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影响机械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因素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情感因素对于培养机械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当前在机械课程教学改革中,情感因素却依然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结果导致很多消极的情感严重影响专业课程学习的成效。因此,本文在分析情感因素对机械类课程教学影响的基础上,指出机械学科专业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情感因素在机械专业学习中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自主学习;动机;焦虑;态度;对策
  作者简介:袁春元(1975-),男,江西赣州人,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机械类教学与研究。(江苏 镇江 211003)
  
  随着经济发展的社会化和全球化,职位的变动和岗位的轮换成为常态,对人们的可迁移性和可培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认为“大学四年,受用一辈子”的观点早已不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终身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可迁移性和可培训性。而人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其终身教育必备的一项重要技能。自主学习在教育界受到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Holec(1981:3)把自主学习定义为“能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后来Dickinson(1987:11) 将“自主”定义成“学习者对所有学习上的决定和这些决定的完成负完全责任的情形”;而用“完全自主”来描述学习者完全独立于老师、学校或专门准备的材料的情形;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态度,又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日本学者Naoko Aoki(1999:144)却把自主学习定义为“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控制学习和过程的能力”,并认为心理机制(即学习者的情感)是自主学习的核心。情绪心理学(范琳,2007)认为认知活动受情绪的驱动,情绪对认知活动起到组织或瓦解的作用。Arnold和Brown(1999)认为,广义的情感包括制约行为的感觉、感情、心情、态度等方面,这些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教师与受教育者之间以及受教育者群体之间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课堂交流、跨文化意识等;第二类是受教育者的自身情感因素,包括焦虑、抑制、性格的内向与外向、学习动机等。情感与认知活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整体。
  自从情感因素与自主学习的关系受到关注以来,已经在外语、数学等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得到重视,并且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情感教育在专业课程,尤其是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却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师较少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应,看重的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较多学生对学习过程难以形成愉快的体验,处于被灌输的学习状态,离自主学习还有比较大的差距,难以适应新世纪对大学教育的要求。为此,本文从情感因素入手,探讨了在机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情感因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情感因素对学习自主性的影响
  影响自主学习的情感因素比较多,限于篇幅的限制,下面选择关键情感因素――动机、焦虑和态度来分析它们对自主学习的影响。
  1.动机
  动机通常指学生为了满足某学习愿望做出的努力。传统心理学把一个人行为活动的直接推动力归结为动机的作用,而动机又主要是由一个人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需要――动机,也就成为推动一个人行为活动的基本动力系统。现代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与这种动力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国情感心理学家S.S. Tomkins认为,情感起了“放大”内驱力的作用。(卢家楣,2000)
  Ushioda、Cotterall和Spratt等学者认为动机决定自主。也就是说,动机与学习自主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即学习动机越强烈,自主性就越能得到充分发挥;反过来也成立,即学习自主性越高的学习者,那么他的学习动机就越强烈。(刘宏刚,2006)
  2.焦虑
  焦虑是一种对自我贬低的认知,通常是由于内心惧怕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者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焦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感因素。焦虑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焦虑。其一是特质焦虑,具有这种性格的学生在许多情况下都可能产生焦虑感。其二是“心态焦虑”,即学生在某一时刻所经历的焦虑情绪。特质焦虑与心态焦虑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因为具有焦虑性格的人通常在紧张的情况下产生心态焦虑。其三是特定情景焦虑,即个体在较长的时间内,在某种特定下都会产生某种特定焦虑,譬如学生在众人前表达其思想、考试均会感到紧张、忧虑情绪。(樊友红,2007)这种情绪也可以被认为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焦虑性格的表现。
  课堂上、课后乃至考试均会产生焦虑,对应地称为课堂焦虑、个人焦虑和考试焦虑,其中课堂焦虑和考试焦虑主要是外部情感因素,个人焦虑则是学习者自身固有的情感因素(许宁,2006),二者均会对机械学科的学生的自主学习产生较强的影响。譬如相当部分学生由于担心专业课程如果没学好,会影响其将来毕业时的就业,在这种个人焦虑作用下具有一股强烈的要好好掌握专业知识的愿望,这种愿望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专业课程。同理,适度的课堂焦虑和考试焦虑也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当然,过于焦虑往往会削弱学习者的自信心,甚至动摇其自信心,在课堂中和课后就会产生不安全感,继而影响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学习自主性自然受到影响。
  3.态度
  态度是指学习者自身在学习中应承担责任的认识以及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态度经常和动机一词同时出现。而学习态度是学习动机的外化和表现形式。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增强学习动机,从而促进自主学习。这些与Gilsman的研究结论“学生上课的表现同学习态度成正比,即持积极学习态度的学生在课堂上比较活跃,成绩也比较出色”(Gardner et a1.,1972 )相一致。同时,态度影响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
  总之,态度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密切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对机械专业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提高自主学习的对策
  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焦虑程度和学习态度等情感因素对能否成功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专业教师除了具有广博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密切注意学生的情感,善于发扬其积极情感,抑制消极情感。为此,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构建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课程体系
  就大学教育而言,专业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最主要内容。虽然专业教育忽视了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许多内容,但并不能说专业教育和培养自主学习之间是完全矛盾的。专业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重心,增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增强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所以,对传统的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可以采取“删、增、选、改”的办法加以改造和补充。 “删”就是删掉部分专业性过强的课程,删掉学科性不强的课程;“增”就是增加开阔学术视野和文化视野的课程;“选”就是创造条件,让有兴趣的学生有机会修读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的课程;“改”就是转变专业课程的授课重心,把以知识传授为重心转变为知识传授、科学训练两个重心,尤其重视科学训练重心。
  2.专业教育中融入情感
  由于专业教学占大学教育的绝大部分时间,我们认为在专业教育之中融入情感是重要的途径。
  首先,每位专业教师的言谈举止、思想情操乃至喜怒爱好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所以,普遍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不可忽视。其次,要在专业教学中挖掘人文科学素材。可以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机械学科发展史的内容,不仅使学生明白科学原理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加深对认识论、方法论等哲学原理的理解,接受严谨治学、献身科学等精神品质熏陶。再次,要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学生对专业教师往往有些敬佩感,所以教师利用情感因素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不同对象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
  我们必须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做到因材施教。专业教育中信息量大,再加上学生的自身素质的差异,在认知上有先有后。针对学生不同的情绪表象,均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察言观色,并给予恰当的处理。
  对于未理解者,认知上要循循善诱,情感上要给予多激励,帮助他们最终掌握。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一些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喜欢少数学习快的学生,歧视、疏远学习慢的学生,对后进生引导、关心、帮助不够,造成不公。因此,我们应该增加对反应迟钝学生的情感投入,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诚心、温心和爱心。心灵的沟通会使学生对专业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由厌学转化为乐学。对于认知快的学生要适当给予高挑战,情感上要给予严要求。教案设计要有坡度,一般的知识点大家过关,而其中蕴涵的难点自然留给学而余力的同学挑战。
  4.专业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采取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学习法,深入贯彻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发扬“教学民主”,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关注他们在专业知识学习中的动机、焦虑和态度等情感因素,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使学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活动中。
  三、结语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包括学习者的动机、态度、学习者焦虑程度等情感变量。学习动机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的焦虑感与学习自主性一般成负相关;学习态度的端正与否对学习自主性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影响机械专业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情感因素从理论层面上进行了分析。教师应如何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利用积极情感、抑制消极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有赖于具体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Arnold.J.(e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C].Cambridge:CUP,1999.
  [2]Brown H.D.Principle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Second Edition. Prentice- Ha11,1987:134-162.
  [3]Dickinson L.Autonomy,self-directed learning and individualization
  [A].London:The British Council,1987.
  [4]Dulay,H.,M.Burt & S.Krashen.Language Two[M].New York:CUP,
  1982.
  [5]Higgs,J.Planning Learning Experiences to Promote Autonomous Learning[A].
  [6]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7]Krashen,S.1985.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
  [8]束定芳.外语教学与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9]徐锦芬.大学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王祝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6727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