。语言输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理想的语言输入应该是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输入,并且转化为可理解输入。因此,教师本身的教育背景、专业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态度、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等都会对英语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英语教学存在的一个局面就是大学英语教师忽视对学习主体即大学生的研究,即没有研究如何激发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虽然在课堂上,教师将教材分析地很细致和全面,但是却无法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这也是导致僵化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
  4 缓解僵化的策略   通过以上原因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大学生英语僵化现象的形成有其客观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原因是中国现有的汉语环境下不可避免的。但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僵化多属于暂时性的僵化。因此,如何提高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效率,如何打破大学英语教学停滞不前的现状,需要从教师到学生全方位的努力,更新观念,找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克服客观环境的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缓解僵化现象。
  4.1引导学生改变认知观念,积累大量英语语言知识
  学生需要转变英语学习的认知观念。首先,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僵化现象,从而学好英语,就需要让学生理解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语法知识、词汇量、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等都是英语学习者需要学习掌握的相关知识。大学生课外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背英语单词,而是需要通过有益于英语学习的英文原版读物、英文报刊、英文电影等素材,使学生不断积累大量的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努力培养自己的英语思维能力。其次,学生要转变把英语学习视为考试过关或谋取职业不得已而学之的思想,不要被动地在老师的安排下学习,要有意识的随时改进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注重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充分利用英语课堂时间和合理安排课外英语学习和活动。
  4.2帮助学生调控情感因素,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动机
  首先,学生需要树立积极的情感状态,不能对英语学习持排斥态度。积极的情感能够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而消极的情感会影响学习潜能的发挥。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的积极学习态度,了解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其次,学生要增强英语学习动机,因为学习动机越强烈,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就越高,从而学习效果也会越好;最后,学生要增加英语学习时间,加强英语背诵输入。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而存在差异,加强背诵输入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和巩固语言知识,增强对英语语言现象的敏感度和英语语感,而且有助于学生摆脱汉语干扰,从而更加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最终促进英语学习,缓解僵化现象。
  4.3营造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的环境氛围
  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改变传统的教学环境,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首先,由于大学生入学时英语成绩悬殊,教学建班制需要按照英语水平高低分班,实行分级教学。由于过渡语本身是一种动态系统,具有不稳定性和反复性特点。这就要求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要不断加强和巩固所学知识,以避免回复性。实行分层教学,教师就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新知识的反复巩固和操练,从而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其次,学校需要不断加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是大学英语课程中不可缺少的必要组成部分。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长,让学生能够把英语真正“用”起来,鼓励学生利用校园的各种媒体,将英语这一语言要素插入其中。同时,英语第二课堂应善于捕捉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服务,在校园内开展各项英语活动如英语角、英语讲座、英语竞赛等形式各异的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4.4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英语素养和完善英语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在使用目标语进行教学时,教师既要注意提高语言输入的质量,又要尽可能多的创设语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进行语言输出。为了增加学生语言输出的机会,教师要尽量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堂氛围,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为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创造机会。其次,教师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阶段。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确定如何使用教材,用什么教学手段,布置什么课后作业,组织什么课堂活动为学生营造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沉浸在一种鼓励他们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气氛中。最后,教师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英语语言知识外,也需要向学生讲授高效率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边学习边摸索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
  5 结语
  僵化是绝大多数外语学习者必然会遇到的问题,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种暂时的现象。部分导致僵化现象的原因是客观不可避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僵化就无计可施。学生应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多投入时间和精力,增强对英语目标语形式特征的整体敏感性,确保语言输入的质量。英语教师应充分发挥作用,利用教学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打破僵化困扰,使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Han. Fossilization: from Simplicity to Complex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2003.
  [2]Ellis.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3]Selinker.L. Interlanguage[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72(10).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5]鲍莹.浅谈过渡语特点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教育论丛,2011.
  [6]李志刚.英语学习僵化起因探究及教学启示[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
  [7]龙娜娜.国外过渡语僵化研究综述[J].河西学院学报,2010.
  [8]束定芳.外语教学与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5291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