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反思性教学理论的思考与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成为反思型教师。反思性教学为教师理解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如果教师的教学行为成为一种反思性的实践,那么也就意味着教师改变传统的课程实践模式,成为反思型的课程实践者。作为实践者,教师要对教学实践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如上完一节课后,既要思考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也要自觉检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使自身的教学行为更加成熟。
  除此之外,新课程的创造性实施也要求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成为反思型教师。比如高中语文新教材主要是给教师提供了教的材料,而如何教则是需要教师主动去创造、寻求的。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能够以开放的姿态看待事物,易于接纳新的思想,不断地对教学进行思考,积极主动地构建、完善相关的教育理论。另外,在教学方法上,反思型教师关注探究与发现法,而不仅仅依赖讲授与指导法。反思性实践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创造与生成意义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复制和接受。反思型教师注重这种创造意义的过程,能够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学实践,把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缺少反思和批判的教师往往只能基于其经验主义的做法,很少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不善于以研究者的态度从事教学实践,方法上也往往局限于讲授与指导法,不能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探究。
  那么,反思性教学有什么特征呢?首先,反思性教学积极关注教学的目的和结果。反思性教学的目的在于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并提高教学质量,它首先关注教学的目标和结果是否达到,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教学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一开始就指向特定的教学目标。从短期的课时目标到长期的学年和学段目标,这些目标使教学活动具有了目的性,教学目标是先于教学活动的,教学活动都会产生一定的教学结果,反思性教学从一开始就关注预期的教学结果是否与既定的教学目标相符,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实现教学目标。其次,反思性教学重视教师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对教学行为的积极思考与批判分析,反对机械灌输和简单重复。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教师应该进行积极思考,通过思考而变得睿智和成熟。同时,反思性教学是探究取向的,要求教师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善于通过积极的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另外,反思性教学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反思性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交流与学习的过程,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的。在与他人进行交流时,反思活动的价值会更大,而放弃与同事的合作与讨论,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反思自己的教学并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
  从概念上来说,反思性教学似乎很抽象;从实践上来说,反思性教学是很具体的。对于广大教师而言,如何进行反思教学?怎样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呢?
  一般认为,反思性教学是一个循环或螺旋上升的过程。对此,国外学者进行过很多探讨。例如伊比认为,反思性教学包括如下8个步骤,它们形成一个循环:教师观察课堂情况、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作出判断、考虑备选策略、思考计划怎样实施、将计划付诸行动。波拉德等人则认为,该过程一般包括如下7个步骤:反思、计划、准备、行动、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评价资料。
  从反思教学的以上两种比较典型的步骤看,反思性教学的这一循环过程是探究取向的,即以具体问题为起点,针对该问题展开探究与反思,最后解决问题并将改进的计划付诸行动。由此看来,反思起源于问题情境。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是反思的起点。比如,上课之前所设计的课堂计划,教师通常总是认为应该是很好的,而实施时课堂效果、学生反应并非如教师设想的那么美好。这样,问题就来了。作为反思型的教师,就应该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设想和实效间的差距。课堂教学中的这些困惑和问题为反思性教学提供了可能。因此,对问题的认识和反思是反思性教学的第一步,只有首先澄清问题,界定困难,比如问题是产生在课堂环节方面的,还是课程内容方面的,抑或是学生接受方面等,这样才能使反思性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接下来就要拟定反思的计划,为反思和探究做好准备,并开展行动。最后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这样,教师才能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在这样一个循环或螺旋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动态的反思与行动对其教学实践进行管理、评价和修正,从而不断提高其教学实践水平。反思性教学关注自我反思,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学价值观、教学哲学观不断地进行修正,使之更好地适合于教学情境,其教学实践水平也呈现螺旋向上的趋势而得到提升,教学过程中的缺憾也会越来越少。
  这一基本的步骤从总体上说明了教师进行反思所经历的一般过程,可以为教师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提供一定的指导。当然,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不可能存在一个标准的模式,因为反思本身就具有情境性和不确定性。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班有着不同的教学规律和教学行为。反思只能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而在可能的条件下展开。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反思也应该超越单纯的操作技术层面,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一种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反思应成为一种习惯伴随始终。因此,在实施新课程时,教师的教学反思不一定要拘泥于这些基本的步骤,而是根据具体条件和情境来进行的。
  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在实践中积极行动,为了让教师更清楚地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工作环境,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的思考与体验。体验意味着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对教学行为的自觉体悟和反省。为了进行有效的体验和反思,教师可以通过撰写反思札记帮助自己进行教学反思。譬如,在一堂课或一周课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和最糟糕的教学片段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认为,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学生的表现有了进步,等等。每天花费十几分钟或几十分钟的时间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不管简要还是详细,这些答案对于加深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求得改进是非常有意义的。让教师尽早成为反思型教师,让教学少些缺憾,让这门艺术更加完美。
  (责 编 再 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7674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