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例谈阅读教学中的对话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对话”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核心关键词之一。它充分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具有一定艺术性的课堂对话,则更能让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充满无限魅力。对话艺术的彰显需要平等交流,学会倾听;多维对话,学会分享;交互质疑,学会宽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对话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5-05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师生,文本,学生和教科书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一种艺术。那么,怎样才能使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彰显出精彩呢?
  一、平等交流,学会倾听
  阅读教学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进行。要想真正体现平等,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注重倾听,只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才能准确把握学生对课文的认知理解程度,了解学生学习的困惑,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片断。
  师:听说上周许多同学都和父母一起出去秋游了。那么,哪位同学能说说你眼里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生1:我觉得秋天天气很凉爽,一阵秋风吹来,吹在脸上很舒服。
  生2:我看到秋天有许多果子成熟了,一片片黄叶往下落,踩在上面沙沙响。这种感觉美极了。
  生3:我秋游以后,不是很喜欢秋天,因为它给我一种萧条、败落之感,不像春天那样充满生机。
  ……
  师: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大多数同学都觉得我们这儿的秋天很美,还有同学觉得秋天显得很伤感。那么,远在千里之外的北大荒的秋天又是怎样的情景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感受一下吧!
  教学片断中,教师认真倾听,充分掌握了学生对秋天的看法,这就为教师结合学生对秋天的感受展开对话以及把学生的思路引入新知的学习中奠定了基础。同时,由于教师的用心倾听,学生也充分感受到了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发言更积极了,这就提高了阅读教学效果。
  二、多维对话,学会分享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所。在这个互动的情境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从而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中尽情表达自己对文本的体验感受。在这个多维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取他人发言中有价值的信息,取长补短,在分享中感受对话的乐趣。
  《孔子游春》教学片断。
  师:学了这一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感触?
  生1:我觉得孔子教学不在学堂,而在河畔,真有意思,我喜欢!
  生2:我觉得孔子教学真是有方法,他不是直接告诉学生道理,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生3:怎么知道他是思想家、教育家的?
  生4:我是在百度里搜索孔子介绍时看到过。
  生5:哦,是这样啊,我也要向你学习。
  ……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在教师提出问题以后,围绕这个话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了一系列对话。这样一来,学生取长补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分享。在这其乐融融的对话氛围中,学习气氛达到了高潮,也提高了阅读教学效果。
  三、交互质疑,学会宽容
  成功的语文课堂是一个充满各种观点认知的撞击场。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对话可能既有共鸣,亦有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进而收获阅读教学的无限精彩。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片断。
  师:学完课文以后,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1:我觉得这篇课文应该以“两棵樟树”为题。看,课文中不仅描写了樟树的样子,还写了樟树的气味,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所以我觉得以“两棵樟树为”题比较合适。
  生2:我觉得还是课文的题目好,这两棵樟树是长在宋庆龄故居的,所以我觉得这个题目没有问题。
  生3:我觉得你们说的都不对,课文应该以“宋庆龄”为题目。你看,课文中插图上有宋庆龄画像,又有她的故居,并且文章开头、结尾写的都是宋庆龄,我觉得以“宋庆龄”为题目最合适。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那么,哪种说法最合适呢?请大家结合宋庆龄和樟树共同的特点来体会一下。相信,你们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由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质疑文本的机会,因此,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大胆地发表了自己的阅读体会。由于教师始终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因此,在对文本的质疑中,学生畅所欲言,思维碰撞,达到了激活、生成、升华阅读教学的目的。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只有掌握对话的艺术,以平等、分享、宽容的心态对待课堂对话,才能化平淡为精彩。
  (责编 刘宇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6371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