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强化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也是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能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由抽象变为具体,由无形变为有形,引导学生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创设趣味实验,培养注意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动力。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学生一旦能专心致志于获取知识,就会学习兴趣盎然,产生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保证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九年级化学的“绪言”课上,我创设了趣味实验――“空瓶生烟”。用两个集气瓶,先分别在其中滴入两滴浓盐酸和浓氨水,盖好玻璃片置于桌子上,然后将两个集气瓶口对口,再抽去中间的玻璃片,这时会看到原来“空空的”集气瓶内慢慢地产生了浓浓的白烟……这种现象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高度集中。
  
  二、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感觉、知觉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观察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如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学生很容易观察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但易忽略“放热”“有黑色固体生成”等现象。为了使学生能够观察并注意到所有的实验现象,开始时,教师如果能让学生看一看铁丝是银白色的,集气瓶内有少量的水,摸一摸集气瓶外壁是凉的,燃烧后,让学生再一次看看集气瓶内有什么,用手摸一摸集气瓶外壁,就不难使他们观察到“放热,有黑色固体生成”的现象。
  观察化学实验,不只是调动眼睛及其他感官就行了,还要开动脑筋去分析和判断。如在观察实验室制氧气的实验时,只有同时思考“为什么实验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试管口为何要略向下倾斜”“实验结束时,为何要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导气管伸入反应试管为什么不可太长”“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为什么要正放在桌面上”等问题,才能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把做化学实验看成是玩魔术、看热闹,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难以掌握问题的关键,从而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理解并掌握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都要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并掌握操作技术。如使用试管的操作方法,要求他们能正确地拿试管、夹持试管、洗刷试管等。在进行碱和酸的反应实验中,要求他们会振荡试管,用试管加热物质,注意试管的倾斜方向等,促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培养动手能力。
  
  四、化学用语力求准确,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它包括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而结论是通过现象的分析得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二者有联系,但不能相互代替。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之一是“有黑色固体生成”,而不能描述成“有四氧化三铁生成”。再比如,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是“大理石表面有气泡产生”,而不是“大理石表面有二氧化碳产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一定要准确,不能含糊不清。
  
  五、做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在做家庭小实验时,需要独立思考,去想象、去钻研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智力与创造才能的发展。如根据木炭具有吸附能力的性质,可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家庭小净水器,这类小小的制作和发明,会为学生将来成为发明创造者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分析实验,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每次实验之后, 教师如能有意识地去分析实验的优缺点,就可以培养和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实验知识,在对某些实验进行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思维过程中,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实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逐步学会从事物的本质去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
  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时,学生已有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铺垫,此时,教师应诱导学生从制氧气的装置出发,提出以下问题:
  能不能用制氧气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
  若不能,能否对该装置进行改进?
  若可以改进,应如何改进?
  由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由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学生就不难想到:将试管直立,去掉酒精灯。
  
  七、布置适当的实验作业,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化学实验作业,是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一种多边活动,它包括书面练习、学做实验、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完成实验作业,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消化知识,是又一次灵活运用知识的再实践。又如,在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碱中滴入石蕊试液变蓝色,酸中滴入石蕊试液变红色”,学生往往会用已学过的有关酸碱的性质来理解实验现象,因而对中和反应的实质获得本质上的理解。
  实践证明,教师能否真正运用好实验这个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为此,教师要依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增加实验投入,自购、自制一部分教具,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实验条件,让学生在较好的学习环境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具备更多的能力,最终成为未来祖国建设的合格人才。
  (责 编 木 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7674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