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开启学生音乐心灵之门的钥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展、创造和表现音乐的过程。音乐教学应该是美的殿堂,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感染美、享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教师必须抓住孩子们的心,营造能让他们沉浸其中的“大情境”,让其感悟音乐的情感,从而开启他们的音乐心灵之门。
  【关键词】情境;创设;引导;开启
  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学、心理学家詹姆斯.默塞尔说:“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在这里欣赏定义为:怀着由衷的欣喜、热爱的情感去主动追求,从音乐中获得自我满足和自我发展。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从喜欢音乐到热爱参与,再到主动追求呢?这一切都离不开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只有吸引住了学生,才能打开他们的音乐心灵之门,实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展、创造和表现音乐的过程。音乐教学应该是美的殿堂,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感染美、享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因此我认为:在音乐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都必须抓住孩子们的心,营造能让他们沉浸其中的“大情境”,即对音乐情感的感悟,从而开启他们的音乐心灵之门。作为引导者的教师,我觉得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挖掘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去“玩”
  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需要听者有发现情感的心灵。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说过:“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对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表现中,自然,音乐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在音乐课堂内的意境应该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自始至终,没有教师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审美体验,就没有课内的情境教学。因此,在创设情境时老师应该做到: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境因素
  老师应分析教材内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速度等感情印迹。运用它们来为“大情境”服务。如《勤快人和懒惰人》一课中,可以将两种人不同的做事速度夸张地体现出来,为整首歌曲对比强烈、有趣的“大情境”增彩。
  (2)以多种形式创设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玩”
  心理学家说:“一个人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受主体情绪的影响。”就音乐教学来讲,只有创设一种充满快乐的气氛,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兴趣才会浓厚,接受能力才会增快、学习效率才会提高。所以我们应该围绕一个音乐主题去创设多种形式的情境氛围。
  1.生活展示情境
  伟大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说:“音乐中一切的美,都来源于生活。”音乐教学不应拘泥于凭空的想象,应该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走进自然体会真实音乐的存在。如在唱《美丽的黄昏》时,可以在黄昏时,让学生欣赏晚霞,聆听教堂钟声,渐渐的,学生的心静了,闭上眼睛去品味着歌曲的意境,心灵受到了感染。
  2.活动体验情境
  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小学阶段音乐课应该是在“玩中学”。所以要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尽情、快乐的玩。如在课上加上“音乐小舞台”“快乐三分钟’’“独奏音乐会”等环节,让学生动,老师作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并且悄然的将新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其在潜移默化中轻松、愉悦的理解音乐,教学效果必然是“水到渠成”。
  3.自然情境与心理情景的和谐
  在创设情境氛围时,我们还应努力做到自然情境与心理情境的高度和谐。巧妙的运用各种暗示,如:崇高的理想信念,优美的语言动作,丰富的表情等来熏陶和启迪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动机等非理性品质,促进师生情感产生共鸣,实现师生思维同步,进而与所学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真正的感悟到音乐的灵魂。
  二、设计主题,表现情境,让学生去“飞”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音乐能使人不断获得最美好的“高峰体验”。要想让学生不仅在“玩中学”,还要在“玩中思”,从而达到审美能力提高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跳出传统思维模式,运用各种手段去设置情境。即围绕一个音乐主题,设置出一系列情感主线,构建全新的框架体系,让学生在这个音乐框架中飞翔,促进学生感悟音乐的能力。设置好情感主题,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用多种色彩来营造情境
  色彩让人觉得快乐,在音乐教学中也可以运用它们。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老师表现出末的。
  1.用色彩营造情境
  老师可以适当运用自然的五彩缤纷来引导学生想象和表现音乐,如在教学《春游》时,带着学生去欣赏春天的花红柳绿,倾听鸟语泉鸣,顷刻间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春天,再学唱歌时,很快就能进入情境之中,达到良好效果。
  2.用丰富奇妙的音响色彩来营造情境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倾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只有让学生真正倾听,才能不断地接触、参与音乐,从而让他们步入音乐艺术的殿堂。音乐课上可以用多媒体来展示意境,让学生沉浸其中。如在教学《国歌》时,可制作课件来营造情境:人民音乐家聂耳在简陋的窑洞里,在昏暗的灯光下创作《国歌》,随着他脸部特写的渐渐拉近,叠印出将士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陷阵的情景。此时聂耳灵感被激发,在粗糙的纸上越写越激动。在庄严的歌声中,镜头渐渐转到万众注目的天安门升旗仪式……整个意境跌宕起伏,刚柔相济、色彩绚丽。学生很自然的被这样的感情色彩感染,完全进入《国歌》的音乐情境中。
  (二)用多种手段来表现情境
  1.用语言来描述情境
  教师在用音乐构筑好意境后,还要及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用口头语言来描述音乐情境。如:上欣赏课《彼得与狼》时,先让学生听交响童话音乐,感受乐曲情境后,再及时启发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故事中各个角色的特点,如猫的谗嘴狡猾,小鸟的机灵活泼,狼的阴险毒辣,彼得的机智勇敢,使学生真正感悟交响童话的艺术魅力。
  2.用歌唱来赞美情境   当学生真正的进入了音乐的意境中,就会自然的用歌唱来赞美、表达它。这种声音一定是动人心弦的,最真实的。如教学《月儿弯弯》时,旋律大体唱熟后,启发学生声情并茂地表达自己的心情,仿佛置身于静谧的夜空,沉静在歌曲情境中的歌声一定非常动听、纯净。
  3.用形体来表现情境
  音乐情境的形体表现,应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参与,促进情境教学的直观形象化。当一个音乐情境形成后,老师可以启发学生用形体来表现音乐,如在教学《大鹿》时,引导学生创编大鹿与小白兔这两个角色的神态和动作,并设计对话。学生用形体表演了这个美好的音乐故事。
  4.用其它乐器渲染情境
  有些乐器也非常适合创造特定的音乐情境,如竹笛的活泼,二胡的悲凉,钢琴的浪漫等根据不同的音乐类型,设计出适合的情境,有助于音乐意境的渲染,取得良好的情境教学效果。
  三、丰富形式,回味情感,让学生去“思”
  伟人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音乐的美感作用在于人的心灵与之产生共鸣,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净化和升华。小学音乐课的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审美意识,完善学生人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不仅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快速学会歌曲,感受到音乐的美,还需要让学生在音乐中思考做人的道理,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1.愉快的说一说
  在教学中,老师应当在音乐情境中,积极引导学生把自己对音乐的内心感受大胆的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在想象中思考音乐,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树立良好的个性品质。
  2.投入的演一演
  歌曲学会后,在音乐情境之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积极进行再创造,将音乐变成具体的故事表演出来。让学生由“心动”转为“行动”,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才能更好的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3.“随便”的画一画
  这里的“随便”是随心所欲,在学会歌曲后,老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和动手能力,来表现音乐。如在教学《祖国、祖国我爱你》一课时,我让学生将自己心中的祖国画出来,在画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为祖国而骄傲的自豪感,又更深层次理解了音乐,感悟了音乐。
  心理学家奥赛尔说:“打开一个人的心灵并不难,只要找到打开心锁的钥匙。”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兴趣就是开启学生心灵美的钥匙,而情境教学则是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天梯,只要我们紧握钥匙,踏着天梯,就一定可以打开孩子心中的音乐之门,带着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音乐殿堂,从而实现音乐育人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徐楚知.深化美育整体改革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教育导刊,1991年12期
  [3]李鸿翔.试谈音乐课课堂教学的美与活[J].中国教育学刊,1991年04期
  [4]刘兴伦.对音乐课教学的几点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1985年02期
  【作者简介】
  杨柳,女,江苏南京人,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教学。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6200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