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无需妄自菲薄,更忌夜郎自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前两天,收到一位正在攻读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大学四年级学生的邮件,在邮件中,他跟我提及了最近在网络上颇受热议的中国五位教师在英国依照中国模式开展教学的情形以及各方的意见和反馈。今天,看到了英国BBC以《中国学校》为题发布的全程记录视频,也查阅了相关的报道。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8月5日报道,BBC邀请5名优秀的中国教师前往英国博航特学校,把中国严格要求的教学方法带到该校,按照中国的教学方式为该校的孩子授课。期间,课堂教学几乎照搬中国模式,50名学生集中在一个课堂中,学习数学、汉语、自然科学、体育等课程,一个月后,将和由英国老师授课的学生一同考试,比试谁的成绩更好。
  这个由BBC发起的教育实验被BBC拍成了纪录片。当地时间8月4日21点,在英国BBC2台如期播出了这段名为《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中国学校》(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的纪录片,节目引起了中、英两国观众的积极关注,而在两国的社交网站上,有关此事热议不断。一时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不少国内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
  有人认为:“事实胜于雄辩,中国教学就是比英国强”;在片头,参与授课的一位女教师更是自信地表述说,“咱们中国学生的学业进度领先你们英国三年!”有网友表示说,看了片子,”抚掌大笑,一报英文虐我十数年之大仇!”也有人认为,“学了十几年英语,还要看字幕,竟然还有人为中国教育叫好?”一时间,有关中英两国基础教育孰优孰弱,成了颇为热门的争论话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工作者理应彼此学习,借鉴对方教育制度、学校文化及教学方法中可资借鉴的元素,而不应当是一方压倒另外一方,由此否定其中一方的教育教学模式。
  记得十多年前,由英国教育部组织的教师国际专业发展计划(Teachers’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IPD),每年都将英国教师派往世界各地,开展为期一周的游学活动,借鉴和学习对方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模式。毕竟,中西方教育各有特点,没有哪一种教育是没有缺点的。在短短为期一周的时间里,英国的教师和校长聆听各国教育专家介绍本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文化和学校管理的常规,之后,在学校参观的过程中,不仅进行课程观摩、教育走访,而且还开展了大量的与校长、教师以及学生的面对面交流。这个项目使得英国的教师更加近距离地、深入地了解各国的教师、学生、学校和学校教育,也使得各国教师彼此学习和借鉴各自的教学法。
  其实,只要有机会,在每次出国讲学、出席学术会议甚至旅游的途中,我非常乐意去当地的学校看看,跟所在地学校的教师、校长和学生甚至家长聊聊。而每次,我总是能从中受到诸多启发。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中英两国学校教育模式和学校文化中的差异。相比较而言,中国学校课堂课业负担过重,更为注重尊师重道,突出集体意识,讲授普遍过多,课程中学生的参与相对较少,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扎实等,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相对而言,欧美的学校里更注重学生的自由表达,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动手力,合作学习、协作学习和参与式教学更为普遍,学生思维更灵活流畅,更具批判性思考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总体来说,西方课堂强调自由,中方课堂强调秩序;西方课堂重思维表达,中方更重学习效率;西方课堂重活动与参与,中方重预设与生成;西方课堂注重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方课堂则比较突出基础知识和低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实,我们没有过于自信的资本。想想看,参与这个实验的五位教师都是什么人?这些教师除了具有在中国基础教育体系内工作、从事英语语法、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教学不少于5年的资质之外,均具备全英文授课的能力。其中至少有两位分别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杭州外国语学校,其中也包括一名特级教师。你能说这些教师代表了中国中小学教师群体吗?
  我们不能忘记,在一些经济发展滞后和偏远的农村,中小学校的基础设施还是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能忘记,在许许多多的农村学校,合格的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和信息技术教师还比较匮乏;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学校里整体上更多的依旧是应试为导向的,死记硬背和满堂灌的现象依旧屡见不鲜;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学生课业负担沉重,每天比欧美的学生要多花四五个小时在课后作业和功课上。当然,我们也无需妄自菲薄。的确,英国学校的学生在中国教育工作者眼里是过于散漫自由,基础知识尤其是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根本无法和中国的学生比。英国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体相比中国学生要低一些。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BBC的纪录片第二集尚未播放,我们不得而知比较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BBC会如何给这个有趣的教育实验下结论。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学业成绩上肯定是有差异的。无论哪个更好,我觉得都无法下一个笼而统之的结论,并由此得出中国或英国的基础教育更好的结论。毕竟,这个实验选取的样本的代表性难以让我们得出一个普适的结论;毕竟,中英双方的学校教育各有优缺点,应相互借鉴和学习。
  在我看来,对于这件事件,我们应当持有的态度是:
  无需妄自菲薄,更忌夜郎自大。
  我们更应持有的态度是虚心向对方学习,这总是不会错的。
  BBC所做的这个教育实验非常有趣,也非常有价值。我在想,如果BBC有意,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挑选五位来自英国学校的优秀教师,到中国某一所学校里,再开展一个同样周期的教育实验,看看中国学生的表现,看看中国学生会怎么看这个问题,那应当是极为有趣的。如果这个实验的周期再长一点,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者更长,结论会是怎样的呢?
  而如果真是这样,这个实验才是完整的!这个实验才是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的。
  您觉得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6353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