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问题化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教学领域的关注,并成功地将该种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问题化教学是一种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鼓励学生主动研究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运用该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问题化教学法;重要意义;策略研究
   问题化教学法是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心理特点而构建的一种教学方法。相关的专家教授通过对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比教师讲某个知识点时更加集中,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变得更加敏捷和活跃,创造力和想象力都能够超常发挥。所以,作为初中科学教师,应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尝试将问题化教学法引入教学实践中,通过这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科学素养,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一、问题化教学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意义
   问题教学法作为当前教育领域中最为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越来越受到各科教师的关注。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科学知识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意义重大。问题化教学法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欲望为主线,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为目的的教学方法。这里所提及的问题教学法同以往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学生机械性做答的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该种教学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来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从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表明,该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着显著的效果。但如何将问题教学法成功地运用到初中科学教学活动中呢?还需广大初中科学任课教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
   二、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1.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发挥的问题
  情境
   众所周知,知识不仅来源于书本,更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知识是人们长期在生活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初中科学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生活中和书本上存在相互联系的知识,并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同课本内容相关的知识元素,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知识点的真正内涵。比如,笔者在教授学生水的三态变化这节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所看到的水的形态进行举例。学生这个时候都会积极踊跃地回答,有些学生回答水的形态是液体,如河水、自来水;有的学生回答水的形态是固态的,如冰雹、雪等;有的学生回答水的形态是气态的,如水蒸气等;然后笔者根据学生的作答,逐一地对学生对水的形态的认识进行分析,结合实验方式,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水的变化及形态,从而加深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
   2.通过设置问题使学生主动观察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问题化教学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一般多运用于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在开展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通常都会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掌握学生对科学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然而,如何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探究的兴趣呢?笔者认为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善于观察和总结经验,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对学生提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同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分析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比如,笔者在教授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时,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理解摩擦力对小木板的影响。但如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呢?笔者在实验课中提出了不同的问题。我首先问学生:“假如你穿同样的一双鞋,走在土路上和走在水泥路上,感觉走在什么样的路上会更快一点?”学生对这个问题踊跃回答,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向摩擦力知识点引导,使学生对摩擦力有个大致的了解。接着,笔者又通过让学生观察同一个小车从相同的高度滑下,但是小车下滑的木板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对
  学生提出:小车在不同的木板表面下滑到底所需的时间有何不同。
  这个问题对于初中生而言相对比较抽象,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真正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结合实验回答相应的科学问题。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总之,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对学生提出科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张溢珍.关于初中科学教学中的“问题化教学”探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6525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