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需要出发 向创新走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个性是指一个人先天遗传和后天在一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个体综合特征,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个性化是指成为有预期个性的过程和结果。个性化作文是指具有作者个性特征的学生习作。
  从以上3个概念中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个性含有后天的成分,个性化可以预期,个性化作文是通过影响让学生的习作具有独特之处的结果。
  那么,怎样才能使作文个性化呢?
  我认为,从需要出发,自主、真实、创作,是个性化作文的必由之路。
  需要――个性化作文的起点
  人需要光明,故发明了电灯;需要留存和传递思想,故发明了文字……可见,需要是创新的起点,是各项活动的动力。
  个性化作文是创新作文,也是以需要为原点的。个性化作文中的所谓需要,是指作文应源于生活交际和交流的需要。学生应为需要而作文,不为作文而作文。需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实际生活中的切实需要。要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和社会,关注生活,寻找良好的写作契机。比如给远方的亲人写封信,给不在家的父母留个言,给老师写个请假条;出去旅游后记点游记,参加活动后谈点感受,看完电影后写点感想;郁闷时写作排遣,委屈时写作申辩,喜悦时写作分享……生活中写作的需要许许多多,实实在在。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做生活的热心人、有心人,这些需要很容易变成写作的动机。
  二是为学生习作而创设的需要。即创设吸引学生的写作情境,使学生产生写作需求。
  这一方面是属于课堂教学上的内容,非动心思不能实现。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是创设需要的高手。
  听过他两节写人的说写课。一节写老师,一节写同学。
  在写老师的这节课中,于老师对借班上课的学生说:今天回家后,你们的家长可能要问:是谁给你们上的课?长什么模样?给你的印象如何?你怎么回答?
  接下来于老师便模拟家长问孩子,学生们便兴趣盎然地介绍起这位外地的教师。在师生互动中,学生们不但说清了外貌特点,还具体说清了性格特点、上课风格等。
  接着,于老师又说:我回徐州后,我的学生和家人一定会问我在大连课上得怎样,大家对我的反映如何。有些事我不好意思说。(在讨论中由于老师的再三鼓励,学生说出了他“就是嘴有点歪”的特征,学生对他上课的风采高度夸赞。)如果你们能把刚才说的写下来,我带回去给他们看看,不就行了吗?同学们愿意帮我这个忙吗?
  纯真善良的小学生当然愿意,于是刷刷刷地写起来。
  在写同学的这节课中,于老师对借班上课的学生说:我今天不是来上课的,是来找人的。这个人就在你们班,他叫××。请同学们不要指给我看,说说他的特点,让于老师猜,看于老师能不能猜出来,行吗?
  接下来学生们便热情似火地介绍起来,直到把这位同学各方面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之后,于老师才“恍然大悟”地上前拉住这位同学的手,要跟他交朋友。
  接着,于老师又说:我回徐州后,想把宜昌这位新朋友介绍给大家。于老师年纪大了,怕记不住你们刚才说的。你们愿意帮忙写下来,让我带回家吗?
  天真无邪的小学生没有不愿意的。
  于老师的这两节说写课如同先蓄水后开闸一样,一步一步将学生说写的需要激发至高峰,使学生在“欲罢不能”的状态中进行习作,展示个性。
  人总是先有需要,然后才有动机,才有满足自己需求的行动。因此,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设法使学生产生渴望写作的需要。
  自主――个性化作文的路标
  同个性化阅读一样,自主是个性化作文的基础特征和重要保证。没有学生个体的解放,根本无法谈个性。只有学生个体的解放,只有教师真正的放手,只有教学设计程序开放,只有课堂组织形式开放,才会有个体生命的鲜活。
  个性化作文中的所谓自主,是指为表达的需要而写,写自己想写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自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在需要的前提下,写自己想写的
  人喜欢吃自己买、自己炒的菜。学生喜欢读自己选择的作品,喜欢写自己想写的习作。问题是学生想写的不一定是老师让写的,不一定是习作训练或考试内容所需求的。个性化作文中的自主,着力解决的就是如何使“要求”和“想写”保持和谐。
  除了运用上述案例中于老师刺激需要的办法让“想写”同“要求”相一致外,我通常采取的方法还有3个“放”:放开命题、放开选材、放开时限。
  放开命题。放开放不开,主要在命题上。课标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但少写命题作文并不等于不写命题作文。习作训练有相应的系统项目,考试作文有相应的要求规定,这里面都有内容的成分。放开命题也不能置项目和规定于不顾,想写什么写什么。因此,放开命题主要是在改变命题方式上。采取以学生自拟题目为主、师生共同命题为辅的命题形式。当需要命题时,师生平等研讨、共同制作,使命题的过程成为一个比较鉴别、提高思维水平的过程。所命题目应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灵感,开拓学生独特的角度、独特的理解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能使文章内容显得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比如《当个小孩不容易》《我们班上明星多》《我的臭脾气》《虚惊一场》等题目,学生一看就乐于表达,也能凸显个性。另外,在写某些作文时应当允许学生写同一类型的题目。如在命《我的爸爸》这个题目时,应该预料到有的孩子是单亲,从小对爸爸就没记忆,他“想写”的只有妈妈。这就应当放开,不然学生只有编造一条路,还谈什么个性!
  放开选材。个性化作文不能把选材内容规定得太死,要宽泛,利于学生选择。比如写《我的妈妈》就不能只限于母爱的主题。我遇到这样一篇习作,在写妈妈时学生写了妈妈“阴暗”的一面,选择的素材有3点:妈妈嫌乡下爷爷脏,给他用家里最破的碗;爷爷病了,爸爸要送他去医院,妈妈不给钱;爷爷随地吐痰,妈妈让他早点回老家。这样的选材能够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而这个主题恰恰是这个学生自己“想写”的,我们不能因追求所谓的思想健康而随意否定。
  放开时限。传统的作文课型是教师当堂命题,学生当堂完成。这种作文方式适宜考试,但不符合文章生成的自然程序。为了让学生真正在宽松的心境下展示自我,应打破原有的作文课型,采取符合文章自然生成规律的做法。在布置作文后,给学生一个观察、感悟的机会,把作文延伸到课外去完成,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二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一方面,如上述做到在内容上写想写的就是写自己喜欢的。另一方面,在表达形式上要放低要求,更不能统一模式。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布局谋篇、写作技巧上要减缓坡度,就连语言上也要有所“照顾”。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批改过小学生这样一个句子――“今天有两位阿姨来学校参观,阿姨是女的。”斯霞老师认为,“阿姨是女的”是小孩的独特视角,独有语言,应当允许存在,不能视为病句。可以想见,这种宽容和低调会给学生留有多少个性的空间。
  真实――个性化作文的航灯
  唯有真实的才是美丽的。个性化的作文应该是真实的。
  求真,是端正文风第一要素,也是做人的准则。
  个性化作文中的所谓真实,即说真话,写真话,表达真情实感。真实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客观世界存在的真实
  作文就是4幅画面的真实变奏:由生活的画面,到眼中的画面,到心底的画面,到语言的画面。
  要想写出客观世界存在的真实,首先必须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有些同学的作文中找不到生活的痕迹,不是胡编乱造,就是四处拼凑。究其原因,正是缺乏发现之故。
  要想写出客观世界存在的真实,还须鼓励学生敢于真实记录生活。上述案例中那篇写妈妈“阴暗面”的习作,就是典范。还有一个学生在《给××说句心里话》的习作中,真实地再现了妈妈发现爸爸有外遇后的家庭战争。虽然这也不是什么需要歌颂的内容,但学生这种记实的习作态度是值得称道的。
  要想写出客观世界存在的真实,还须及时纠正学生习作中的“不实”之处。有位学生在《让座》的习作中写道:“你坐吧,我是少先队员,应该站着。”老师在评讲时,请同学们讨论。大家认为这是假话,有点造作,因为谁也不会把少先队员挂在嘴上。后来小作者自己把这句话修改为:“你坐吧,我下站就到。可心里却想:还有好几站呢。”这就真实自然多了。
  真实出个性,个性是真实。“假、大、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看不到个性。真实还包括“自然”。古人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就是强调文章要质朴自然,因为真实的东西必然是质朴自然的。矫揉造作不是真实,也就无法显示个性。
  二是想象中的真实
  不仅客观世界存在着真实,想象中也存在着真实。想象也并不是漫无边际的瞎想、硬想、乱想。老师应尽量引导学生合理、科学地想象,帮学生走出“想象越离谱越与众不同就是个性”的误区。
  人教版实验教材1年级上册有一个看图口语交际的内容,画的是小白兔急着要到独木桥对面去上学,老猴子挑着箩筐带着孩子急着要去独木桥的另一边摘桃子。
  在讲这个内容时,我的学生有三种想象都得到了我“真实”的评价。
  一种是礼貌型的:小白兔和老猴子互让对方先过。
  一种是智慧型的:老猴子用箩筐分别装着小猴子和小白兔挑着转一圈。
  一种是争抢型的:小白兔和猴子争着过独木桥双双挤掉在水里。
  还有些想象我认为不够真实。如有学生说,双方还没走到桥上桥突然断了。还有学生说,他们都没有过桥,猴子替小白兔去上学,小白兔替猴子去摘桃子。这些想象脱离了图意的真实。
  我们既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想象中创新,在创新中凸显个性,又要求真务实,因为只有真实的才是个性的。
  文学上有这样一句话:把真的写假了是创作的失败,把假的写成了真的是一种创作的境界。我想这句话 的前半句是就客观世界的真实而言,而后半句正是就想象中的真实而言。
  创新――个性化作文的归宿
  个性化作文即创新作文。个性化作文的所谓创新,就是力求新颖、别致,即敢于突破旧的框框,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采用新的表现方法,具有新的风格。
  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思维新
  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因此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的个性化。作文思维的个性化,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小学生正处于思维的发展期。对于他们来说,人无我有是创新,人有我变也是创新。对于小孩子,应主要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特性。
  我家小孩6岁,大字不识几个。他妈妈同我一样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我们常常训练他用拼音写句子和我们对话。有一天,他突然蹦出这样几句话:“当大人真好,想干啥就干啥,还能训小孩。”我和他妈妈大吃一惊,一问究竟,原来事出有因:他看电视时,我们强行关掉让他吃饭。而我们看“神六”时不仅耽误吃饭,夜里还爬起来看直播。
  我认为这就是独特视角下的独特思维。6岁小孩能这样认识事物应当受到表扬。至于这种思想准确不准确,到底是当大人好还是当小孩好的问题不必争论。
  二是表达新
  对于小学生来说,表达的构思新是一方面,主要是语言新。要写自己的话,提倡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不同的人,即使如同一事物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即使感受大同小异表达方法也会不同。小学生的语言最具有独特的个性,在写作过程中应拓宽他们的思路,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切身感受。
  我指导学生仿写的童诗里,就涌现出一些很值得称道的个性化语言:
  夏天的脚步悄悄/悄悄地/她笑着走来/哗哗,哗哗/小螃蟹也用上了空调。
  ……荷花唱起了歌/嘻嘻,嘻嘻/害羞得不知怎么才好。
  冬天的脚步悄悄/悄悄地/她笑着走来/小树唱起了歌/冷啊,冷啊/雪花赶快给他穿上棉袄。
  ……蜡梅花唱起了歌/喜事,喜事/春天就要来到。
  “文章不是无情物。”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捕捉心情的瞬间变化,把握喜怒哀乐的情绪,真实地描述自己的真情实感。特别是不要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有“深刻立意”的作文价值取向。
  一个小学生听说表姐要来,“高兴得在床上打滚,滚啊,滚啊……直到再也滚不动了才停止”。句子中没用“手舞足蹈、兴高采烈、欢蹦乱跳”等惯用词语,同样取得生动形象的效果,而且很真实,有自己的个性。
  “我喜欢晒过的被子,里面有太阳的味道”“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笔尖在纸上快乐地蹭痒”等都是极具个性的语言。
  一个小学生在走访了一位精心养育脑瘫女儿的母亲之后,写了一篇作文。在文末她写道:“阿姨,你含辛茹苦地养了姐姐十几年,可她连一声妈妈都没叫过你。今天,就让我代她叫你一声妈妈吧。妈妈,你辛苦了!”没有歌颂之词,没有赞扬之语,没有冠冕堂皇的道理,没有信誓旦旦的表态,只一句深情的呼唤,真挚的问候,流露的是心底的感动,抒发的是饱满的真情,抒写的是个性的语言。
  创新并不神秘,质朴自然,直抒胸臆往往就是创新。
  (选自《小学青年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7359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