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永别了,信使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15年4月30日,耗尽燃料的水星探测器“信使号”选择了华丽的离开――以撞击水星的方式结束了探测使命。水星,作为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由于阳光的照耀,通常情况下难以观测。“信使号”是继1975年水手10号之后,首次环绕水星的探测器,它替我们发现了水星的哪些秘密呢?
  “信使号”重485千克,高1.85米,宽1.42米,纵深1.27米。
  2004年8月3日信使号发射升空。
  “信使号”先后6次飞掠地球、金星和水星等太阳系内行星,终于在2011年3月18日顺利进入环绕水星的轨道,成为有史以来第一颗水星人造卫星。
  2015年4月30日,“信使号”撞击水星结束使命,任务期间累计飞行了79亿千米。
  “信使号”环绕太阳29圈,平均速度147625千米/小时(注:相对于太阳)。
  它向地球传回255858张照片,共有10TB的科学数据公开发布。
  它向水星发射测距激光3500万次,距离水星表面最近时不足100千米。
  自2011年3月18日以来,“信使号”环绕水星共计3308圈,耗时7个水星太阳日,相当于1232个地球日。
  飞向水星,舍近求远
  水星距离地球并不远,但飞向水星却比飞向冥王星还难!因为任何从地球上出发的飞行器在向太阳系内飞的时候,由于太阳引力一直在不断加速,飞行器会因为超速而越过水星,无法顺利地留在环绕水星的轨道上。所以,“信使号”的旅程十分曲折,先后6次从地球、金星、水星等太阳系内行星身边飞过,就是为了借助引力来减速。
  也曾有人提出这样的方案:给“信使号”带足燃料并装上反推引擎,接近水星时打开用来减速,直接飞到水星。但这样做增加了它的自重,需要更大推力的火箭,反而增大了发射的成本和困难。
  热死啦
  在距离太阳最近的水星附近工作的“信使号”,为了抵御近400℃的高温,必须撑着一把巨大的“遮阳伞”(遮阳板),还要随时调整姿态来抵御高温辐射,保障内部的设备在20℃下正常工作。
  “信使号”眼中的水星
  水星,这颗藏在太阳光中的行星我们了解甚少。但从“信使号”拍摄的照片来看,水星长得很像月球,表面有许多陨坑。它没有天然卫星,体积小而且太热,因此引力不足以留住像地球这样的大气层,但“信使号”发现它有不稳定的大气,内含大量的水。水星的密度很大,而且像个“稀黄蛋”,在铁硫化合物固体薄壳下,有巨大的液体铁核,占水星直径的85%之多。这也解释了为何水星很小但却有类似地球的磁场。它还为水星绘制了精确的全球地图和地形图,并推断水星曾有很长的地质活跃期,火山运动频繁。而且南极的陨坑内可能有冰。但这些只有等到登陆水星后才能证实。
  “你们知道我最后这一撞,会以每秒3.91千米的速度,砸出一个大约16米宽的坑吗?”这是“信使号”探测器在社交网站上发出的最后一条消息。虽然它撞毁在水星表面让人怅然若失,但却留下了珍贵的资料。未来将要登陆水星的探测器设计将参考撞击时记录的水星表面数据,继续验证它未解释清楚的秘密……
  永别了,信使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6238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