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利用长沙市1996-2005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析了长沙市这10年内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原因以及土地利用年变化率和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结果显示长沙市这些年内土地利用变化大,年变化较快,表明其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时期。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长沙市
  
  随着对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造成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探求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成为非常核心的问题。本文以长沙市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了1996-2005年期间各类用地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
  
  1、研究区概况
  
  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其地域范围为东经111°53′~114°15′,北纬27°51′~28°41′。东邻江西省宜春地区和萍乡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连娄底、益阳两市,北抵岳阳、益阳两市。全市土地面积11819.5平方公里。地域呈东西向长条形状,地貌北、西、南缘为山地,东南丘陵为主,东北以岗地为主;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大体各占四分之一。长沙市经济已经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城市第14位,财政收入占湖南省三分之一,2005年全市GDP总量达1519.90亿元。
  
  2、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2.1土地利用总体变化
  1996-2005年间长沙市的土地利用变化总体上呈现出如下特点:主要农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大幅减少,随之带来的是建设用地面积的快速增长,具体地类的数量变化见表2-1。
  
  数据来源:1996~2005年长沙市用地平衡表及长沙市年鉴
  
  从表2-1中可以看出,总体上,长沙市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的量和比重的最大,其次是耕地,两者占长沙市土地面积的75%以上,占绝对优势;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其他农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也较大,牧草地的面积最少。10年间长沙市的耕地、园地、林地和未利用地都呈不断减少的趋势,其中未利用地的减少幅度最大,减少了54.05%,其次是园地;而其他农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长最多,增加了32.76%,其次是其他农用地。
  从各个土地类型来看,耕地这10年间耕地面积减少32.26km2。从长沙市耕地减少的主要去向看,生态退耕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建设占用耕地。生态退耕是国家政策实施的结果,而建设占用耕地和农业结构调整是城市和城镇建设扩展、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产业发展以及农业比较效益驱动的结果。
  园地1996-2001年间面积减少13.19km2。2001-2005年,园地面积减少的趋势增加,减少面积达37.53km2,由于长沙市的城市化水平在2001年后加快了速度,直接性的导致了其面积减少趋势的增加,而由于在长沙市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因下,还是出现了园地面积减少趋势的增加,这也说明了农用地内部结构调整正处于盲目调整到理性调整的过渡阶段。
  林地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建设占用林地的缘故,但由于长沙市积极开展退耕还林的政策,因此1996~2005年林地面积一直在减少,但减少速度逐年下降。显然,这是退耕还林政策在长沙市得到实施结果。因此,林地增长的主要原因就是退耕还林政策的执行,而通过农业结构调整为林地的,开发荒草地、裸岩石砾地、田土坎等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牧草地在长沙的量很少,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并且相对增减速率较快。
  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由于长沙市各县区人口、经济增长,必然造成城镇实际占地面积的增大,且2001~2005年的增长率>1996~2001年的增长率,说明城市在快速发展,到2005年长沙市城市化水平接近60%,人口达639.3万人。此外,在这一过程中,城市用地政策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96~2005年长沙市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方向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建制镇用地扩展。
  未利用地大幅度减少,其中大部分开发为建设用地,其他开发为耕地、园地和林地。未利用土地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国家耕地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实施以及耕地占用成本不断提高,转向未利用土地开发等。
  2.2土地利用变化速度
  土地资源数量变化的速度可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来表示。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某种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数量变化情况。长沙市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的年变化率(见表2-2)
  
  从表2-2中可以看出,1996-2001年间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最大的是牧草地,年变化率达-7.83%,其次是未利用地,为-5.41%;而林地的年变化率最小,只有0.06%,其次是耕地,也只有-0.11%。其中牧草地的变化是先减少后增加,而且减少和增加的速度都比较快,1996-2001年为-15.83%,而其他农用地的变化则相反,1996-2001年变化率3.34%,但2001-2005年间为-0.39%%;耕地和林地的变化在2001-2005年间变化趋缓,园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变化则在2001-2005年间变化加快。
  2.3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
  土地利用程度反映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它反映了人类因素与自然因素综合效应。根据刘纪远先生等提出的土地利用程度的综合分析方法,将土地利用程度按照土地自然综合体在社会因素影响下的自然平衡状态分为4级,并赋予分级指数,并给出了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及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的定量表达式。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程度分析结果见表2-3
  
  由表2-3得知,1996~2005年间长沙市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逐年增大由1996年的245.86增加到2001年的250.80到2005年的255.48,表明长沙市这段时间内土地利用程度越来越高,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长沙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R>0,表明其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时期。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较大,达到3.91%。表明长沙市土地利用在1996~2005年的10年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其中城镇聚落用地集增长趋势较强。
  
  3、结论
  
  1、在1996-2005年期间,长沙市耕地和林地不断减少,但减少幅度和速度都有所放缓,园地也是逐年减少,但是减少幅度和速度在加快,牧草地先减少后增加,减少和增加的速度较快,但总量还是减少,其他农用地先大幅增加后有少量减少。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平稳增长,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逐年增加,且增加速度加快,未利用地大幅减少且极少速度较快。
  2、长沙市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逐年增大,表明长沙市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在加大,同时,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为正且较大,表明其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时期,在这10年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张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驱动因子的统计分析.自然资源学报,1999,14(4):381-384.
  [2]王秀兰、包玉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地理科学进展,1999,18(1):81-87.
  [3]李平、李秀彬、刘学军.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地理研究,2001,20(2):129-138.
  [4]牛星、欧名豪.扬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机制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
  [5]长沙市统计局.《长沙市统计年鉴》.长沙:中国统计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6356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