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课堂语言的主要特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实质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人的思维表现为思维的广度、深度、正确性、独立性、灵活性、逻辑性等。课堂教学中的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具体表述,因此也应具有以上所说的这些特点。笔者认为数学语言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性”。
  
  一、准确性
  
  数学学科涉及许多计算测量等实际问题,要求数据必须精确。数学语言的第一个特性就是准确性。教师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知识的准确性,而且在表达时,词语的选择也要准确,因为在不同的条件限制下,数学中的结论是会发生变化的。比如,(1)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或一些特定的条件下才成立。(2)同一年里,哪两个连续的月份都是大月?在同一年里,只有7月、8月两个连续的月份都是大月,如果去掉了“同一年里”这个条件,那么12月、1月也符合条件。(3)沿着圆柱体的侧面剪开就得到一个长方形,只有沿着侧面上的一条高剪开才是长方形,斜着剪是平行四边形。综上所述,数学语言一定要准确。
  
  二、专业性
  
  既然是数学语言,就有它专门的词汇和表述方式。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专门的数学语言,也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语言规范的习惯。比如各种运算中的专用名称,如和、差、积、商等,生活中可能不常用,数学课堂中要尽量用;生活中计量单位的叫法混乱,数学课堂中要统一;梯形平行的两条边不叫上边、下边,叫上底、下底。由于有些老师在认识上不重视,这种现象比较普遍,需要特别注意。
  这里的“专业性”是相对的,因为我国现行数学教科书在内容编排上采用的是螺旋上升的原则,所以在不同的学段,不同的教学内容中,“专业性”的含义有所不同。例如,在四年级阶段,我们把求“18+x=25”中x的值叫做“求未知数x”;到五年级学过方程以后,就叫做“解方程”了。
  
  三、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学生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达到对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认识过程。数学知识最大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但教师的数学语言要逻辑性强,而且还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时的逻辑性。
  
  四、启发性
  
  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已故的北京特级教师孙维刚也曾经讲过,数学的目的是“让不聪明的孩子变聪明,聪明的孩子更聪明”。他们揭示出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发展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当然不是靠老师不遗余力地灌输,主要的方法是“启发”。数学语言的启发性体现在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上。上海市常熟路小学殷秋虹老师教二年级小朋友学习鸡兔同笼问题,有个小朋友做错了,殷老师问:“哪儿不对呢?”学生说把腿加起来得数不是题上说的14,而是16。殷老师又问:“怎么改才能使结果正确?”学生说,擦去一只兔子下面的2条腿。殷老师接着问:“如果这位小朋友的结果是正确的话,你们想一下,题目应该怎样改?”有学生说:“把题目中的14条改成16条。”在殷老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不但认识到了错误的原因,还举一反三,强化了认识,发展了思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767473.htm